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序

松本清張是日本現代社會派推理小說的藝術大師,在推理小說、社會小說、歷史小說、現實小說、社會評論等廣闊領域中十分活躍,為日本文壇史留下了豐功偉業。其代表作《點與線》、《隔牆有眼》、《沙之器》等早已為我國讀者所熟悉。日本讀賣新聞社近年調查最喜愛作家的排行榜顯示,松本大師排名第四,而且常年不變。這與渡邊淳一的第八位、夏目漱石的第十位、村上春樹的第二十二位相比,其影響可見一斑。

松本大師是一位多產作家,從短篇到長篇、從歷史到現代、從百姓生活到政壇黑幕,作品題材涉及社會各個角落,數量多達千篇。從其豐富的內容中即可以看出大師的志趣及生活磨難的緊密聯繫。

松本清張出生於北九州小倉市的一個商販家庭。從小家境貧寒,13歲被迫輟學謀生,只有小學文化。松本大師曾經當過街頭小販、學徒,也做過朝日新聞社駐小倉西部總社的廣告製圖工。曾因接觸無產階級讀物遭到過拘留。1943年應徵入伍,被遣往朝鮮當衛生兵,戰後回到原報社復職。在戰後的廢墟中,為了養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於關西和九州之間批發掃帚,長期過著受歧視的屈辱生活。這些經歷為他後來的思想信念和文學創作注入了充分的社會營養。

松本大師在十七八歲時讀到了外國的推理小說,愛不釋手,從此迷上了推理小說。1951年四十一歲時發表了處女作《西鄉札》,此後,他以權與法、善與惡、罪與罰等社會問題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傑出作品,揭示了社會與人性的陰暗層面。在後半輩子的創作生涯中,松本大師先後獲得了「直木獎」提名、「芥川獎」、「新人杯」、「偵探作傢俱樂部獎」、「文藝春秋讀者獎」、「日本新聞工作者會議獎」、「婦人公論讀者獎」、「吉川英治文學獎」、「菊池寬獎」、「小說現代讀者獎」、「NHK放送文化獎」、「朝日獎」等,其顯赫業績足以證明松本大師的偉大才情和智慧。

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明治時代的著名作家井原西鶴模仿中國公案小說,撰寫了一部《本朝櫻陰比事》,首開偵探小說之先河。黑岩淚香編譯了《法庭的美人》等30多部外國偵探小說,為日本偵探小說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1920年橫溝正史等創辦了偵探小說雜誌《新青年》,既介紹西方的偵探小說也發表本國的作品。當時的偵探小說出現了兩個流派:一是以江戶川亂步為代表的「本格派」,主張重寫破案的邏輯推理;二是以橫溝正史為代表的「變格派」,強調寫神奇、冒險的情節和變態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以維持治安為由禁止偵探小說的創作發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偵探小說逐漸復甦,進入了「推理時代」。50年代,以松本清張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說作家崛起,突破了「本格派」和「變格派」的固定模式,運用邏輯推理探究犯罪的社會原因,揭示社會的矛盾和惡習,著重分析各類人物犯罪的動機,反映各種社會角色心中潛在的矛盾和苦惱,使推理小說擺脫了狹窄的趣味性,形成了具有現實主義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其特點就是立足於生活,重視現實性和真實性,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而且不單純追求破案情節,而著重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努力分析隱藏在犯罪背後的社會根源,研究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犯罪的心跡發展。

松本大師於1992年病逝,享年八十二歲。大師的辭世象徵著「社會派」時代或「松本清張」時代的結束。然而大師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財富,我們能夠從中獲取筆耕不懈的堅韌,懲惡揚善的鮮明愛憎,洞察社會的敏銳目光,豐富多彩的社會各領域知識,信手拈來引人入勝的懸疑謎團,錯綜複雜的推理思路,妙筆生花的寫作功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令人恍然大悟的結局……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