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三章 時運不濟

匈奴懼怕李廣。李廣成為右北平郡太守後,匈奴不敢侵犯這個地方達數年之久。漢之飛將軍——匈奴人如此稱呼他。

實際上,匈奴之所以暫時停止蠢動,不只是害怕李廣,另一方面也因自己內部起了紛爭。

匈奴王軍臣單于之死是元朔三年之事。

軍臣單于之弟伊稚斜遂自稱單于,攻打軍臣單于之子於單。一場叔侄鬥爭於焉發生,結果於單被打敗,亡命至漢。

張騫在這一年回國。

在現今敦煌附近,往昔有過一個名叫月氏的國家。關於「月氏」,可謂諸說紛紜,依據一般的看法,這大概是屬於斯基泰系民族。由於受到匈奴之襲擊,月氏王被殺,月氏之民被迫向西方逃離。

匈奴之單于(王)殺害了月氏王,並以其頭顱作為酒杯。這對月氏而言是莫大的屈辱。所以,被趕至西方的月氏國人民,無一不發憤圖強,矢志報仇。

武帝因此決定與月氏聯盟,合力攻討匈奴。張騫就是在這個目的之下被派遣的使者。

然而,要到月氏國,非經過匈奴領域不可。張騫率領一個名叫甘父的匈奴人以及百餘名部下從隴西(甘肅省)啟程往西,結果一下子就為匈奴所擒。

當時的匈奴王軍臣單于對張騫道:「想到月氏國?月氏國在我國的那一邊,你以為我會准許你們通過此地嗎?你想想看,如果我要派使者到越國,漢皇帝會准許我的使者通過漢嗎?同樣的道理,你別想通過我的國土。」

越乃泛指中國南方。

張騫在匈奴被扣留達十數年之久。匈奴替他成親,並生下孩子。雖說被扣留,實際上接受的是客卿待遇,連家庭都建立了起來,張騫因此裝出對現狀非常滿意的樣子。

「沒想到在此地得到妻兒,本人已心滿意足。」

張騫逢人便說這句話,實際上這是為了使匈奴心生大意的計策。果然,匈奴對他的看管越來越鬆弛。後來,在一個機會下,他成功地和家人、甘父和部分部下逃出匈奴國。

往西奔跑數十日後,抵達一個叫大宛的國家。這是中亞的菲爾迦那地區。這個國家的國王很會做生意,由於素聞漢土之富裕,因而企圖借善待張騫打開日後與漢的交易之途。他特地派嚮導和通譯人員,經由康居國,送張騫至月氏國。

被匈奴由敦煌地區趕出的月氏人民,在西方找到的安身立命之處是奧古塞斯河之北——現時烏茲別克共和國之布哈拉至撒馬爾罕的一片富庶沙漠綠洲。他們更征服了在阿富汗北部的大夏。

這一帶的土地相當肥沃,附近更無強敵。他們對現狀非常滿意,逐漸喪失了對匈奴報復的念頭。

張騫再怎麼慫恿與漢結盟,他們還是以如下理由堅持拒絕:「漢與我們相去甚遠,而匈奴並無攻打我們月氏國的跡象。與一方結盟,便形同與另一方為敵。這違背我國的外交方針。」

滯留一年多,未見結盟成立,張騫只有死了這條心歸國。歸途中為求慎重,他避開匈奴,走的是藏人之地,但還是為匈奴發現而被拘捕。

張騫再度為匈奴扣留,大約一年後,軍臣單于去世而發生前述繼位之爭。他遂趁混亂,與匈奴妻子和甘父一起逃回漢。

這時離最初出發已十三年。百餘人的一行中,回來的只剩兩個。

雖然未能達成與月氏結盟這個目的,但過去對西方情形只略知一二,由於張騫之行,而進展為大致明了的程度。

除了張騫親身走過的土地以外,漢更得知他在當地耳聞的有關條支(敘利亞)、黎軒(亞歷山大)以及身毒(印度)等地的事情。

這位大旅行家後來以校尉身份從軍討伐匈奴。通過長年旅行和滯留匈奴國的經驗而熟知水草所在的他,成為漢軍不可多得的嚮導,軍隊得以行動自如。他因此功受封為博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運氣不佳的將軍李廣與博望侯張騫為了攻討匈奴,共同由右北平出發。

這一年,李廣的堂弟李蔡為丞相。這是行政機構的最高位階。李蔡和李廣一起長大,兩人曾經一同出仕於文帝之下。堂弟李蔡在才華上差自己一大截——李廣對這一點知道得很清楚。而李蔡卻晉陞得非常迅速,現在居然成為丞相!

