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飲酒二十首(其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繿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賞析

《飲酒》組詩第九首「清晨聞叩門」,是一篇假設問答以表示詩人堅持隱居避世、拒絕仕宦決心的詩作。這首詩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使人們能更清楚地了解陶淵明歸隱後的生活,以及他對「仕」與「隱」的認識和思索。

詩以清晨的叩門聲發端,全篇皆在自然而融洽的氣氛中。清早,詩人就聽見有人敲門,他急忙起身,連衣服也顧不得穿好,便趕去開門。「倒裳」,用《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之意,風趣地寫出詩人一早急起迎客的匆忙情形。「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問一聲來者是誰?原來是一位老農前來問候。「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此兩句是詩人以轉述的口氣說出田父的來意:他提著酒壺遠道來探望,為的是懷疑我與時世相違背。緊接四句便記下田父的勸說之辭。這位田父的意思也並非是贊同當時的社會風氣,只覺得詩人如此衣衫破敝、居住在低矮的茅屋中,未免太委屈,實在不是高士隱居之地。「繿縷」,同「襤褸」。「尚同」,主張同流合污的意思。「汩其泥」,語出《楚辭·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意謂姑且與世人同浮沉,不要獨清。再下六句,則是詩人對田父的回答,亦可視作作者的自勉之辭:我深深地感謝老人家的善意勸告,但是自己的稟性、氣質不能與世俗相諧洽;攬轡回車、再入仕途,誠然可以跟著人家學,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和初衷,豈不是太糊塗了嗎?咱們暫且快樂地喝酒吧,我的車是不能迴轉的!語氣雖然謙恭而委婉,但是所表示的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決心走隱逸之路的態度,又是何等堅決!「吾駕不可回」,這正是詩人最後的誓言!

從詩的藝術構思來看,全篇設為問答,與《楚辭·漁父》篇有著相近之處。而且非特形似,神亦似之。從詩的內容來看,屈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剛正之氣,亦正為詩人所繼承和發揚。陶淵明雖未像屈子那樣「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從田父所言的「繿縷茅檐」看,他的生活也是極其簡陋的。所以他的寧守貧賤、絕意仕進,也和屈子一樣是難能可貴的。此外,詩人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細之事,如開門迎客,對酒談天,都寫入詩中,而且又寫得親切自然,豐腴有味,純樸動人,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處。全篇看似舒緩,卻於表面散漫的行文中,處處蘊含著不流於世俗的高尚精神。

作者:孫綠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