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D

解釋 驚:驚動。撥打草叢驚動了草叢裡的蛇。比喻行事泄密而驚動對方。

出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南唐的王魯在當塗做官時,一心想著如何弄到錢財。恰逢當時轄區的老百姓聯名向縣令告狀,說主簿大人貪污受賄。王魯明白案件與自己多有牽連,心裡驚慌,竟然在狀子上批示說:「你們雖然只打了草,我其實已經像草中的蛇一樣,受到了驚嚇。」這件事在當時成了好事者熱議的內容。

反義 引蛇出洞

例句

為了不打草驚蛇,同時也為了放長線釣大魚,公安局決定對這艘可疑漁船進行暗中監視。

解釋 便便:肥滿的樣子。形容肚子肥大突出。

出處 《後漢書·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河南開封)人,能言善辯,是東漢著名的文士,很多人都慕名而至,跟他學習,有數百人之多。一次,他白天和衣而卧,打算睡個午覺,有個學生私下用嘲諷的口氣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先生孝先,大腹便便。懶於讀書,只想睡眠)。」邊韶聽見了,馬上對答說:「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邊為我的姓,孝為我的字。雖然大腹便便,裡面全裝《五經》。為何只想睡眠,夢中思考經典。睡時與周公溝通,靜時和孔子交流。不知嘲諷老師,哪本典籍教你)?」嘲笑他的學生一聽,大為慚愧。

近義 腦滿腸肥

反義 面黃肌瘦

例句

走在中間,大腹便便者,便是恃強凌弱的鄭屠。

解釋 舊指犯上作亂,違反封建道德。現多用來比喻某種行為、觀念背離了道德標準和常理。

出處 《漢書·宣帝紀》:「(楊惲)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

楊惲(yùn),是司馬遷的外孫,丞相楊敞的兒子。年輕的時候認真讀外公寫的《史記》,又下功夫鑽研《春秋》,以才能著名楊惲本人輕財好義,獲得很多人的誇獎。進入朝廷任職後,因為揭發大臣謀反有功,而獲封侯爵,被提升為中郎將。在中郎將任上,他厲行改革,獲得了朝廷的讚揚而被升職。在早年的這一派讚揚聲中,楊惲養成了廉潔無私,辦事公平的優點,也養成了喜歡誇耀和顯示自己,刻薄傷人,以及揭發別人隱私的毛病。正是因為這些缺點,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尤其是太僕(替天子駕車的官)戴長樂與他矛盾最深。因此,當戴長樂被人告發坐牢時他就懷疑是楊惲乾的,於是也上書揭發楊惲的罪行。

由於性格自傲,楊惲在受審訊期間並不配合,而且口無遮攔,就被判決為大逆不道,按法當斬。皇帝不忍心誅殺他,就將他貶為庶人。楊惲失去爵位後依舊性格不改,又遭人告發為驕傲奢侈,不思悔過,以至於引起了日食這樣不祥的徵兆。朝廷在調查時恰又發現了他給朋友的信上寫著一些怨恨之辭,最終因為這封信引起了皇上的厭惡,楊惲又被判決為大逆不道,被處以腰斬。

近義 犯上作亂

例句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兒子打老子就是大逆不道。

解釋 徑:門外面的路。庭:院子。形容彼此差異很大。

出處 《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肩吾問連叔:「我聽楚國狂士接輿說話,感覺到他大話連篇沒有邊際,越說越離譜。我對他的話語非常驚恐,如同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他的話與人之常情相差很遠,就像小路和庭院相差很遠,互不相干一樣。」

連叔問:「接輿他到底說了些什麼呢?」肩吾說:「他說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不吃五穀,而吸風飲露;乘雲駕龍,而遨遊四海。他意志專註,能使世間萬物不受病害,農作物年年豐收。我認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靠不住。」連叔聽後說:「對於瞎子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於聾子沒法同他們欣賞鐘鼓樂聲。難道只有形骸上的聾和盲嗎?其實思想上也有聾和盲啊,說的就是肩吾你啊。」連叔言下之意是肩吾思想認識不夠,還沒達到接輿那種自由自在,不受萬物約束的境地,所以領會不了接輿的話意。