「我的運氣實在不好!」他又嘆息著發出這句牢騷。

「是不是因為我面相不好的關係呢?」

他畢竟是當時的人,對面相一時頗為看重,故求助於相學權威。當時有一個名叫王朔的人以「望氣」(看氣色而判斷命運)聞名。李廣問此人道:「自從漢與匈奴開啟戰端以來,我可以說無役不參加。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從來沒有立過大功。才華明顯比我差許多的人卻逐一因戰功而受封為侯,因對匈奴戰爭而被封侯的人前後已達數十人之多,我卻遲遲沒有這個機會。難道這就是我的命運嗎?」

對此,王朔反問道:「將軍可曾做過虧心事?」

李廣於擔任隴西太守時代,曾經說服造反藏族歸順,後來卻將這八百餘人悉數殺戮。他認為自己做過的虧心事僅此一件。聽完李廣的告白後,王朔頷首道:「殺害業已歸順的人,此罪非同小可,受報應乃當然之事。」

與張騫共同出陣的元狩二年之後,對李廣而言又是一次噩運。他率領四千騎兵先行出發,張騫則率領一萬騎直追其後。

李廣所率領的四千騎兵,為匈奴左賢王率領的四萬騎所包圍,全軍為之驚慌。李廣將數十騎精兵授予跟隨從軍的兒子李敢,命令道:「你去偵察匈奴陣中情形。」

李敢疾驅匈奴陣中後,回來報告:「敵軍只是為數龐大,不足為懼。」

通過匈奴大軍之中而平安無事,這一點就是最大的佐證,將兵因而相信他的話,認為匈奴軍不值得畏懼。

實際上,匈奴軍隊是精銳大軍,李敢穿越其中而平安歸來,完全是靠他的膽識。李廣是想藉此去除全軍之恐懼心。

李廣於是以圓陣對付四萬騎敵軍包圍。

李廣最拿手的是肉搏戰。以獵虎為例,他一定要讓老虎來到近處才射箭。

——越接近越能使對方受到重創。

這對他來說是自然之理。但從另一觀點而言,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情,李廣就因此而常被老虎抓傷。

這次戰役他也是為了等敵軍更形接近,故遲遲不發下「射擊」命令。等到敵軍前來肉搏時,方才下令,雖使對方受到重大創傷,但漢軍自己也折損了不少士兵。

激戰兩日後,漢軍已折兵大半。

博望侯張騫率領的一萬騎終於在這時候出現,匈奴軍因而撤除包圍後退。

雖然不算打敗仗,但情形差不了多少。主要責任在於未能如期抵達的張騫,這一點應屬死罪。張騫遂以巨款贖罪,官爵均被剝奪,降為庶人。

雖然李廣奮勇作戰,但以陣亡人數過多為理由,被判「功過相抵」,雖不致問罪,但也未被列入敘獎名單之中。

「我的運氣實在不好!」李廣又一次仰天長嘆。

「李廣的確有軍事才能,不過,他是個掃帚星,這種人絕不能用。」兩年後的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於徵討匈奴出發之際,武帝再三交代大將軍衛青。

李廣「運道不佳」之事,不是只有他自己在怨嘆,連所有的人都知道。

李廣已是年邁之人,內心感覺萬分焦躁。他絕不願自己的一生就如此結束,這樣太凄慘了。每次有征戰之議時,這位運氣不佳的老將軍都表示了從軍意願。武帝屢次置之不理,但每次都拗不過他的懇求,最後還是准許了:「你想去就去吧!」雖然如此,武帝對總司令官衛青則不會忘記做前述交代。因為李廣的確是個掃帚星!

李廣一心一意想要恢複自己的名譽。打仗是他唯一的生命意義。三個兒子當中,長子當戶和次子椒都夭折,膝下只剩幼子敢。這位老將軍在家庭方面,也是運氣不佳的人。

這個時代,對匈奴戰爭的主角已由大將軍衛青慢慢變為更年輕的霍去病。霍去病是衛青姐姐的兒子。驃騎將軍霍去病由定襄出發攻打匈奴時,曾經由俘虜口中聽到單于在東方的消息,因而決定到代郡,衛青則到定襄。李廣這時候才如願以償,以前將軍身份出征。

——絕不可用李廣這個掃帚星。

武帝如此交代衛青之事,李廣當然不知道。

衛青經由對俘虜的訊問和得自間者的報告,知道單于的所在地後,就決定與中將軍公孫敖率兵急速前往。同時,他命令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走東道。

東道是極為迂迴的途徑,途上缺乏水草,在大軍行軍和紮營上都極為不便。與單于交戰時,東道是翼部,不能投入主戰場。

李廣對這一點甚表不滿:「大將軍未免太有所偏袒了。」

衛青當年被陳皇后所派的人擄走,險些遇害時,帶同夥伴前往救他的就是公孫敖。

兩年前,公孫敖與霍去病由北地出擊時,兩人走不同的路,結果,公孫敖以未能及時協助作戰之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