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G

解釋 甘:甘願。拜:拜見。下風:風向的下方,比喻下位或劣勢。本指甘願以下位拜見。後用來比喻誠心佩服,自認不如。

出處 《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卧,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這是莊子講的一個故事,打算以此說明自在、寬容的道理。黃帝作了十九年天子後,聽說廣成子已經通曉天地人生的大道,於是前往拜訪,問道:「我想獲得天地的靈氣,來幫助五穀的生長,養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夠主宰陰陽,從而使生靈隨心成長。對此我該怎麼辦?」廣成子說:「你所想問的,是萬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萬物的殘留。自從你治理天下,雲氣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等枯黃就凋零,太陽和月亮的光亮逐漸地黯淡下來,而小人的心底還是那麼褊狹。這種情況又怎麼能一起談論大道呢?」黃帝聽後便退了回來,棄置朝政,獨居靜室,潛心靜思,三個月後再次前往請教。

這次廣成子頭朝南躺在那裡,黃帝順著下位,跪著走到他跟前,叩頭行禮,然後發問請教:「怎樣才能修養自身,活得長久?」廣成子高興地說:「這次問得好啊。我告訴你,大道的精髓,就在於一定要保持寧靜,不要使身體疲勞,不要使精神恍惚,這樣才可以長生。」黃帝再次行了大禮,然後叩頭至地,說:「先生真可以說是和自然合二為一了。」

近義 自嘆弗如

反義 不甘示弱

例句

小明廢寢忘食、爭分奪秒地抓緊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此同學們都甘拜下風。

解釋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 《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和鍾子期是春秋時楚國人,伯牙善於彈琴,而鍾子期善於欣賞琴音,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傳說伯牙跟著名琴師成連學琴,三年不成。後隨成連到東海蓬萊,聽見海水澎湃、林鳥悲鳴之聲,心有所感,於是拿過琴彈奏,從此琴藝大進,終成天下妙手。又傳說他彈琴時,能使馬一反常態地昂起頭吃飼料。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泰山,將其融入琴音,鍾子期能知其音而會其意,說:「彈得好啊,巍峨雄壯得有如泰山!」片刻之後,伯牙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妙啊,浩浩蕩蕩有如流水!」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古琴弄斷琴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無值得自己為他彈琴的知音。

例句

美聲歌唱家演唱的曲目往往是歌唱祖國或愛情的歌,是高山流水。因此,在演唱時需要保持一種端莊大方,嚴肅認真的姿態。

解釋 建:通「」,傾倒。瓴:裝水的瓶子。本義指在高屋頂上傾倒瓶中的水。後用來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秦中)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漢王劉邦平定天下後,第二年十二月,有人上書舉報楚王韓信謀反。劉邦詢問左右大臣,最後採納了陳平的計策,假稱到雲夢澤去巡遊,在陳地會集諸侯,趁韓信前來迎接的時候拘捕了他。

大臣田肯前來祝賀,勸導劉邦說:「陛下您擒得了韓信,又統治著關中秦地。秦地地形險固,得地勢之利。它憑藉山河形成的天然屏障,和其他地方相隔千里。假如關東地區用百萬士兵來攻擊,秦地只需兩萬兵力就可抵擋住。這是因為它地勢便利,作戰時可以採取由高處向低處進攻的態勢,就像從高屋上往下倒水一樣。而齊地,東方有富饒的琅邪和即墨,南方有險固的泰山,西方有黃河的阻隔,北方有渤海的優勢,土地縱橫兩千里。假如遠隔千里之外的地區用百萬士兵來攻擊,齊地只需二十萬兵力就可抵擋住,因此秦地和齊地實際就是東西二秦。假如不是陛下的親屬子弟,就不能讓他統治齊地。」高祖劉邦認為他分析得很好,對他厚加賞賜。

