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混沌之世

「天下好像開始動蕩了。」張良撫摸著自己的手臂說。

在他面前的是方士徐福。他是以到東海取長生不老仙藥為借口,向始皇帝敲詐不少金錢的人物。他根本還沒有到東海仙島,始皇帝就已死去,現在,已沒有這個必要了。

「該是動蕩的時候了。今後還得由我們繼續撼動下去才行。」

這是山東半島南方基部,約略接近現今青島市的琅邪之地。窗外可以望到蔚藍大海。

「徐福兄,為什麼沒看到你的船隊呢?」張良先前就發現這一點,猶豫了半天才發問。

出生韓國宰相家庭的張良,為了向滅亡韓國的秦始皇復仇,僱用投擲力士范發在博浪沙襲擊始皇帝,失敗後,他躲在下邳(江蘇省北部)。期間,他偶爾到琅邪,接受徐福的資助。這些錢用來豢養為了再度發難而僱用的壯士和各地俠義之士。

上次來時,徐福宅邸前的海上停泊一批巨船。始皇帝前來視察時,非讓他看到前往仙島之準備工作確實在進行不可,因此,渡海用的船隻的確在建造中。

「我的船隊出海了。」徐福微笑著回答。

「不會是到東海去吧?」

「哈!哈!是航向南方的,然後轉向西方。我也不知道此刻在什麼地方哩!」

「航向南方然後轉向西方……是入江,對吧?」

當時的「河」指的是黃河,同樣,只說「江」是指長江而言。

順便一提「揚子江」這個名稱的由來。南京的偏東方處是鎮江(因系南京之口,故有「京口」之別名),唐代時,這個地方的對岸設「揚子縣」。揚子縣有前往鎮江的碼頭,人們將這一帶的長江稱為「揚子江」,而外國人卻誤以此為整條長江的名稱。

揚子縣後來被廢,現在稱為儀征縣。近代,揚子縣曾經恢複舊名達三年之久。那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統即位後的事情。由於宣統名溥儀,各地有「儀」字之地名均被更改。當時,儀征縣更改為「揚子縣」舊名。但清朝於宣統三年滅亡後,揚子縣又恢複為儀征縣。

「你的推測很正確。」徐福神秘地笑著說。

「是到鄱陽去吧?」張良追問道。

「你真是個千里眼嘛!哈!哈!哈!」徐福這會兒咧開大嘴笑起來。

張良在下邳過的是俠客生涯,一方面指揮鬍鬚漢子田筒探查諸國情勢。

他探聽到一個情報——琅邪徐福頻頻與鄱地進行交易。徐福派到長江的是巨大船隊,交易頗具規模。

鄱地乃長江流入現在江西的一帶,指鄱陽湖所在地而言。

「據說,鄱之縣令是相當了不起的人物。」張良說。

「你知道的事情真不少嘛!鄱之縣令名叫吳芮,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已經把有關你的事情告訴了他。他會幫助你撼動天下的。」

「好,我會找機會和他見面……為了稱霸中原,一定要有穩固的根基。據說,吳芮這個人甚得民心。那個地方的住民由於和你交易,所以都很富有,生活自然安定嘛!」

「讓我換個話題。據說,項梁在會稽斬殺郡守揭竿而起。你是不是準備前往參加他們的起義呢?」徐福問道。

項梁亡命期間,曾經到過張良在下邳的住處為食客。這兩個人是有一段淵源的。

張良沒有回答徐福所問的話,只是緩緩搖了搖頭。

「還好……如果你準備前往參加項梁陣營,我是堅決表示反對的。項梁是名門族長,自尊心太強了。你是曾經照顧過他的人,所以,他不敢不好好待你。不過,正因為如此,你去了也不會受歡迎的。而且,武門出身的那批人,殺氣騰騰。他們能一下子毫不容情地砍掉會稽郡守的頭,你一旦去了,腦袋一樣隨時有可能落地的。」徐福用慶幸口吻說。

「你必須把情勢看清才動。最重要的是,看人絕不可以看走眼。」

張良對說這句臨別贈言的徐福深深一揖,然後離開琅邪,往西方走。

張良根本沒有取得天下之野心。

——愚昧的人才想成為天下之主。

他有這樣的觀念。

——王者之師。

這才是張良的理想。擔任意圖取得天下之人的指導者,這種事情做起來更有意思。成為皇帝,不但要操許多心,而且很拘束,才不稀罕做呢!

