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

賞析

這首詩,毛澤東留有兩件手跡,其中一件將「亂雲飛渡仍從容」句中的「飛渡」寫作「飛度」。該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它一經發表,便廣為傳誦。但如果作者本人不解釋,人們一般難以理解其中奧妙,尤其是「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這一聯。這當然須從廬山仙人洞說起。作為廬山名勝之一的仙人洞,在牯嶺之西的懸崖佛手岩下,洞高約二丈,深廣各約三丈,可容百餘人。傳為唐代呂洞賓求仙學道處,故名。仙人洞旁有蟾蜍石凌空峭立,石側刻有「縱覽雲飛」四字。石旁有宋代古松,蒼勁奇秀。仙人洞、奇石、勁松、亂雲,構成一派俊秀的景色。

會議期間,在休息之餘,江青(即李進)為毛澤東拍攝了不少頗為精彩的照片,最著名的是毛澤東坐在藤椅上的那幅,題為「冷眼向洋望世界」。風景照「仙人洞」亦是江青的得意之作。在拍攝之前她與幾位攝影家一起研究了照片的構思,並由攝影家們選好實拍地點,一俟景物和光照符合拍照的設想時,江青便到現場搶拍。九月九日重陽節,毛澤東以「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為題賦七絕一首。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工作會議,討論工業、糧食、財貿及教育等問題。會議作出的《關於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指出:現在必須當機立斷,該退的就堅決退下來,必須退夠。在今後三年內,「必須以調整為中心」。9月5日,鄧小平在會議上也作了坦誠的發言,他說:大躍進過了頭,違反了客觀規律。過了頭的要退下來,退到這次調整的目標為止。三年初見效,七年大見效。退要退夠,調整要抓重點。會上,也有一些人提出疑問:「三面紅旗」還要不要打了,這樣退下去?還有一些人對「反右傾」心有餘悸,在會上不敢言退。毛澤東此刻的心情處於重重矛盾之中。他承認退是必要的,但不願退得過多,更不願退到原來的起點上去。在毛澤東看來,形勢是嚴峻的,但並沒有到完全「撤軍」、調整三年的地步,況且,形勢正在好轉,前途是光明的。他懷疑,在極力主張退的人中,有沒有被困難嚇倒了的呢?故毛澤東在會上說:問題暴露出來了,將走向反面,現在是退到山谷了,形勢到了今天,是一天天上升了。他還說,現在遭到了挫折和失敗,碰了釘子,但碰得不夠,還要碰。再搞兩三年看看能不能搞出一套來。

暮色蒼茫,亂雲飛渡,勁松聳立。一幅照片,印證一種超逸的意境,反映一種百折不撓、登險以臨勝的意志。

作者:胡為雄

毛澤東為何對「勁松」、「亂雲」、「險峰」著意描寫?從其精神世界看,完全是一種借「題照」來抒意,展示自己的堅定精神追求。

江青所攝的仙人洞照片,實為從仙人洞遠望西北方錦秀峰的景觀,畫面上方有蟾蜍石、古松枝、疏影作為點綴,左下方為錦繡峰白鹿升仙台及御碑亭的黑影,中部大片空間則為黃昏時天幕上的陰暗雲層。照片上並不見仙人洞,也不見險峰突兀。然而,毛澤東眼裡看重的是挺拔的勁松、奇險的頂峰。這也許能表達他心中理想受到挫折的孤憤之情,宏偉抱負未能大展的壓抑之感。毛澤東這種豪邁情懷,在這幀仙人洞風景照中找到了精神寄託。

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似乎天性不怕亂。在詩意的想像中,從仙人洞蟾蜍石近處縱覽飛雲,他有從容舒緩的感覺,「亂雲飛渡仍從容」即是這種感覺的描寫。不過,這裡「亂雲」不是天上的雲彩而寓有政治含義。詩人郭沫若後來曾請教毛澤東亂雲所指為何,毛澤東答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從容,則是指飛渡的亂雲。在準備出版《毛澤東詩詞》英譯本時,就英譯者對「亂雲飛渡仍從容」句的理解,1964年1月毛澤東對詩人袁水拍等人說:「是雲從容,不是松從容。」1974年10月,袁水拍因擔心10年前未聽清楚毛澤東的回答又給江青寫信,問「是松從容還是雲從容?」江青即就此問詢毛澤東。次日,毛澤東的秘書張玉鳳回給江青一張便條:「關於『亂雲飛渡仍從容』一句,主席說『是指雲從容,他喜歡亂雲』。」可見,毛澤東作為大革命家天生不怕亂,「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宛如亂雲,毛澤東由衷歡喜。由亂而治,隨時整頓,使之走上有序之路,是毛澤東的一貫做法。

作為目標明確、意志堅定的革命家,毛澤東確信「無限風光在險峰」。這是他巧用唐代羅隱的詩句。羅隱在《蜂》中曾有句:「無限風光盡被占。」然而毛澤東的「無限風光」道出的卻是要為實現共產主義而不畏險阻的意志,他以不同凡響的藝術手法塑造出超凡的意境,讓人的思緒在如詩畫般的意境中馳騁,並給人以奇雄剛健之美。真可謂「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文心雕龍·神思》)。詩人毛澤東,將亂雲般的時代、複雜世局連同自己鋼鐵般的意志寄寓於短短28字之中,展示出其高超的文學造詣。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