十幾天後,劉邦赦免了韓信,另封他為淮陰侯,把他原來的王國領土一分而為荊、楚兩個諸侯國,封皇子劉肥做了齊王。

近義 居高臨下

例句

一部如此宏偉的歷史傳記影片,很需要這種高屋建瓴的導演構思。

解釋 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

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公元前607年,鄭國受楚國的指派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為主帥,帶領宋軍前往迎戰。兩軍交戰前,華元為了鼓舞士氣,殺羊慰勞將士。但在忙亂中忘了給他的馬夫羊斟分一份,羊斟沒有吃到羊肉便懷恨在心。到了打仗的時候,羊斟對華元說:「過去吃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車的事,得由我說了算。」說完,他就故意把戰車趕到鄭軍陣地里去。結果以主帥華元為首的二百五十人被鄭軍活捉,宋軍大敗。

後來,宋國人用兵車一百乘、良馬四百匹到鄭國去贖回華元。東西交了一半的時候,華元自己逃了回來。華元進入宋國城門的時候,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才進城。見到羊斟後,華元說:「你的馬不聽使喚才這樣的吧?」羊斟回答說:「不是馬,是人。」說完就逃到了魯國。

近義 各行其是

反義 同心協力

例句

庫區內的各項建設均是統一安排實施,不允許各部門各自為政。

解釋 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含有惋惜之意。

出處 《晉書·謝安傳論》:「廟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謝玄是東晉孝武帝時的宰相謝安的侄子,曾經率領八萬士卒抵抗前秦苻堅百萬大軍南侵,獲得淝水之戰的大捷,讓苻堅士卒覺得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敗退回老巢。緊接著謝玄又率兵北伐,相繼收復了北方的大片國土,兵進河北。這時謝玄上疏孝武帝,認為應當派人鎮守梁國,自己鎮守彭城,這樣才能做到北方牢守邊境,西方援助洛陽,國內保護朝廷。但是朝廷討論認為,大軍征伐日久,應當儘快撤回,謝玄北伐的願望落空。在還軍南下的途中,謝玄患病,請求辭職,孝武帝改讓他擔任散騎常侍、左將軍、會稽內史,不久病情加重,死在任上,當時只有四十六歲。

《晉書》的作者唐代房玄齡等人在評論謝玄的一生時說:謝玄文武全才,心存國家,淝水之戰,強敵看見他就土崩瓦解。率軍北伐,中原地區群起響應,他本打算向西、向北進一步收復國土,已經制定好了作戰計畫,但是美好的設想沒能實現,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時候遭到了失敗。我們後人摸著他遺留下來的文章,再次覺得他的謀略真是富有遠見。

近義 功虧一簣

反義 大功告成

例句

那時研究所的工作早已癱瘓,他苦心經營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項目「新一號」無法進行,功敗垂成。

解釋 貂尾在古代比較珍貴,是近侍官員的冠飾。有的朝代封官太濫,貂尾不夠,就用狗尾代替它。本用來諷刺封爵太濫。後比喻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學藝術作品。

出處 《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西晉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臨終時任命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晉武帝死後,繼位的晉惠帝是個白痴,他的皇后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政變,殺死楊駿。但是政變之後政權卻落在了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皇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賈皇后又派楚王司馬瑋殺掉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偽造詔命擅殺大臣,將其處死,賈皇后於是執政。

其後,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又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廢賈皇后。緊接著,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稱帝後,對自己的黨羽大肆封官加爵,那些曾經同謀的人都超越了正常的晉陞次序,封官賞爵的數量不可勝計,連奴僕走卒也都封給爵位。以至於每次朝廷集會時,滿座的人都戴的是貂尾裝飾,配以蟬紋的官帽。當時的人諷刺說:「貂尾不夠,就用狗尾接續。」

近義 狗尾聯貂

反義 珠聯璧合

例句

有人曾論述過殘缺特具的美,如維納斯的斷臂,是不可接續的,如硬去粉飾修復,只會顯出狗尾續貂式的淺薄或暴發戶式的俗不可耐。

解釋 刮:擦拭。刮目:擦亮眼睛,指改變舊看法。形容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出處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小的時候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