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陝甘寧邊區的文化教育問題[1]

關於陝甘寧邊區的文化教育問題[1]

(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今天想把文化教育問題和同志們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深入研究,只是聽到一些不多的材料先來講一講,開一個頭。這次陝甘寧邊區高幹會議討論的問題有好幾個,文化教育問題雖然沒有列入議事日程,但是我想今年冬季再開高幹會議的時候,應該把它作為一項議程,而且應該作為一項重要的議程。

最近這幾年陝甘寧邊區的工作有很大的成績,特別是去年一年邊區的生產更有成績。今年如果老天下雨,具備了自然條件,再有這次高幹會議作了思想準備,工作更會做好。拿環境來說,今年比去年好,磨擦仗大概是不會打了。羅斯福[2]不贊成我們中國打磨擦仗,那位蔣委員長也不想打,我們更不想打,大家都不想打,自然就打不起來,所謂「和為貴」。邊區現在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面。我們的口號老早已經提出來了,就是戰爭、生產、教育。在敵後我們同日本帝國主義打仗,同時還可以進行建設,進行生產,也可以辦教育。邊區在沒有戰爭的條件下,直接的任務就是生產和教育兩項。軍隊也有教育,有政治教育、軍事教育、文化教育,今年冬季要來一個大練兵。早幾年,陳學昭[3]剛來邊區的時候,她看邊區建設這樣也不好,那樣也不好,就說共產黨搞軍隊有辦法,建國就不大行。這是三年前講的話。這個話對不對呢?我看這個話講對了。我們在政治上、軍事上有些辦法,但是在生產建設上那個時候辦法的確是比較少的。大家想一想,三年以前生產成績在哪裡?如果生產搞得好,《野百合花》[4]也許不會寫出來了。三年以前大家的伙食不好,病人也很多,據說魯藝[5]上課有一半人打瞌睡。大概是小米裡頭維他命不夠,所以要打瞌睡。

我們黨在內戰時期和抗戰初期學會了打仗,學會了戰爭。在政治、軍事這兩門上我們比較會,當然還有毛病,但對這兩門比較熟習一些。至於對經濟、文化這兩門,就不大熟習。我們也搞過經濟,因為不搞經濟,仗也沒有辦法打。要能夠打仗,首先要有飯吃,過去能夠打仗,也是因為搞過一點經濟。過去中央蘇區也搞過文化,比如有海軍舞,在座的同志也有看過的,也有識字組,辦過報,辦過學校,但不能說全黨都學會了,因此也不是很有成績。說到老百姓,現在陝北還有一部分人吃得很差,還有許多人糧食不夠,豐衣足食在邊區還是一個目標,只有一部分人達到了。但是去年這一年,生產走上了軌道,經濟走上了軌道,這是大前提、新的東西。今年高幹會議的議事日程中有財政經濟問題,這是因為經濟雖然走上了軌道,但是我們還沒有完全學會,還要繼續學。

這次會議文化問題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我們邊區的黨部、政府甚至某些管理機關,如某些宣傳機關,在議事日程上還沒有把文化教育問題提出來,還有同志不曉得在這些方面要做什麼事情。比如縣和區一級的宣傳部,聽說有的知道了,做得還好,有些就不曉得如何做。現在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對軍事、政治比較會,對經濟、文化不大會。經濟、文化如果不會搞,那會怎麼樣呢?如果不會搞,這個共產黨就沒有多大用處。用處也有一點,就是善於破壞舊的東西,善於打擊敵人,能夠把敵人打敗,但是很大的用處就沒有。因為你不學會經濟、文化,就不能使人人吃飽小米飯,老百姓就會沒有豬肉吃,又不識字,又不會鬧秧歌。現在秧歌也有一點,但如何普及還是一個問題。在文化方面還有很多事要做,要搞識字組,搞唱歌,搞春聯,等等。因此,經濟、文化這兩門不學會就不好。

