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

解釋 本作「它山之石」,今多寫作「他山之石」。意思是別國的賢才也可用來輔佐本國,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作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後用來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或提供借鑒的外力。

出處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雅》是周代朝廷貴族的樂歌,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大部分是西周作品,也有部分篇目是東周時代的,其內容包括祭祀、宴饗、諷刺、歌頌、勸誡、勉勵、記事、抒情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社會的現實。

《鶴鳴》是《小雅》中的名篇之一。這首詩諷喻王朝統治者重視使用下層的人才,注意招賢納士,被認為是我國招隱詩的鼻祖。全詩共兩段,每段九句: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

魚潛在淵,或在於渚。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tuò)。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魚在於渚,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ɡǔ)。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例句

我們應該在修身處世的方面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釋 讚歎所見事物好到極點。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韶蓻》者,曰:『德至矣哉,大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春秋時期,公元前544年,吳國的公子季札到魯國訪問,請求欣賞魯國存留的周代舞蹈與音樂。於是魯國的樂工先後為他演唱了《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齊風》《豳風》《秦風》《唐風》《陳風》《檜風》《小雅》《大雅》和《頌》,又為他表演了《韶蓻》《南鑰》等舞蹈,季札對每首樂曲、每支舞蹈都分別作了評論。

當表演到《韶蓻》舞時,季札感嘆地說:「這支舞蹈將美好的道德表現到了極點,這支舞蹈真是偉大啊!它好像上天無不覆蓋,又好像大地無不承載,即使是盡善盡美的功德,恐怕也不能超過它了。我這次對於音樂和舞蹈的欣賞到此為止,即使還有其他音樂,我也不敢再請求欣賞了。」

例句

四川的美景讓人嘆為觀止。

解釋 當:阻擋。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

出處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人世間》是《莊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主要討論了處世之道。其中講到顏闔被請去作衛國太子的老師,臨行前他向衛國賢人蘧伯玉討教,如何跟一個天性兇殘的人相處。蘧伯玉認為,首先要端正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對方,然後表面上順從依就,內心暗暗疏導。

同時,他舉了三個例子,其中第一個就是「螳臂當車」。他說:「你不了解那螳螂嗎?他奮起自己的臂膀去阻擋滾動的車輪,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勝任,還以為自己才能出眾呢。」蘧伯玉先用這個故事說明一定要了解自己。然後,他又舉老虎和養虎人的例子,講養虎的人因為能摸透老虎的性情,才使它搖尾乞憐。說明應了解對方,順應對方。最後,他又舉馬和愛馬人的例子,講愛馬之人用精美的竹筐裝馬糞,用珍貴的蛤殼接馬尿,剛好有蚊虻叮在馬身上,他出於愛惜去拍擊,不想使愛馬受驚,弄斷了勒口,掙斷了轡頭,弄壞了胸絡。他本意出於愛馬,最終卻失其所愛,說明了適時謹慎地做事的重要性。

近義 蚍蜉撼樹

反義 量力而行

例句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大趨勢,如果想扭轉或阻礙這一大趨勢,那無異於螳臂當車,其結果是十分可悲的。

解釋 亂墜:紛紛揚揚地墜落。原指佛祖講經,感動天神,各色香花紛紛下墜。後用以比喻言談虛妄、動聽而不切實際。

出處 《妙法蓮華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傳說佛祖說法時,周圍大眾環繞,各位供養人都恭恭敬敬表現出尊重的姿態,聽到精彩之處就會不斷讚歎。有一次,佛祖給大眾講解大乘經典,剛講完一部分,就盤腿而坐,陷入佛境,身心不動。這時,諸天都被感動,撒下曼陀羅花(在印度被視為神聖的植物,多栽培在寺院)、大曼陀羅花、赤團花、大赤團花等各種香花,散落在佛祖和各位聽眾身上。這時大地出現六種震動,又引發眾人內心的震動,達到了以前從未具有的境界,使得各位心懷歡喜,一心向佛。又傳說南北朝梁武帝時,高僧雲光法師講經時也感動上天,使得香花從空中紛紛落下。

