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律·詠賈誼

少年倜儻廊廟才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澤東詩詞集》。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首聯是總冒,概括了賈誼的一生。特彆強調其年少多才、壯志未酬這兩點。按,賈誼是西漢大政論家和大文學家,所著《過秦論》三篇,詳盡分析秦王朝統一中國及其二世而亡的原因,為漢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鑒,其文氣盛言宜,文采斐然,開千古史論之先河。《論積貯疏》指陳朝廷積貯不充,是不安定因素,強調驅民歸農的重要性。賈誼寫出這些傳世的大作時,多大年紀呢?不過二十三歲。那樣年輕,就有治國的才能,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廊廟才」)。真是人才難得。據載,賈誼為博士,漢文帝或有諮詢,諸老博士欲語不能,而年紀最輕的他卻能專對,所以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然而,當文帝二年(前178)賈誼將進一步被提拔「任公卿之位」時,卻激起朝中大臣一致的反彈。參與攻訐賈誼的,有平定諸呂、擁立文帝的元老級重臣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問題就嚴重了。文帝不得不作出讓步,賈誼終竟被貶謫到長沙,遠離了政治中心,這是命運對他的第一次沉重打擊。文帝七年(前173)賈誼被召回長安,任命為文帝少子梁懷王太傅。不幸的是,在四年後(前169)的一天,梁懷王因朝見皇上,途中不幸墜馬而死,這一場飛來的橫禍,徹底終結了賈誼的政治生命,不到一年,他就在抑鬱中悄無聲息地死去。怎麼不是「事堪哀」呢!

在歷代詠史詩中,詠賈誼(賈生)是一個專題,把所有的賈生詩結集起來,可以編成厚厚的一冊。最有代表性的名篇,應推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感慨賈生未盡其才。其次當推王安石《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是做反面文章,借賈生酒杯澆自己塊壘,謂宋神宗待己不薄。歌詠賈生的詩人,角度可以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有濃厚的政治興趣。

少年倜儻廊廟才

毛澤東之詠賈誼,一寫就寫了兩篇,這在毛澤東詩詞中屬於特例。他對賈誼的興趣,除了和別人一樣的理由外,還有一重特別的理由——他是湖南長沙湘潭縣人,青年時又就讀於長沙,對本土的歷史人物,尤其是像賈誼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應該是懷有特殊興趣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頷聯上承「廊廟才」,展開鋪敘。賈誼文章,在漢初為第一。除了前面提到的《過秦論》、《論積貯疏》外,在賈誼被召回長安的幾年中,他又曾多次向王朝上疏,建言獻策,寫下了著名的《陳政事疏》(又稱《治安策》)。這篇長文一反「天下已安已治」之說,指出當時種種社會隱患,如不及時消除,則如「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隨時可能轉化為政治危機。毛澤東稱其「胸羅文章」,並不指一般意義上的文才,而是說有經世致用之才。雖然並沒有證據表明賈誼具有何等軍事才能,但治國與用兵這兩件事往往連類而及。「兵百萬」一語的出處,來自西夏人語范仲淹:「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引《名臣傳》)。當然,還有一種講法,是說賈誼文章,當得起百萬雄兵,相當於「一支筆當三千毛瑟槍」那個意思。「膽照華國樹千台」,乍看不知所云。細讀《陳政事疏》,方知所謂「樹千台」,乃指疏中提出的「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當時各大諸侯王勢力膨脹已成隱患,分封更多的諸侯以削弱各大諸侯國的實權,才能鞏固中央集權。漢制,封國設三台,「千台」乃極言分封諸侯國之多。毛澤東從鞏固中央集權的角度出發,肯定賈誼「眾建諸侯」的意見,是古人詠賈生的名篇中沒有說過的話。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頸聯上承「壯志未酬」,為賈生抱屈。上句說賈誼如此傑出,卻並未贏得漢文帝的真賞。說句公道話,漢文帝對賈誼的破格任用,已算得上非常的恩典了,所以王安石有「誰道君王薄賈生」之慨。漢文帝有漢文帝的難處,一個皇帝要作出重大決定,勢必聽一聽身邊人和大臣的意見。《文選》李善注引應劭《風俗通》說,賈誼與鄧通俱侍中同位,忠奸不能互容,鄧通進讒,導致文帝對賈誼的疏遠。所記雖不見於《史記》、《漢書》,當有一定根據。何況還有周勃、灌嬰這樣的耆舊重臣也站在對立面上,叫文帝怎麼辦才好呢。「受疑猜」,指當時反對派加給賈誼的兩條罪名,一條是「專欲擅權」,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條是「紛亂諸事」,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尾聯十四字一氣貫注,總束全詩。用「長沙傅」來稱呼賈誼,因為賈誼被貶長沙的這一段經歷,是他由得志到蹭蹬的轉折點。「千古同惜」,也就是古今同惜,一個「惜」字,概括了關於賈生的詠史詩的共同基調,當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對賈生的同情。在絳、灌這樣的「大人物」面前,賈誼這個「小人物」遭到了壓制,漢文帝卻不能為之撐腰,這使作者感到非常不滿、非常惋惜。於是聯想到賈誼《吊屈原賦》,屈原得不到楚懷王的信用,被放江潭,與賈誼的命運處境極為相似。所以在賦中,賈誼引屈原為同調。後來司馬遷把兩個人的傳記合起來,寫了一篇《屈原賈生列傳》,後世遂以屈、賈並稱。「空白汨羅步塵埃」緊接上句,意思是古今詩人都同情賈誼,徒然地說賈誼是步了屈原的後塵。用「空白」二字,意味著後人的愛莫能助。賈誼也是生不逢時啊。誠如魯迅所說:「文帝守靜,故賈生所議,皆不見用,為梁王傅,抑鬱而終。晁錯則適遭景帝,稍能改革,於是大獲寵幸,得行其言。」又說:「使易地而處,所遇之主不同,則其晚節末路,蓋未可知也。」(《漢文學史綱要》)

這又使人想到,毛澤東平生同情「小人物」,特別同情那些受到「大人物」壓制的「小人物」。他在評說歷史時,對青年人的作用特別重視,一再提到「青年人比老年人強」、「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如1953年接見第二次全國團代會主席團的談話時,曾說:三國時曹操帶領大軍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果打了勝仗(參見《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這首詩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澤東重視青年、愛惜人才的心情。

作者:周嘯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