在內戰時期、抗戰初期,甚至於現在,在我們一些同志中間還有一種思想,就是認為政治、軍事是第一的,經濟、文化是次要的。這樣一種看法有沒有理由呢?的確,政治、軍事是第一的,你不把敵人打掉,搞什麼小米、大米,搞什麼秧歌,都不成,因為還有敵人在壓迫。在敵人壓迫下,你還能搞什麼學校,搞什麼生產呢?所以打敵人當然是第一的。這樣一來,做打敵人工作的人就有名譽,就吃得開,搞小米的人、搞秧歌的人就吃不大開,開會不會坐首席,選舉主席團也沒有他們的位置。不把敵人打掉,搞小米、搞生產搞不起來,因此把打敵人的工作放在第一是應該的。但我們應該知道,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是基礎。政治好比就是這個房子,經濟就是地基。我們搞政治,搞政府,搞軍隊,為的是什麼?就是要破壞妨礙生產力發展的舊政治、舊政府、舊軍隊。日本帝國主義佔了我們的地方,我們還有什麼生產力可以發展?這是妨礙生產力發展的。妨礙生產力發展的舊政治、舊軍事力量不取消,生產力就不能解放,經濟就不能發展。因此,第一個任務就是打倒妨礙生產力發展的舊政治、舊軍事,而我們搞政治、軍事僅僅是為著解放生產力。學過社會科學的同志都懂得這一條,最根本的問題是生產力向上發展的問題。我們搞了多少年政治和軍事就是為了這件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也主要是講的這件事,講生產力在歷史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至於文化,它是政治、經濟的反映,又指導政治、經濟;它反映軍事,又指導軍事。今天我們邊區有兩種秧歌:一種是老秧歌,反映的是舊政治、舊經濟;一種是新秧歌,反映的是新政治、新經濟。有一個秧歌叫《趙富貴》,還有一個秧歌叫《張治國》,聽說在吳起鎮演出後,警三旅有一個士兵把自己的手捆起來,跑到連長那裡請求處罰。為什麼要請求處罰?他說「我想開小差,不但自己想開小差,還想組織別人開小差」,還講出在他棉衣里縫了多少法幣。他要求處罰。他自己講出來了,當然也就不處罰了。這就是我們的文化的力量。早幾年那種大戲、小說,為什麼不能發生這樣的力量呢?因為它沒有反映邊區的政治、經濟。過去,成百成千的文學家、藝術家、文化人脫離群眾。開了文藝座談會以後,去年搞了一年,他們慢慢地摸到了邊,一經摸到了邊,就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所謂摸到了邊,就是反映了群眾的生活,真正地反映了邊區的政治、經濟,這就能夠起指導作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政治、軍事的力量,是為著推翻妨礙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推翻妨礙生產力發展的力量,目的是為著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經濟是政治、軍事的基礎,政治、軍事是上層建築。地基是經濟,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經濟。政治、軍事之所以放在第一,是因為如果沒有它們,生產力得不到解放,就沒有可能談其他問題。文化是反映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的,但它同時又能指導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封建社會有封建文化,封建文化是宣傳封建主義的道理。資本主義社會也有資本主義的文化,資本主義社會如果沒有文化,也沒法建立起來。現在中國還不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不佔優勢,所以中國的文化也是很弱的。在真正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文化提高了生產技術。現在我們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性質是資本主義的,但又是人民大眾的,不是社會主義,也不是老資本主義,而是新資本主義,或者說是新民主主義。這個社會沒有文化也不行。比如組織了變工隊[6]需要記賬,組織合作社也需要記賬,這就需要文化。一個村裡組織變工隊,至少要有人能寫村裡人的名字。總之沒有文化就不行。過去北伐時期,新軍隊比舊軍隊好,同建立黃埔軍校[7]就有關係。當時黃埔學生大部分是青年學生,這些青年有革命熱情,又有知識,他們有了文化,其他軍隊就比不上。革命軍隊除了要有革命精神,沒有知識也不行。如果軍隊沒有知識,文化、政治水平不提高,那末這個軍隊的質量也不可能提高。

現在我們的邊區發展到怎樣的情況呢?我看如果不發展文化,我們的經濟、政治、軍事都要受到阻礙。現在我們是被拖住了腳,落後的東西拖住了好的東西,比如不識字、不會算賬,妨礙了我們的經濟、政治、軍事的發展。假如我們都能識字,文化高一點,那我們就會更快地前進。所以我提議,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提出發展文化這個問題,請大家考慮考慮,調查研究一下。到今年冬天,我們開一個會展開討論,搞他十天八天,明年就會搞得好些。我們來一個五年計畫,去年算一年,今年是第二年,在這五年中間,使陝甘寧邊區一百四十萬老百姓,加上黨政軍十萬人,一共一百五十萬人,統統把文盲消滅掉,把邊區人民的文化提高到一個必要的程度。怎樣才能做到呢?我看這裡面大致有四個問題:報紙、學校、藝術、衛生。現在分別來說一說。

第一,關於報紙。

現在高級領導同志,甚至中級領導同志都有一種感覺,沒有報紙便不好辦事。飯來了,報來了,他們有些人是先看報,後吃飯。有一位本地工農出身的同志告訴我,他就是先看報的。假使每個縣上這樣的工作同志增加到十五人至二十人,那我們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解放日報》在邊區已成為一個組織者。沒有《解放日報》,在這樣一個人口稀少、地域遼闊、在全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