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到公司後不久,方正公司里就傳開了關於周鴻禕的故事。他比較愛管閑事,喜歡串門子,對別人的事情也愛指指點點。這還不算,公司當時沒給新員工配筆記本電腦,但他一進公司就去申請了。

研究生畢業後,周鴻禕重回中關村。

算起來,這是他第三次與這個也許是中國最著名的「村」扯上關係了。

中關村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大約是在明朝。當時有不少宦官在這裡修建莊園和廟宇,而宦官又稱為「中官」,於是得了「中官屯」之名。1951年,此地被國務院有關部門看上,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址,入住的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中官」二字肯定是不能再用了,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提議改名為「中關村」。

1980年10月23日,中關村第一家企業——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出現。這也是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由中科院物理所核聚變專家、研究員陳春先創辦。在胡耀邦、胡啟立、方毅等中央領導的關注和支持下,中關村科技企業時代拉開了大幕。在80年代前期,中關村知名度還比較小。

中關村知名度的提升是從1986年開始的。那一年,中關村附近聚集了四通、科海、信通、聯想等公司,聯想當時還叫中科院計算所公司。隨著這些公司知名度的不斷擴大,中關村的名氣不斷攀升,但人們還是習慣叫它「電子一條街」。直到1987年12月,中共中央聯合調查組進駐中關村,對這些公司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並做出報告,後來《人民日報》又以標題「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調查」在顯著位置刊登,從此「中關村」出現在了「電子一條街」之前。

1988年5月10日,在這個報告的基礎上,國務院正式批准了我國第一家科技園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逐漸聲名顯赫。1999年6月,「試驗區」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沿用至今。

應該說,北大方正的發展歷程,某種程度上正好代表了第一代中關村科技企業從懵懂向成熟、從野蠻向現代過渡的一條必由之路。1985年10月15日,樓濱龍出任北大新技術總公司總經理,此後7年,北大方正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公司賬面自有資金達到2億元左右,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校辦企業、也是中關村最有錢的公司。

1993年,上海《文匯報》發文驚嘆:「瀘全部校辦企業一年經營額不敵北京一家北大方正。」

原海淀試驗區主任胡昭廣這樣評價:「北大方正公司是中關村公司中最具有競爭實力的黑馬。」

這就不難理解它對於周鴻禕、李釗等人的吸引力了。但此時的北大方正其實也遇到了自己的「7年之癢」。家大業大,管理起來難度也大。由大學講師蛻變為公司老闆的樓濱龍面臨三座「大山」:如何處理公司與北京大學的關係;如何處理公司內部有功之臣的競爭;如何處理公司與王選院士以及王選領導的北大計算機研究所的關係。結果第一座大山他都沒翻過去,就被「雪藏」了。

他後來被著名的巨人集團的創始人史玉柱請去做總裁,但與史玉柱在經營策略上又發生很大分歧。北京巨人電腦公司也因為在電腦中安裝盜版的微軟公司軟體被告上法庭,後來全軍覆滅。樓濱龍從此退出了中關村。

那個時代,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就像兩個磨合、交替中的齒輪,數不清的企業和人物隨齒輪滾動,總有一些會因為齒輪之間的咬合和斷鏈而遭遇不測,他們的血肉成為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潤滑劑。機遇與殘酷相伴而生,中關村只是一個縮影,而北大方正和樓濱龍更是縮影中的縮影。

樓濱龍的下台拉開了北大方正內訌與爭鬥的大幕,也給中關村各大企業的老闆們拉響了警報。他們特別認真地閱讀這一案例的每個細節,放下暴發後的趾高氣揚,開始低眉順眼地織補與上級、銀行、工商等各種人脈關係,防止別人把自己趕下台。「就連馬路上的交通警察,我也要和他搞好關係」,有人這樣說。

1993年,四通公司總裁段永基遭遇常務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王安石、董事兼總工程師王輯志等5名董事的聯合挑戰,守住了「王位」。1994年,聯想總裁柳傳志也遭遇總工程師倪光南的挑戰,也守住了「王位」。但是北大方正的第二任總裁晏懋詢就沒他倆的好運氣了,1992年7月上台,1995年7月下台,被公司職工投票趕下台。

公司老闆被職工趕下台,而不是被投資人趕下台,這種現象只有在那個中國特色的轉軌時代才會發生,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誰賺錢誰為王」成為通行的商業準則,延續至今。

