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西進之路

項羽接受章邯投降並締結盟約後,立他為「雍王」。只是,項羽把章邯留在楚軍內,任命長史欣為上將軍,率領歸降的二十萬秦軍。

項羽之所以接受章邯投降,不是因為缺乏軍糧,他只是沒有時間和章邯所率領的二十萬秦軍周旋,他非第一個攻進咸陽不可。也就是說,他在趕時間。

納編在巨鹿觀戰的諸侯軍後,項羽手下已有四五十萬大軍,現在加上二十萬秦軍,數目一下子增至六七十萬之多。這批大軍由河北省南部出發,走與黃河平行之線向西南前進,來到現在洛陽之北的孟津附近後,渡過黃河,並且在一個叫新安的地方整頓部隊。就現在的地圖來看,項羽應該會進入洛陽,實際上,當時的洛陽城在現今位置更遠的東方。因此,急著往西的項羽,根本不可能會有折返的念頭。

項羽在漳水與章邯將軍對峙的期間長達四個月。

——劉邦還在昌邑一帶轉來轉去。他們好像對那個城束手無策。

項羽接到的是這樣的情報。

——區區兩萬左右的軍隊還能幹什麼!那種地痞流氓出身的人,哪裡知道戰爭是怎麼打的?他們充其量只會打群架。

項羽壓根兒瞧不起劉邦。他認為劉邦根本沒有資格和他競爭。只是,既然為競爭,所以時間上還是要趕,不過,他的確看扁了劉邦。何況在與章邯對陣期間,他由河南方面得到的情報都是這樣的:

——劉邦為攻不下昌邑而焦頭爛額。

——劉邦軍正在鬧糧荒。

原來這都是張良收買項羽之情報人員所做的假報告。之所以如此,目的在於使項羽心生大意。

實際上,劉邦採納張良的進言,棄昌邑秦軍於不顧,正一路趕往西方。

收編剛武侯的四千兵員和彭越的盜匪部隊後,劉邦的部隊人數也已超過三萬。這樣的數目當然不能和項羽大軍相提並論,不過,小型部隊卻有一個好處:行動敏捷。

項羽習慣事必躬親,這是他認為自己什麼事都能做的自信心所使然。相較之下,無賴漢出身的劉邦則有自知之明。以作戰為例,他常說:「張良比我行,一切聽他的吧!」實際上他什麼事情也都讓張良做主,毋寧是有低估自己才能的傾向。

他另外常說的一句話是:「哪裡能找到有才幹的人呢?」這件事傳出去後,常有各種不同的人物來到劉邦陣地毛遂自薦。劉邦當然沒有隨便採用這些人。光說不練、沒有實行力的人,他能一眼識破。論及劉邦的長處,那便是鑒別人物的眼光吧!

劉邦最討厭儒者。據說,他看到儒者就會興起尿意。儒者都戴有儒冠,而劉邦每次看到儒者就會說:「把你的帽子脫下來給我!」然後撒尿於其中。這樣的領袖人物,其行徑實在叫人不敢恭維。他之所以對儒者如此,理由在於他們喜歡高談闊論,說的儘是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只有一個人例外。

這個人名叫酈食其,是陳留縣高陽人。

酈食其的建樹非常多。和陳留縣令素有交情的他,替劉邦對之曉以利害,使其無條件開城接受劉邦的部隊。陳留不但儲藏頗多糧食,壯丁人數也不少。酈食其之弟酈商率領數千士兵跟隨劉邦,本身更以外交官身份遊說諸侯。他這樣做,當然是為了劉邦。

劉邦部隊在西進路上因而次第增加兵員。與之相反,一開始就擁有數十萬大軍的項羽,行動難免遲鈍,進軍速度也相當緩慢。

陳留在開封之偏東南方處。劉邦軍由此攻打開封,由於該城秦軍守備堅固,所以遲遲無法攻陷。這時如果換成項羽,一定會盡全力猛攻到底。劉邦卻和在昌邑時一樣,放棄開封,轉而攻打北方白馬(河南省滑縣附近)秦軍,而後南下攻打潁陽(河南省登封縣西南部)。

攻打潁陽後,再北上攻略有「天下之險」之稱的轅。這個地方過去是韓的勢力範圍,因此,韓國宰相家族出身的張良,為劉邦帶來極大利益與方便。

這時候,他得到趙之司馬卬為了攻打函谷關,準備由北方渡黃河之情報。劉邦軍隊因而更行北進,破壞了孟津東方之平陰渡口。

之後南下,在洛陽之東與秦兵交鋒,結果出師不利,退兵到陽城,整頓部隊——以上是劉邦軍大致的行軍經過,可見其前進路線甚為曲折,也就是說,劉邦的作戰方式是很有彈性的。項羽走的則為筆直路線。

