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論

假如我們將治國當成管理一個企業,那麼中國就是很大的一個公司,延續了幾千年一直在經營的公司。當然這幾千年來,公司不停地改組、不停地改變結構,也不停地改變市場,我們今天討論歷史的方式,事實上是將中國政府當作一個經營模式來著。國家假如是一個公司,國家的產品是什麼?國家的市場又是什麼?如果國家是一個公司,政府就是經營單位,國家的產品就是對國民的服務,其中包括安全和繁榮;它的市場呢,就是全國的人口,在過去,就是全國的民眾,在今天就是國家的公民。這樣的一個結構中,如果市場對公司的管理單位不能滿意,公司就會失去它的市場。因它的產品不能令人滿意,於是這時候,就有了革命或王朝的顛覆。

政府的服務之中包括兩項:國家的安全,及人民的生活繁榮安定。要維持國家安全,就要看政府能不能有效地保衛國家的疆土,老百姓能不能得到繁榮安定的生活;就要看政府是不是讓經濟有適當發展的機會,讓人民有安居樂業的機會。

國家的稅收是用來維持管理機構的,也可看作管理機構的收費,如果收費超過市場所能負荷,市場就跨了。如果市場的負荷量和管理機構的費用間維持一種良好的平衡,市場就會一直存在,而且收入可以穩定增長;這個時候政府是有效率的,而人民也會擁護政府。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市場擴大,市場的需求量增大,也就是國家的領土擴張、人口增加,則收入也會增加。所以古今中外的國家,常常竭盡所能地開疆闢土,希望擁有更多的人民及國土。但是這種擴張是要付出代價的:要擴張國土就要戰爭,戰爭需要金錢,會造成人員傷亡,也就是成本的增加及既有市場的損失。所以一個國家,如果要擴張領土,獲得領土上的人口,從長遠來看似乎是有利的,但在短期市場尚未穩定之時,不免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有時,付出的代價不克負荷,足以使政府崩潰。

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經理人為了要擴張市場、增加產品,而使得公司的財力不勝負荷,董事會要將經理罷免,可能另一個經理人卻享受了新市場的開拓效應。因此,新的王朝可能享受到上一個王朝崩潰之後的利益,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我們常常見到。

從這個角度討論中國的歷史,各位可以發現和公司的經營管理是很類似的。公司要支付的成本,除了製造產品的成本外,有極大部分是管理的成本。為了創造安定、繁榮的條件,政府要付出極大的開支。尤其在國防上,所需的成本是相當大的。管理的成本來自於怎麼樣建立一個安定的秩序,怎樣減少開支,增加效率,也就是增加利潤。一個文官系統(也就是管理系統),如果運作得當,則這個國家的效率增加,管理的成本也相對減少許多,累積的利潤就相對增高。由上可見,一個國家的政治跟經營公司是完全一樣的,因此本書就是從現代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歷史。

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經營相當長久的企業足為借鏡的活,我們也就不用引用政治史了。可惜直到近代,中國並沒有一個長久得足以討論的企業史,我們只能從歷代國家經營的歷史借取經驗,來看看前人經營的智慧與策略。因此,這本書中是將國家當成一個經營單位來討論,而不是一個政治單位來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