晏懋詢下台之後,北大方正公司電腦門市部創始人、他的老上級張玉峰在北大校方、王選和公司員工的大力支持下就任總裁之位。這正是周鴻禕進入北大方正的歷史背景——他雖然只是以一個技術人員的身份進去,但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選擇。

在晏、張大戰中,王選雖然支持了張玉峰,但後者的鐵腕性格註定了他與王選的分歧和衝突難以避免,爆發只在早晚。在李釗的分析和建議下,周鴻禕選擇了北大方正,而沒有選擇王選的計算機研究所。

周鴻禕到北大人事處去報到時,北大方正此時還不是獨立公司,他是以北大老師的編製進去的。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1996年的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使用了。

到公司後不久,方正公司里就傳開了關於周鴻禕的故事。

他比較愛管閑事,喜歡串門子,對別人的事情也愛指指點點。這還不算,公司當時沒給新員工配筆記本電腦,但他一進公司就去申請了。

當時程序員用的都是台式機,優秀的程序員是4兆內存,普通的程序員是2兆內存,但是周鴻禕卻盯上了公司那一批庫存的很舊的筆記本電腦。雖然那只是黑白屏幕、檔次很低的筆記本,但在1995年台式機都還不普及的情況下,筆記本跟「大哥大」一樣,是身份的象徵。

他找到領導周寧,說自己回到家還想幹活兒需要一台筆記本電腦,沒想到周寧真給他批了,這一下子就捅了馬蜂窩。雖然那台筆記本電腦很爛,但卻是地位的體現,一個剛進公司的新人怎麼能越過一大批老員工享受這種待遇呢,於是公司內部會議上經常有人說周鴻禕這人挺討厭。

據說當時還有個副總在某次酒後也帶著感情勸導周寧,讓他別太放縱周鴻禕,說這種人是害群之馬,會影響安定團結,一定要把他開掉。

周鴻禕是個聰明人,聽到風聲以後便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好不容易進了方正,戶口也進了北京,總不能給退回去吧。於是他找到周寧,說:我知道你對我挺好的,我也不挑挑揀揀了,公司哪裡最艱苦,哪裡有最難啃的骨頭,你就把我扔到哪裡去吧。當時新疆的項目大家都不願意去,周寧就真的把他派到新疆去了。

周鴻禕倒是不在意,因為當時李釗也在新疆,他覺得兩人也許可以合作干點兒什麼。經過前面研究生階段的一些積累,他覺得自己最大的優勢是和技術人員合作,彌補他們的不足,一起成就項目。後來他把自己稱作「程序員的催化劑」。而李釗當然是個很優秀的技術人員。

正如李釗之前擔心的,周鴻禕的個性果然不為他人所容,還不到一個月就被「趕」出了北京。但李釗沒想到這麼快就被「趕」到新疆來跟自己混了。

7月20日到北大方正報道,8月初周鴻禕就到了新疆烏魯木齊。在他去新疆之前,新疆那邊早已嚴陣以待。關於他的各種傳聞都已經飄過去了,大家知道來了一個刺兒頭,來了一個狂妄的年輕人。

周鴻禕一去就感覺到了這種氣氛。相應地,他一到新疆,就被派給另外一個刺兒頭組長。也許是兩個刺兒頭反而對了脾氣,組長對他還不錯。組長那時到建行也不久,需要得力的幫手,就對他說:只要你不跑到其他組去亂說,只要不搗亂,能幹多少就干多少。

周鴻禕一聽這意思就是把他當菩薩供著。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怎麼甘心被供著混吃等死呢?但是因為在北京吃過了張揚的虧,這回他決定沉住氣先觀察觀察,反正這時候對銀行業務也沒啥興趣。

當時在新疆的同事都在做軟體,給銀行編系統,用的平台是Six、惠普的小型機,典型的雲結構,所有的終端都會掛在那上面。他觀察了一會兒,大概就看明白了。他對人機交互很熟悉和擅長。

畢竟研究了這麼多年軟體,他已經算得上是個好的產品人員。畢業設計他用的就是Visual C++。當時Visual C++令人驚訝的是它有MFC(微軟基礎類庫),也就是說,它有一套自動化編程的東西,能讓你所見即所得地拖拽一個界面並幫你自動生成消息循環,你只需要選某一個按鈕按下去。

於是他跟大家說自己可以先做一套開發系統,也就是先做一套工具。他想先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做一個菜單系統,同事們都不相信,因為當時有一個研究生做了半年都沒做出來。但這對周鴻禕來說卻是駕輕就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