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商業模式不要太功利

就在360安全衛士取得成績的時候,YY公司的創始人李學凌就問周鴻禕:你把流氓軟體殺掉了,你的360安全衛士本身也沒有價值了。這句話很是刺激了周鴻禕。

因為最開始的想法的確沒有商業上的考慮,投資人也不太同意,就連員工也半信半疑,大家覺得做搜索才是主流,做安全衛士這種小東西沒技術含量不說,既受累又被人罵。但到了2007年,周鴻禕意識到自己已經踏進安全這個市場了。

別看3Q大戰如火如荼,私下裡周鴻禕對競爭對手卻是很敬重的。

2010年計算機世界報社關於《狗日的騰訊》那篇文章掀起了風波。在該文中,騰訊被描繪成一個利用強大的用戶量和客戶端黏性,通過抄襲商業模式和產品扼殺競爭對手的罪魁禍首。2010年8月3日,周鴻禕做客TechWeb公司主講第101期《IT龍門陣》。其間,談到這個話題,周鴻禕勸《計算機世界》另寫一篇《向騰訊學習》的文章,因為騰訊在產品應用創新方面很下功夫。

中國第二大客戶端軟體的掌門人評論第一大客戶端軟體,很有趣。而周鴻禕和馬化騰,雖然在做事風格上截然不同,但兩人在根子上卻有相通之處:對產品的感覺極佳,極度在乎用戶體驗。換句話說,兩人都是超級產品經理。據說,QQ郵箱中有不少創新功能就出自馬化騰之手。而他與騰訊的發展歷程,對2006年初才重新創業的周鴻禕來說很有啟發。

都是第一撥互聯網淘金者,為什麼騰訊沒有像3721那樣斷氣?

說起騰訊的創立,其中一個版本是丁磊的榜樣力量。

看到丁磊靠免費電子郵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與其在CFIDO網上有過交情,同有電信背景的馬化騰按捺不住了。至於騰訊為什麼在1998年創辦,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當時馬化騰關於類QQ軟體的提議沒有引起潤訊高層的任何興趣,因為他們看不到這個小東西有任何前景。

據潤訊一個中層幹部透露,在當時的討論中有人說,這東西究竟是收錢還是不收錢?如果不收錢,做它幹什麼?很多人並沒有看到客戶資料比現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別是有忠誠度的客戶,商家往往是有錢也買不到。

不過,傳聞畢竟是傳聞。事實上,馬化騰自己在當時未必就能夠看清QQ的未來,不然後來也不會幾度出售。甚至在潤訊期間,他都沒顯示出什麼特別之處。跟周鴻禕一樣,很多老同事都不會想到他將來的造化。從「小馬」到「小馬哥」雖然只多了一個字,但卻來之不易。

馬化騰雖然在潤訊中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工程師,但其在潤訊期間,正是潤訊神話最光輝的年份,這提升了他的視野。但若說到商業的啟蒙,或許他的家庭和教育背景要更重要些。商業的智商也是需要傳導的。

這個方面,他比周鴻禕強不少。周鴻禕從從事測繪工作的父親那裡接受的關於錢的概念就是:銅臭、無商不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接觸到美國即時通信軟體ICQ,就被深深吸引了。

OICQ最開始只是一個純漢化的版本,但馬化騰團隊的抱負不止於此。他們對自我的期許是開發出中國人自己用的在線通信工具來,能風靡世界當然更好了,所以後來又將整個架構重新寫了一遍。這麼多年,從客戶端到伺服器端,幾乎沒有再作大的修改就能沿用至今,足見其邏輯和功力強大。

由於一開始想不清楚怎麼收費,馬化騰更多是想將尋呼與網路聯繫起來,開發無線網路尋呼系統,讓電信和尋呼台幫著去收費。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他們當時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從主營業務衍生的角度去做副產品再正常不過了。

OICQ最早的互聯網版本是和深圳電信採取聯合立項的方式完成的,沒想到一上市大受歡迎,騰訊上下不免都有些後悔,於是耍了個花槍,想把項目拿回來。據林軍的《沸騰十五年》里所說,曾李青找到深圳電信局,提出要對方追加費用到100萬,深圳電信的費用都是專款專用,不可能追加費用,於是,這事不了了之。

客觀地看,說 OICQ抄襲ICQ是不厚道的,它其實也是微創新的碩果。

雖然ICQ成名已久,但其弊端也很明顯:全部信息都存儲於用戶端,用戶如果換一台電腦登錄,以往添加的好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此外,它只能與在線的好友聊天,只能按照用戶提供的信息尋找好友。是馬化騰及其團隊將前後兩端的功能按照用戶需求有機結合了,這個創新值得稱讚。

