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江月·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

《西江月·井岡山》詞雖以「井岡山」為題,實際上抒寫的是黃洋界保衛戰這一戰役,如何在敵強我弱的不利態勢中獲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1928年8月30日,敵湘軍吳尚部和贛軍王均部四個團,乘紅軍主力還在贛西南之際,攻襲井岡山。紅軍守軍以不足一營的兵力,在黃洋界憑險抵禦強敵,一天之內即擊潰進犯之敵,保存了這個新生的革命根據地。9月毛澤東率軍返回井岡山,欣聞黃洋界保衛戰之經過,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謳歌紅軍軍民勝利的詞章。

詞的上闋寫黃洋界保衛戰中與敵嚴峻對峙的態勢。敵軍四個團分兩路進犯井岡山,其中一路進攻黃洋界。毛澤東明察敵軍的進軍態勢,在這首小令中,他首先渲染的不是敵軍的來勢洶洶,而是我軍的嚴陣以待:「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毛澤東明確地解釋「『旌旗』和『鼓角』都是指我軍」。「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孫子·軍爭》)無論山下山上,紅軍的旗幟可見,戰鬥的鼓角相聞,這是互文筆法。詩人有如這場保衛戰的指揮者,以位居山腰的視角,展示了山下、山上的軍民同仇敵愾、踴躍迎戰的形勢。詩人並沒有實際參加這次保衛戰,他在詞中借用了「旌旗在望」、「鼓角相聞」這些傳統詩詞中最常見的戰地意象,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對戰地緊張氣氛的內心體驗。「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這是藝術誇張的筆法。雖然黃洋界保衛戰中敵眾我寡,敵軍並未能採取重重包圍的戰術;不過,當年新生的井岡山根據地,畢竟是處於反動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我自巋然不動」,以一言極寫堅守陣地的紅軍藐視來犯之敵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

作者:商振泰

《西江月·井岡山》是一首紀實性很強的詩歌,一首小令,僅五十字之簡約篇章,卻能如此真實地記錄了黃洋界保衛戰這樣的一場戰役,非大手筆而不能為之。這首「在馬背上哼成的」詩歌,雖然是一首超小型的敘事詩,但紀實之中有言志,有抒情,有議論。我們清晰地看到,《西江月·井岡山》一詞,與《井岡山的鬥爭》這樣的政論長文,居然可以如此緊密地互文見義。在中國歷史發生大轉折、中國共產黨人艱苦探索全新革命戰略的年代,毛澤東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把自己的政論思考熔鑄到自己詩詞的意象之中,其抒情邏輯蘊涵著他在軍旅征戰之中的革命預見。這是毛澤東井岡山時期詩詞的一個最有時代特色和個人風骨的特點。

詞的下闋正面寫黃洋界保衛戰如何獲得勝利。詞的過片,「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這一對偶句,高度概括了紅軍軍民何以能夠巋然不動、力克強敵。紅軍之所以能夠獲取這一勝利,絕非僅憑天險、偶然僥倖,他們早在黃洋界等重要哨口修築了完備、嚴整的防禦工事,同時,井岡山軍民更是做好了萬眾一心團結禦敵的戰前動員。毛澤東曾經熱情洋溢地總結了井岡山革命道路中形成的人民戰爭之核心理念:「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在這首詞中,詩人沒有正面鋪敘保衛戰的過程,更沒有渲染戰場攻守雙方激戰的場面,卻以「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兩句為全詞作結。8月30日上午,進犯之敵向黃洋界發起了三次猛攻,都被紅軍擊退。下午,敵軍再次進攻,紅軍調來了僅有的一門迫擊炮和三發炮彈,其中一發炮彈擊中敵群,敵軍以為紅軍主力回到了井岡山,乘夜倉皇撤回酃縣(今湖南炎陵縣)。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的意義,正如毛澤東在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井岡山的鬥爭》里所說的:「八月三十日井岡山一戰,湘敵始退往酃縣,贛敵仍盤踞各縣城及大部鄉村。然而山區是敵人始終無法奪取的……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我們始終認為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創造和擴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確的。」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西江月·井岡山》最早披露於1948年7月1日中共東北局宣傳部主持出版的《知識》雜誌,在紀念黨的生日的特刊上所刊載的蔣錫金《毛主席詩詞四首臆釋》一文之中。正式發表於1957年1月的《詩刊》。

賞析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由於敵強我弱,起義受挫。毛澤東提出改變攻打長沙計畫,到農村去,羅霄山脈是最適合的落腳點。上千名浴血奮戰的起義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經過「三灣改編」,於10月27日到達井岡山茨坪。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分隊伍進軍井岡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一戰略性的轉折,當時得不到黨中央高層領導的理解。11月,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指責毛澤東犯了「完全違背中央策略」的「軍事投機的錯誤」,開除了毛澤東所擔任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和湖南省委委員職務。12月黨中央組織發動的廣州武裝暴動失敗。緊接著國民黨在12月發布了通緝毛澤東的命令,並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圍剿。毛澤東在十分嚴峻的困境中苦鬥。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留下的一部分部隊和湘南農軍抵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