近義 截然不同

反義 大同小異

例句

對於同一個問題,不同部門給出的答案大相徑庭,令人難以接受。

解釋 本指為了君臣大義而斷絕父子之間的親情。後泛指為維護正義而不顧親屬間的私情。

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石(què),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春秋時期,衛庄公非常寵愛小兒子州吁,對他的錯誤一味縱容而不加制止。衛國的大夫石碏多次勸諫庄公,希望庄公能用道義教導州吁,但庄公不聽。石碏的兒子石厚和州吁關係密切,石碏勸說他也沒有作用。

庄公死後,州吁同父異母的哥哥繼承了王位,即為衛桓公。公元前717年春天,州吁在石厚的幫助下殺掉衛桓公,篡奪了王位。但州吁崇尚武力而內心殘忍,不能安定自己的百姓,於是就讓石厚向石碏請教鞏固君位的辦法。石碏說:「朝見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的地位。」石厚說:「怎樣才能朝見周天子呢?」石碏說:「現在陳國的陳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而陳、衛兩國最近關係也頗和睦,如果你去見陳桓公,讓他代為請求朝見的事,就一定可以達到目的。」於是石厚跟隨州吁到了陳國。石碏暗中派人提前告訴陳桓公說:「衛國地盤狹小,老夫年紀大了,已經不能做什麼事了。但這兩個人確實殺死了我們的國君,請您趁此機會幫我們對付他們。」於是陳國人抓住了州吁和石厚,請衛國派人來處置。衛國派大臣去殺死了州吁,考慮到石厚是石碏的兒子,就沒有處死他。石碏知道後立即派自己的總管前往陳國,殺死了石厚。

當時道德高尚的人都讚歎說:「石碏真是一心忠於國家的大臣啊。他痛恨州吁,同時連及了自己的兒子石厚。為了君臣大義而斷絕父子私情,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近義 鐵面無私

反義 徇情枉法

例句

包公發現自己的侄子包勉貪贓枉法,就大義滅親,依法對他處以死刑。

解釋 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 《莊子·達生》:「紀(shěnɡ)子為王養鬥雞……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西周時,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呢。」過了十天,周宣王再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再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麼迅速地回頭看,意氣還是顯得強盛。」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也不會有什麼反應,看上去就像木頭雕刻的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因為它精神凝滯,別的雞沒有敢來應戰的,見到它只會掉頭逃跑。」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達生》,《達生》就是通達生命的真義,這一篇的主旨重在說養神,強調人的精神作用。

反義 聰明伶俐

例句

人們第一眼看見將軍的時候,都吃驚得呆若木雞。

解釋 該作出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就會貽誤時機,自受其禍。形容做事猶豫不決,反倒會受到禍害。

出處 《史記·春申君列傳論》:「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春申君是楚國考烈王的宰相,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為此非常操心,到處尋找適合的婦女進獻,獻了很多,但還是沒有兒子。這時,趙國人李園帶著她妹妹,想獻給楚王。但他聽說楚王不能生育,也擔心時間久了妹妹如果不懷孕也就不再受寵。於是李園想辦法做了春申君的家臣,先把妹妹獻給春申君,讓她懷上身孕。然後再說服春申君,將已經懷孕的妹妹進獻給了楚王。楚王非常信任春申君,接納了李園的妹妹,並寵幸她。隨後,李園的妹妹生下了兒子,被立為太子。這個女人也因此做了王后,而李園也受到了楚王的重用。

李園擔心春申君泄漏了這件事,又害怕春申君以後更加驕橫,所以暗中養了一些敢死的武士,想殺了春申君滅口。春申君的門客中有個叫朱英的,知道了這些情況,就對春申君說:「世上有不期而至的幸福,也有不期而至的災禍。同時,還有意料不到的人物。」春申君問他原因,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