一誕生,OICQ就具備了離線消息功能,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在線用戶名單隨意選擇聊天對象,它甚至提供個性化的頭像。這些看似細微的差異,至少在一個方面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網吧在中國全面鋪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騰訊就擁有了500萬用戶,而ICQ在中國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成績。

當然,馬化騰也面臨「免費模式」下必然的困境:缺錢。隨著用戶的增加,所需要的伺服器數量不斷增長。這一度迫使騰訊減少放出賬號,後來不得不找下家賣。他們一開始想仿照網易賣免費電子郵箱系統,幫電信部門做一套有一定用戶數量的系統,但一套都沒有賣出去。為了能賺錢,他們什麼業務都敢接,做網頁、做系統集成、做程序設計——最大的期望就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1999年下半年,看著 OICQ用戶越來越多,騰訊索性以快速增長的用戶作為引子,出讓部分股份融資。2000年上半年,第一期融資到手,伺服器和帶寬等硬體設施得以改善,同時加大了對軟體的開發和改進工作,很快拉開了與其他同類產品的差距。2001年春天,OICQ的用戶數突破10萬大關。

不過,成長快了,可贏利模式依然沒有解決。看著融來的220萬美元逐漸花光,轉眼又面臨著二次融資的問題,馬化騰一到月底發工資的時候就發怵。因為此時,整個納斯達克市場已開始崩盤,找錢不那麼容易了。想當初,因為免費郵箱一度風光無限的263公司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不得不放棄了做門戶的宏偉藍圖,重回通信行業,因為通信行業的收費模式比較清晰和熟悉。

那段時間應該是馬化騰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據說一位騰訊的創始員工有天一早去找他簽字,發現他是在辦公室里過夜的。他簽完字抬頭叮囑的時候,把那位員工著實嚇了一跳——那頭髮,那臉色,那眼神,只能用「憔悴」來形容。

不過幸運的是,他和騰訊都熬過來了。對資本市場,他們還是比較熟悉的。

360跟周鴻禕的緣分實際上是一種必然。

在雅虎的時候,他雖然有這個意識,也做了一款叫上網助手的軟體,朝著安全清理這個方向走,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這件事後來沒有做下去。

離開雅虎之前,2005年,他朦朦朧朧地意識到未來安全可能是一個大方向。去美國時,他曾同當時雅虎的首席執行官談過雅虎收購殺毒公司的事,並提出將殺毒免費,把雅虎打造成安全的互聯網。因為雅虎跟谷歌競爭,如果有安全的保障——搜索更安全、郵箱更安全、即時通信更安全,其實雅虎也許可以實現差異化,但遺憾的是這個提議沒被採納。周鴻禕當時的想法雖然有點兒成型,但在雅虎總部高管一番「這個想法很愚蠢」的打擊下,也只好作罷。不過他對「360」這個名字卻是情有獨鍾,一直沒放棄。

周鴻禕認識好多賣域名的人,自己手裡也攢了好多域名。離開雅虎的時候,他專門找了幾個小夥子給自己做域名,註冊了一堆360打頭的域名,比如「360看」、「360聽」、「360搜」,還有「360安全」等。

其實美國很多公司對這個數字也很感興趣,比如「耐克360」。雅虎也出了一款產品叫「雅虎360」,只是不成功。當時他註冊了一堆域名,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想著也許哪天要用,誰知道後來真用上了。這是第三個機緣巧合。

還有第四個機緣巧合。實際上在雅虎的時候周鴻禕已經跟卡巴斯基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張立申認識了,還慫恿張立申跟雅虎合作。誰知道他一走,雅虎就把他所有的合作砍掉了。張立申一有時間就去找他,希望跟他繼續合作,但周鴻禕當時一門心思想扶持奇虎做社區搜索。

因為周鴻禕做過搜索,又覺得社區是未來,兩個都是很好的方向,就想把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如今看來,這思路也是很有遠見的。試想,如果奇虎的社區搜索堅持下來了,如今的奇虎或許會變成類似於臉譜網的平台。

在張立申的不懈「糾纏」下,周鴻禕想,安全的事也許可以做,但是可以讓別人做。於是,善於分享的他找了兩個人。

一個是李彥宏。他給李彥宏打了一個電話,把關於安全的想法講了,問李彥宏有沒有興趣。結果李彥宏很客氣地拒絕了他。接下來他又跟馬化騰通了電話,馬化騰倒是很感興趣,周鴻禕為此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