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世羅·胤禛(1678——1735),康熙第四子。在康熙死後,以陰謀取得帝位。史載:胤禛天表魁偉,舉止端凝。即位後,他嚴厲鎮壓了爭奪皇位的兄弟,禁錮殺戮了擁戴自己的科隆多和年羹堯,並屢興文字獄,強化思想統治。在位十三年,卒,葬泰陵(今河北易縣泰寧鎮),廟號世宗,史稱雍正皇帝。
一片芳菲上苑東,晝長人坐落花風。
末聯則寫雍正帝的叮嚀與囑託:「裹糧帶甲須珍重,掃蕩塵氛遠塞清。」「須珍重」之叮嚀,表達了對征戰將士的關心與愛護。「掃蕩塵氛」則顯示徹底平叛的決心和意志。雍正對噶爾丹策零的「狡獪狂誕」深有警覺,認為「若不及時剪滅,實為眾蒙古之巨害,且恐將來貽國家之隱憂。」所以指令將士對叛軍「速行殲剿,水靖邊陲」(同前引)。詩末「掃蕩塵氛遠塞清」這一句,正表明了雍正堅決統一祖國、實現民族團結的高遠理想。
①芸編,書的別稱。古人藏書多用芸香驅蠹蟲,所以稱書籤為「芸簽」,稱書籍則為「芸編」。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格律詩,寫讀書環境,寫園林春色。
泰山素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之謄,因而別稱岱山、岱宗。中國歷代帝王於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他們也常常為泰山的磅礴山勢與壯麗景色所驚服拜倒。漢武帝劉徹嘗有贊曰:「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列舉岱宗特點雖有八個之多,只可惜太抽象了。清世宗雍正皇帝《望岱》一詩則主要抓住岱山之「高」這一特點,作出了極為形象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閑坐者是一個審美主體,他在仔細觀察他周圍的事物,欣賞那美麗怡人的春色。因此隨著他視點的不斷移動也便出現了一個一個的分寫鏡頭。
「蒙茸細草侵階綠,濃艷夭桃映閣紅。」頷聯是寫植物。先寫草,草是不斷進取者的形象,生於古原者則「離離」,生於江洲者則「萋萋」,只是庭除堂階往往不肯提供「草」之生長的條件。不過「蒙茸」之草儘管柔細,卻畢竟不是弱者。一個「侵」字表明了草之延展與滲透的不屈個性,一個「綠」字則更顯示了它自己的合理存在,這正是「遠芳侵古道」,「更行更遠還生」的精神。再寫桃,桃愛濃抹盛妝,不甘當配角。著一「映」字突出了桃與閣的互為賓主的關係,一個「紅」字則更展示了它花枝招展,以艷取勝的優勢。作者以詩情畫筆,調彩敷色,確實收到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點化效果。
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是對仗技法嫻練圓熟,並且擅於藉助對仗藝術,抓住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來烘托那種嚴整威壯的軍隊出征氣氛。全詩用典不多而語句平易,但作者對征戰將士由衷的關懷及其深切的希望又無不包含於其中,所以感情真摯,毫不偽飾,不失為一篇優秀詩作。
②獵獵,指風吹動旒旗所發出的聲音。李白《永王東巡歌》:「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潯陽。」雲梢,「梢」與「旓」同。古、代旒旗下邊懸垂的飾物如飄帶等可稱之為「旓(shāo)」或「旒(liú)。《文選·張衡》:「棲鳴鳶,曳雲梢。」薛綜注云:「雲梢,謂旒旗之旒飛如雲也。」
《春園讀書》一詩,取景長於擇選,寫物準確傳神、維妙維肖,藻繪設色富於詩情畫意,不僅思想意趣上勵人奮發進取,而且藝術形象中也給人以充分的審美享受,真是一首值得諷詠的佳作。
注釋
賞析
賞析
第三聯寫山上勝景古迹:「雲封峭壁松多古,蘚積殘碑字未迷。」前句寫壁奇松古。泰山松樹層層迭迭,尤其是對松山一帶,雙峰對峙,古松生於絕壁,雲出其間,時隱時現.風起則松濤轟鳴傳響,令人心蕩神馳。雍正的這一發現和描繪似乎在後來的乾隆詩中得到了印證:「岱宗最佳處,對松真絕奇。」後句寫碑殘字古。岱山碑碣甚多,向有「碑林」之稱,其間甚至還有秦二世的詔書殘石。元人郝經曾有詩句詠嘆:「拳如釵股直如箸,屈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痴」(《太平頂讀秦碑》)。胤禛詩與郝經詩異曲同工,他說儘管碑殘「蘚積」,但其字卻還「未迷」可辨。就「雲封」一聯來看,胤禛觀察認真細緻,描寫生動逼真。靜細逼真的描寫透露了詩人對神奇高古的泰山的嚮往與讚歎之情。
詩為七律。首聯是「芙蓉萬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與齊。」「芙蓉」,或謂芙蓉城,據說為仙人所居之地。宋蘇軾有詩云:「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相傳石延年、丁度、王迥死後為芙蓉城主。泰山自然也不妨稱為「仙山」,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將「東嶽太山洞」劃為「三十六洞天」之一,泰山上還有很多「仙跡」,諸如可望不可及的「仙人橋」、古稱群玉庵的「王母池」、「冉冉古生竹、結根泰山阿」處的「萬仙樓」、玉女修真處的「黃花洞」以及據傳遊人過此即可得道成仙的「升仙坊」!等。因此,作者胤禛才將泰山與海上蓬萊、方丈、瀛洲諸神山相類比。說泰山就像萬仞丹梯,直上九霄,上摩仙界,可仰步三天勝跡、俯臨千嶂奇觀,這種崇峻氣勢與境界是海上仙山所難以相比的!