近義 花言巧語

例句

藥品推銷員常常把很普通的葯說得天花亂墜,讓人將信將疑。

解釋 天地間本當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春秋時期,晉國大臣趙鞅在晉國黃父(地名)會見各諸侯國大臣,商量如何安定動蕩的周王室。趙鞅命令各諸侯國的大夫們向流離中的周天子輸送糧食,並調動好保衛王室的將士,決定第二年送天子回到故都。這時,恰好鄭國的大臣吉進見趙鞅,趙鞅就向吉詢問拜謝謙讓、進退周旋的禮節。吉說:「你問的這些都只是儀式,不是禮節。」趙鞅又問:「那什麼叫禮呢?」吉回答說:「我從我們國家以前的大臣子產那裡聽說,禮是上天的法則,大地的根本,民眾行動的依據。」然後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闡發,最後總結說:「在上位者要謹慎行動,使人們相信政令,要用禍福賞罰來制約生死。如果最終悲哀、歡樂不違背禮節,就能跟天地的本性相和諧。」趙鞅聽後讚嘆不已,說:「哎呀,禮的規模和含義,真是宏大到極點了。」

近義 理所當然

例句

人要為生存而勞動、奮鬥,這是天經地義的。

解釋 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沒有衣縫。後用來比喻詩文自然渾成,或事物周密完美,無人為造作的痕迹。

出處 五代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稍聞香氣漸濃,翰甚怪之,仰視空中,見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郭翰是太原人,從小恬淡高貴,儀容不凡,口才出眾,善於書法,尤其擅長草書、隸書。他從小就成了孤兒,一個人住。

有一年夏天的晚上,他趁著月光睡在院子里乘涼,不時感到清風吹拂,並且聞見有香氣襲來,越來越濃。郭翰覺得這非常奇怪,抬頭一看空中,有人慢慢地飄落下來,徑直走到他面前。他定睛一看,竟然是個妙齡少女,長得姿態豐美,光彩照人。她穿著薄薄的黑紗衣,披著白色的紗肩,頭戴像翠鳥尾上長羽一樣的花冠,腳穿飾有多種美玉紋彩的鞋子,侍奉她的兩個丫鬟也都容貌不凡,令人心神動蕩。

郭翰趕緊端正衣帽,下床拜見,說:「沒想到您大駕光臨,希望多多指教。」這位少女說:「我是天上的織女,一直沒有合適的對象,難遇美好的時光,所以愁思滿懷。天帝恩賜我遊覽人間,我仰慕您高潔的品格,希望和您結為夫婦。」

此後一年間,織女幾乎每天都來陪伴。有一天,郭翰在品嘗織女從天上帶來的美食時,發現織女的衣服上並沒有一點衣縫。郭翰問她,織女說:「天衣本身就不是用針線做的。」一年後,天帝命織女返回,織女最終和郭翰依依惜別,終生不復再見。

近義 完美無缺

反義 漏洞百出

例句

王睿知擅長寫小說,再長的故事情節也能編得天衣無縫。

解釋 本指隨俗浮沉。後用來表示隨同壞人,為非作歹。

出處 《孟子·盡心下》:「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孟子的弟子萬章問孟子:「孔子在陳國的時候曾經說過,自己的學生志向遠大但做事粗略。孔子為什麼思念他這些狂放的學生呢?」孟子說:「孔子說,得不到有中正大道之人來傳授,就只能結識狂放之人和潔身自好之人,因為狂放的人勇於進取,潔身自好之人有所不為。孔子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萬章又問:「孔子所說的偽善欺世、戕害道德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孟子說:「那種八面玲瓏、四方討好的人就是偽善欺世的人。」

萬章又問:「全鄉的人都說某人是個老好人,他也處處表現為一個老好人,孔子卻把他看成戕害道德的人,為什麼呢?」孟子說:「這種人,要批評他又舉不出什麼大錯誤,要指責他又沒有可以挑剔的。他和淺薄的世俗同流,和污濁的塵世迎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