第七章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放走劉邦? 項羽分封諸侯

秦二世這人,一生都在與公理、正義作對,是人類和良心的敵人,可惜這個天下人的公敵自己把自己弔死了。恨屋及烏,秦二世的兒子和宗族,被數日之後趕到咸陽的項羽,全部殺了。秦王子嬰,雖然主動出降,但是降給了劉邦,留著也是聽劉邦的,於是也被誅殺。

這時候的咸陽,宮殿林立,居室櫛比,是世界第一宏偉壯觀的大城市。於是,進城後的項羽引著諸侯聯軍,把咸陽宮室中的好東西,像八國聯軍對待圓明園那樣搶拆一光,最後放把大火燒掉剩下的「不動產」,熊熊大火三月不熄。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城市,頃刻成為廢墟。

項羽把收來的珍寶財貨和婦女,與諸侯將官按著崗位係數都分了,這也不單是貪婪,也是為了抒發對秦人的怨恨,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多半本來就是屬於東方的。但是在秦人看來,則是大失所望。

咸陽遭了大劫。

這時候,有人跑來對項羽提合理化建議了:「關中內里全是平原,土地肥沃,農業基礎好,四圍險山高隘,黃河浩蕩於其右,素有山河表裡屏障之譽,乃是個霸王之基,您應該紮根在這裡啊。」

項羽一看,咸陽城內外的宮室已經被燒得殘破了,你現在才讓我紮根這裡,怎麼不早說啊。另外他也想家,思欲東歸,於是說:「富貴不回故鄉,如衣綉夜行,誰能看得見你穿得闊氣和時尚啊?」這是句很有文採的話,卻顯得沒志氣。意思是自己成功了,還是要回東方老家去顯擺。

合理化建議者垂頭喪氣地走了,回頭就對別人講:「人說楚人是沐猴而冠,雖然戴著個冠,卻也是個猴兒,今日果然。」意思是志向不遠。項羽聽說了,就找了個大鍋,把這人煮了。

似乎這一段時間,項羽的情緒一直並不好。自己不願意待在殘破的關中,但是也不願意讓劉邦霸佔了這個天府之國。於是項羽派人把前線的捷報彙報給東方彭城的楚懷王,楚懷王抱著小羊說:「那很好啊,暴秦終於給滅了,你們就按當初的約定辦吧!」

方此之時,齊、楚、趙、燕、魏、韓各地皆有王,唯一空缺還可以再有一個王的地方就是秦了。楚懷王說按當初的約定辦,那就是把他喜歡的「寬大長者」劉邦定為關中王或者秦王。

聽回報者講了楚懷王的意見,項羽辛苦一趟,因為來晚了,卻最終連一個「王」都混不上。項羽心中甚怨。怨誰呢?就怨楚懷王當初不肯令他和劉邦(可見當時他和劉邦的戰友關係還很好,打算和劉邦一起入關為項梁報仇)一起西行入關,而是讓他北上跟著宋義救趙,同時還約定誰先入關就把誰封在那裡做王。這顯然是個不公平的競賽規則。

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當王呢?那就要先把聯軍諸將們都封為王,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聯軍諸將都封為王了,項羽的功勞最大,自然更應該為王。而且,法不責眾,楚懷王如果以諸將為王而懲罰他們,諸侯必定聯手作亂,所以楚懷王也無法干涉他們為王。第二個好處是,聯軍諸將被封為王,就可以頂掉目前已經為王的六國諸侯王。我們說,齊、楚、趙、燕、魏、韓諸王,都是在陳勝、項梁時期當上王的,他們對項羽愛理不理。如果提封聯軍諸將為王,頂掉這些舊王,聯軍諸將對於項羽感恩戴德,必將成為項羽的支柱,未來可以擁戴項羽為天子。並且,以聯軍諸將為新王,分割舊王的土地和權力,也是削弱和牽制他們的辦法,最終有助於加強項羽的霸權乃至帝權。

關於六國現有的諸侯王,他們其實多是貴族。其中,齊國的田儋是從前戰國田姓齊王的親戚,自稱齊王,被章邯攻殺後,自己的兒子田市繼任為齊王,以族叔田榮、田橫為輔佐。同時,齊國末代君王齊王建的弟弟也想爭著當齊王,被田榮打跑了,田榮並向當時收留齊王建弟弟的項梁提出要挾的條件:你不交出齊王建的弟弟,我就不配合你西擊章邯。遭到項梁拒絕以後,田榮拒不出兵,終於導致項梁落了單,被章邯攻殺。所以,項羽非常仇視齊王田市和田榮一系。

至於楚國,是楚懷王為王,這就不用說了,項羽對他更沒好印象。而趙國,陳勝的部將武臣首先在略定趙地後自稱趙王,被叛將李良殺死後,其相國張耳立原戰國趙王族的貴族趙歇為趙王,是為趙王歇。

燕國,是武臣的部將韓廣——原為燕地區一個中級官吏,被當地貴人豪傑推舉為王。這是六個王裡邊,唯一一個布衣的王。

魏國,是陳勝的部將周市立魏國的王族公子魏咎為魏王。魏咎和周市被章邯攻殺之後,魏咎的弟弟魏豹繼為魏王,佔有故魏地二十餘城,還親自參加了項羽西入函谷關的軍事行動,算是比較有實力。

