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仁宗——朱高熾

作者:孫佩君

這種寂寥,這種內心的愁怨,必然引起愁思萬千,不能自己。明月升起,照著嬌美的海棠花,但這些「閉月羞花之容」的宮女,只能倦倚花樹,溫習著思鄉之苦,身世之愁恨。作為太子的作者,這時也無聊賴。「旋摘」,即漫不經心地採摘,道出了作者此時的心境,貌似消閑中正顯出無可奈何打發秋夜的悵惘。「醉倚小闌花影近」,想借酒消愁解悶,醉後倚小闌,海棠花影近在眼前,醉意朦朧中,疑是春風吹破了胭脂,但仔細一想,春尚遙遠。「不應」,即「不是」,花在此時開放,並不是先有了春風的緣分。

煙抹霜林秋欲退,吹破胭脂,猶覺西風嫩。

注釋

詞的立意新穎。從字面看,「胭脂」、「翠袖」,有嬌花美女相伴,又有「明月」、「美酒」讓人陶醉,不能說不美好。但就在這些美景尤物中,人的「愁」是深入內心的,「恨」是綿遠無盡頭的。從詞的選材看,「摘花」、「簪花」「醉酒」、「倚闌」,一系列動作,皆宮中生活細節。正是這些小事,反映出作者的無聊賴,於看似無意中表達了深深的愁悵。結尾「不應」句更點出惆悵的根源。詞的寄託不可謂不深。此詞用字嚴謹工巧,「破」字、「嫩」字、「傳」字、「生」字等,都極生動傳神。韻律優美,形象鮮明,除主體胭脂般的海棠外,襯以翠綠色衣袖的宮女,明月下摘花、插鬢、依小闌觀花等等,都形成一幅幅美的畫面。故後人評此詞「娟秀絕倫」(清王弈清《歷代詞話》卷十)不為過也。

朱高熾好文辭,並且虛懷求學,有《御制集》上、下二卷。

「煙抹霜林」已是深秋,故說「秋欲退」去,但胭脂般鮮艷的海棠花卻綻開笑靨,鮮紅的花朵迎風開放,使乍起的西風也顯得輕軟微弱了。「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詩句),宮女「天寒翠袖薄」,怯秋風,愁黃昏,「誰傳」二字,含著無限的企盼與失望。

②羞容:「羞花之容」的簡稱。古人形容女子貌美,為「閉月羞花之容」。

上片由海棠在西風中開放,寫到深秋黃昏時宮女們寂寥的心情。

下片由摘花簪花,醉倚小闌觀花,想到春風尚遠的愁悵。

煙抹霜林秋欲退,吹破胭脂,猶覺西風嫩。

翠袖怯寒愁一寸①,誰傳庭院黃昏信。

明月羞容生遠恨②,旋摘余嬌,簪滿宮人鬢。

醉倚小闌花影近,不應先有春風分。

詠物的詩詞,是要借所詠之物抒發作者的胸臆。古人也有人詠海棠,如蘇軾《海棠》詩,所詠的為春海棠:「東風渺渺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表達的是惜春之情,很單一,很顯明,也很直截了當。當然作者所愛惜的也包括一切善良美好的事物。《蝶戀花·九月海棠》所寫為秋海棠,她是迎著西風開放的,她還將經受西風的摧殘。作者借她傳達的感情卻不那麼一目了然。

①一寸: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賞析

仁宗為成祖長子,長期居太子位,登極一年即去世。被立為太子後,雖屢有仁愛之舉,但郡王高煦、高燧日日伺機讒抅,使他的太子地位「瀕於危疑者屢矣」。儘管他口頭對人說不知有讒人,「只知盡子職而已」,但內心不可能沒有憂慮。作為太子,他的憂慮卻不能明言。《蝶戀花·九月海棠》就很委婉地表達了他這種心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