不過,到目前為止,張良並沒有這樣的對象。他現在才要開始仔細選擇有資格做「王者」的人。項梁沒有這個資格,這一點已經斷定過。因為張良很早就認識項梁,對他的一切了如指掌,因而得此結論。至於其他人則有賴適時給予觀察和測試,然後再作判斷。

捨棄項梁後,張良首先前往造訪的,是率先起兵造反的陳勝陣營。

陳勝這時候在幹什麼?

他正忙著派遣遠征軍至各處。

派遣武臣、張耳、陳余至舊時趙地之事,已如前述。

副王吳廣則率領諸將,正在圍攻滎陽。滎陽屬三川郡,郡守為宰相李斯的兒子李由。由於李由驍勇善戰,吳廣陷於苦戰。

此外,陳勝授將軍印綬給一位叫周文的人,命他攻打西方之秦。這支部隊進入函谷關時,已膨脹為戰車千乘、兵卒數十萬的大軍。這是陳勝軍隊的共同現象,一路收編士兵迅速成長。

這樣的軍隊,在指揮官的能力優異時尚可控制,統御能力稍一鬆弛,則很有可能成為一盤散沙。

秦則以一個叫章邯的人為將軍,率兵迎戰。

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以依大赦令赦免的驪山囚人為骨幹,這並非受過訓練的正規兵;雙方都是隨時可能成為一盤散沙、危險性極大的軍隊。因此,勝負將視指揮官的統御能力而定。

兩軍在一個叫戲的地方對峙。

戲在現今陝西省臨潼縣,周幽王被殺的地點就在附近。

論指揮能力,秦之章邯似乎較為優異。這次作戰原本出自章邯的進言,可見他有相當的自信。

與之相反,周文(《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為周章)雖然過去曾在楚軍擔任要職,負責的卻是「視日」之事,也就是占卜時日的卜算師。

——今日的戰事吉耶?凶耶?

——明日之行事最佳時刻為上午抑或下午?

他的專長是做這類卜算事宜,對戰事則一竅不通。

周文率領的數十萬軍隊大敗後,從函谷關往東方落荒而逃。他們原先準備在曹陽(河南省)重整部隊,結果在章邯部隊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再敗走澠池,最後在該地受到致命性挫敗。

周文於澠池之役自盡而亡。

時為二世皇帝二年十一月間。

如前所述,秦歷以十月為歲首。陳勝吳廣舉兵是二世皇帝元年七月間的事,因此,周文僅僅於舉兵之後的第四個月即敗亡。

秦因此而意氣昂揚,同時也驕傲自大起來。

秦除章邯外,更派遣司馬欣、董翳等將軍攻打各地造反軍,且連戰連捷。

原本認為秦朝已到末日的天下百姓,因聽到章邯勝利的消息,而對秦之實力重新評估。

——秦畢竟是天下之主,實力不可小覷,農民造反軍無疑是螳臂擋車。

連造反軍中也有人開始出現這樣的動搖。

陳勝派遣到趙地的遠征軍司令官武臣以趙王自稱,此事已如前述。

在趙王武臣之下一個名叫李良的人,就是這樣地起了動搖之心。

——我們的造反有可能成功嗎?

他是屬於陳勝陣營趙王的人,卻有了這樣的疑竇。

李良在武臣的命令下攻打常山,更以攻打太原為目標,繼續進兵。但由於途中的險路井陘為秦軍所據,無法前進,他於是打算折返邯鄲(趙王武臣以此地為本營)請求援軍。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自稱為皇帝使者的人自秦軍陣營前來,遞交一封信給李良。信中說道:

良曾在朕之下就要職,得皇寵。倘若良有叛趙歸秦之意,朕將赦其罪,並授予高官厚祿。

這封信說的是真的嗎?勅書而無封緘,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李良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預定行程,準備返回邯鄲。

來到邯鄲郊外時,李良一行遇到率領百餘騎侍從的隊列。

「喔……是趙王的隊列……」

如此認定的李良,立刻從馬背上下來,跪伏路旁以示尊重。

事實上,這並不是趙王武臣的隊列,坐在輿車裡的是武臣的胞姐。她出來郊遊,用餐時貪杯了,此刻已爛醉如泥,未能向李良答禮。為此,騎馬武士策馬趨前,代表其主子答禮:「承蒙禮遇,特此致謝。」

李良一行對趙王近侍大都認得出面孔,而這位武士卻是從未見過的人。李良一名幕僚於是問道:「請問,尊上何許人也?」

這名武士倨傲地回答:「敝上乃趙王之胞姐。」

語畢,掉轉馬首便策馬離開。

「媽的!」這名幕僚氣憤至極,咒罵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