韓國,是項梁在張良的說服下立原韓國的公子成為韓王成,張良聯手劉邦,在後者西進途中,幫著韓王成攻取了故韓地(在今河南省偏西部地區)的十幾個城。但是因為韓王成和張良跟劉邦的關係太近了,項羽亦不喜歡韓王成。

但是這些諸貴族之王,其實多是豪傑官吏們所立,他們更多是頂個名義上的王號,主事的是下面的起義豪傑和官吏。

於是,公元前206年一月,項羽召集封王大會,諸侯聯軍的諸將官翹首以盼很久,無不想著得尺寸之封,就都懷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跑來聽會。項羽發言道:「同志們,當初天下豪傑初向暴秦發難時,假立了許多諸侯王的後人以為王,以便於伐秦形勢波瀾壯闊地推動展開。但是,實際真正披堅執銳和首先起事的,並且暴露於野苦戰三年,滅掉秦國以定天下的,是諸君將官與項羽我的力量!楚懷王雖然沒有戰功,但是我們應該尊他為義帝(名譽皇帝),並且分給他直轄的土地。」

諸將相都說:「好!」

看得出來,項羽並不代表先秦貴族後人的利益,他是代表諸將的利益,而且,他是要侵奪貴族們的權益,來擴大諸將相的勢力,從而等於擴大自己的勢力——因為這些諸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的「群臣」,最終使自己有能力取代義帝,成為一個新帝。所謂說項羽代表沒落貴族的利益,其實是沒有認真讀古書。

其實項羽只是豪傑豪強家族的代表,他的出身跟諸侯公子相比,算不上貴族。

那麼,項羽具體怎麼分封這些諸將呢?

首先是劉邦。劉邦是個最麻煩的人,按著義帝楚懷王的意思和約定,他應該王關中,但是,項羽和范增都懷疑劉邦有意欲取天下的嫌疑,於是決定不給他王關中。然而項羽和范增又研究了一下,覺得如果不封劉邦在關中為王,就又落了個「負約」的罪名,怕諸侯因此就叛離自己——根據這個事情推測,項羽、范增連不把劉邦封為關中王都要害怕,怕引起諸侯叛離,那又如何會想著殺掉劉邦呢?所以「鴻門宴」的實質,很可能只是司馬遷的小說家言,實際只是劉邦、項羽講解喝酒,其間並沒有舞劍撞玉的事。不過是個講解的宴、團結的宴、輕鬆的宴會,啥事兒都沒有的宴。

於是范增說:「我們這樣,我們對劉邦和諸將說,秦國的很多移民都去了巴蜀,巴蜀也是關中的一部分,我們把巴蜀、漢中都給劉邦,立他為漢王。這樣,我們就沒有負約了。」

意思是,巴蜀、漢中也是關中。其中漢中是關中以南的另一個小盆地,再往南就是巴蜀,漢中最多只能算是關中的一部分。這個掩耳盜鈴的主意就這麼硬推行了,劉邦很鬱悶很氣憤很無奈地領了「聖旨」,約束自己的部眾,準備去漢中為王了。

那麼關中給誰呢?項羽把關中一分為三,分別給了章邯、司馬欣和董翳。這三個降將受封在這裡,是為了堵住劉邦從關中以南的巴蜀漢中爬上來的出口。

其實,這三個驚弓之鳥的降將能堵得住劉邦嗎?然而,諸侯將相中,願意留在關中替項羽堵劉邦的人,恐怕一個也找不出來。大家都思欲東歸。

在項羽看來,距離他的淮北大本營最近的魏國(主要在今河南東部,以開封大梁為都城),是他必須自己控制的地面,以擴大大本營外圍圈的安全。魏國東臨山東、江蘇,以河南東部的臨濟為都城,現在是魏王豹(魏國王族公子)的地盤。於是項羽給魏王豹來了個「流放」,把他改封為「西魏王」,把他的「王國」挪到了山西西南部(河東郡)去了,面臨著黃河,隔著河望著由三個降將所填置的「三秦」。

魏豹心中自然不滿,但是不滿就不滿吧,項羽勢大,只得聽命。

項羽把魏王豹這箇舊貴族趕跑,把原屬於他的魏國地盤,直接收歸了自己直轄,作為自己的幾個郡。但是魏國北部地區,就是河南、河北交界處,在黃河以北,叫做河內郡,是趙國將官司馬卬(áng)(準確地說是從前趙王武臣的將官)在聯軍西入關之前,略定的,於是封給了司馬卬,立之為殷王,都城在朝歌(河南北部淇縣)。這相當於把魏給肢解成了三大塊,魏王豹佔一塊,項羽佔一大塊,司馬卬佔一塊。

韓國更倒霉了。現在的韓王成也是舊貴族,是韓國王族公子,他的戰功有限,還不如魏豹,所以項羽叫他繼續在河南中部的禹縣(原韓國地盤的東部,是韓王成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