一片芳菲上苑東,晝長人坐落花風。
蒙茸細草侵階綠,濃艷夭桃映閣紅。
香惹游蜂窺幾席,晴薰舞蝶傍簾櫳。
韶光脈脈春如海,諷詠芸編①興不窮。
詩從寫山之高峻雄奇著筆,結合歷史故事,穿插神話傳說,描畫勝景古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靈神高古、令人嚮往的泰山形象。其藝術手法上,對仗嚴飭工整,用典靈活貼切,韻調朗暢,達到了清而不淺的境地。
作者:姜劍雲,金正豐
風拂榆槐曉角鳴,築壇選將命專征。
於是有第二聯:「九點青煙看野馬,五更紅日候天雞。」古代中國被分為九州,但從岱宗仙界「回頭下望人寰處」,不過是「九點青煙」罷了。李賀《夢天》云:「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胤禛此處化用其句。「看野馬」,此用《莊子·逍遙遊》語,野馬,猶塵埃。「天雞」,神話中天上的雞。郭璞《玄中記》記載說:「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出照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鳴。」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曾有「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的描述,胤禛於此借用,但「候」與「聞」的時感不同。從整個第二聯來看,作者雖接連用了前人語句,但並非簡單的沿襲或搬用,而更集中地創造了岱宗所特有的那種神奇境界。較之謝靈運狀泰山高大的「崔崒刺雲天」(《泰山吟》)句,胤禛這一聯不僅突出了感性形象,而且充滿了浪漫色彩。
芙蓉萬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與齊。
作者:姜劍雲
①穿楊,謂善射者之羽箭能穿透楊柳之葉。典出《戰國策·西周》;「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末聯寫泰山文化歷史的悠久。「仙壇」亦即仙人所居之地。唐元結詩云:「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金泥」,乃以水銀和金粉為之,用來封印玉牒、詔書等,多於封禪時用之。岱宗傳為「東嶽泰山神」的所在,據稱夏、商、周三代即有七十二個君主來此禱祠,秦始皇以後更是封禪不斷。泰山極頂玉女池旁即有由李斯篆書的秦二世諭詔碑刻碣石。這首詩以「冉冉嶺頭笙鶴下,仙壇曾此降金泥」一聯作結,表現了雍正的帝王身份與求仙幻想。
一個個分鏡頭的藝術性的組合剪接,立刻產生了蒙太奇的效應。這「春園」充滿了進取的活力,充滿了人間的美好,可親、可愛。接著,末聯出現了一軸意想畫圖:「韶光脈脈春如海。」「韶光」,就是美好的時光,「脈脈」,狀其柔情麗態。「春如海」,既是形象的比喻,也是對春天韶光的禮讚。如果說「韶光脈脈春如海」是對「春園」描繪的總束,那末應該說「諷詠芸編興不窮」才是對詩篇主題的館結和升華。寫「諷詠芸編」也就是寫「春園讀書」。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園中賞春,使「閑坐者」頗獲啟迪,於是諷詠有聲,興緻無限。作者攝下這令人蓬勃欣躍、暢快熱烈的最後一幕,大大深化了「春園讀書」這一主題。如此寫來,也才使作者對春園景色的描畫變得更富於生活意義。
風拂榆槐曉角鳴,築壇選將命專征。
颼颼羽箭穿楊①巧,獵獵雲梢耀日明②。
萬里玉關平虜穴,三秋瀚海渡天兵。
裹糧帶甲須珍重,掃蕩塵氛遠塞清。
詩開頭第一句就先聲奪人:「風拂榆槐曉角鳴。」仲夏之辰,天剛破曉,霎時間戰鼓陣響,號角齊鳴,大有狼煙紛起、邊關報警的緊張氣氛。這個開局很有懸念感,一下便攫住了人們的心靈。第二句繼而做了交代:「築壇選將命專征。」古代將帥經過特許得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