劉邦軍繼續南下後,攻略南陽郡。南陽郡守退到宛城後堅守該城。

「還是循例,丟下宛城一路往西前進吧!」劉邦說。

在昌邑和開封時的情形都是如此,遇到對方據城堅守時他們就放棄攻略,繞過該處。

「這會兒可不行。」向來採取視情形不戰而過方式的張良,這次卻表示反對。

「為什麼呢?」劉邦訝異地問。

「這個地方的情形和昌邑、開封不同,據守此地的是強兵。這個郡有數十個城,人才和物產都極為豐富。我們不戰而過,徑行西進,他們一定會追擊過來的。」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暫且西進。」

「這不是不戰而過嗎?」

「我們繞過之後再回過頭來攻打。不過,回頭時要把旗幟換掉。」張良回答。

「把旗幟換掉……」劉邦思考片刻,突然若有所悟地大笑起來,「哦,原來如此。我知道了!哈!哈!哈!」

三萬大軍通過的第二天,又有一批部隊前來圍城——在這個情形之下,守城軍隊一定會認為這是兩批不同的軍隊。可見敵軍的實力不弱,而且是有計畫的作戰方式。倘若堅守激戰,包圍軍一定會召回先前通過的三萬友軍,然後合力一舉屠城。眼前的敵軍尚能應付,但對方請來強大援軍時,這個城還守得住嗎?

據守宛城的南陽郡守,絕望之餘意圖自盡,卻為食客陳恢所勸阻。

「大人千萬不可尋短見,這個局面且讓我來應付吧!」

陳恢於是走出城外,來到劉邦陣營進行遊說:「現在展開殊死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南陽郡是個大郡,郡內有數十個城,士兵也都非常精銳。即使宛城被攻陷,貴軍一定也是死傷累累,況且其他各城亦不會放過貴軍。據說,楚王承諾第一個攻入關中者為關中王,倘若貴軍在此地硬戰到底,不是不可能搶先攻入關中嗎?」

「那你要我們如何呢?」

「我建議雙方締結和議,同時封南陽郡守為侯,留在宛城,貴軍則繼續向西進軍。」

「你們不會從後面追擊過來嗎?」

「既已締結和議就是同盟軍,貴軍可以率領宛城大半守軍往西方武關前進。這樣就不必擔心被追擊。而且和平解決後,郡下諸將都會向此看齊才是。」

「這……」劉邦望一眼張良,動一動下巴示意要他表示意見。張良立刻點了一下頭。

「好,我知道了,就這樣決定吧!詳細內容請你和張良談談。」劉邦說。

南陽郡守遂被封為殷侯,對和議交涉有功勞的陳恢則受千戶俸祿。

有功者必獲賞——這是劉邦的原則。

項羽由於將所有功勞都歸給自己,所以,論功行賞之事絕無僅有。看項羽聲勢顯赫而投入其麾下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對他由衷信服。

劉邦之下則人才濟濟。由南陽往西前進時,他派酈食其和陸賈先到秦,以進行對秦朝要人之收買工作。許多有才幹的人,在劉邦之下都有充分發揮自己專長的機會。

劉邦降伏南陽是在二世皇帝三年的七月間。項羽於殷之舊都(殷墟)與章邯結盟、並且封他為雍王之事,也發生於同一月。

項羽渡黃河到新安,是這一年十至十一月間的事。這時,劉邦已過武關進入關中,只是,項羽尚不知此事。

項羽大軍有一個極大的問題,就是——將兵不和。

其軍團大部分為「山東」兵。這個山東並非現今的山東半島,意思是華山(在陝西省)之東,別稱為「關東」,含義是函谷關之東。

在山之西——函谷關之西——的秦取得天下後,關西人已是天之驕子,關東人則淪落到被支配的地步。建造咸陽宮殿、築造長城以及構建始皇帝陵墓等大規模工事,都是關東人被拖到關西去從事勞動。這時候,擔任監工的關西兵卒皆以鞭打支使關東人。

過去站在支配者立場的二十萬關西兵,被曾經遭受虐待的四五十萬關東兵吸收,而且並不是在對等立場之下的合併。

「我絕沒有忘記被帶去從事建造阿房宮工事時所受的虐待。當時背部被鞭打的傷,到現在還沒好呢!我們難道不應該討回一點公道嗎?」

「對!我在驪山陵被打的肩膀,到現在還在痛。不報仇我是絕不甘心的!」

「到昨天為止還在以秦兵身份耀武揚威,現在卻搖身一變成為諸侯之兵,這不是讓他們佔盡便宜嗎!」

「把他們幹掉!」

關東兵莫不如此憤慨,並且露出殺伐之氣。投降過來的關西兵當然很快察覺到這一點。他們感受到關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