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低階層的意識改革 偏見讓生活變得貧乏

在日本年收入600萬日元以下的中低階層,以世界水平來看仍是上層階層。就算是在美國,進入上層階層也是綽綽有餘。澳大利亞人的平均年收入(一家四口3萬澳幣約等於255萬日元)只有日本的一半,但是他們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悠閑,一年裡有一個月都在度假。

為什麼日本中低階層的生活會過得這麼捉襟見肘呢?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重重限制及市場封閉所帶來的高物價,同時我認為日本人本身的偏見也是原因之一。

日本人的偏見滲透各個領域,無所不在。以東京的住宅價格為例。為什麼東京東側的房價比西側的房價高出一大截?我們以大手町為據點,向西走15分鐘是青山、六本木一帶,再稍微往下走是代官山一帶,這些地方全都是地價超高的高級地帶,但是從大手町往東走15分鐘的東陽町、木場,不論地價還是房租都只有西側的1/2,甚至是1/4,所以首都圈的房屋價格表,就是一張充滿「偏見」的地圖。

只要治安條件不差,同樣的通勤時間,我當然選擇住宅價格或租金更便宜的住宅區。如果把偏見拋在腦後,憑理智做合理的判斷,木場一帶成為高級地段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選擇時不帶偏見,可以縮減通勤時間、租金便宜的機會真的到處都是。中央線沿線也是大家眼中的高級住宅地帶,但是只要親眼目睹過上班時段如煉獄般擁堵的慘狀,就會明白「高級」這兩個字,用在這裡實在是不當。

日本的消費者常以無意義的堅持勒住自己的脖子,例如,草莓大小不一不買,甜度未達頂級指標不買,結果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另外,把櫻桃、哈密瓜裝在桐木盒子里賣的也只有日本,而煎餅之類的食品,外包裝更是一層又一層。連最後要丟在垃圾桶里的東西都得花大價錢,日本消費者的神經質真的是嚴重到了極點。

最近無農藥蔬菜成了熱銷產品。其實這些標榜無農藥的蔬菜,大都是用非指定農藥的其他藥品所栽培出來的蔬菜。如果真的不用農藥,超級市場就見不到一條條直挺挺的小黃瓜和一個個鮮艷的番茄了。真的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超級市場應該直接販賣不灑農藥、彎彎曲曲的小黃瓜。可是店家說:「沒辦法,消費者不買那種小黃瓜。」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標準,完全不合乎邏輯。

日本的消費者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消費者,換個角度來形容,也可以說是觀念最狹隘的消費者。

例如,中國台灣的傢具席捲全世界,但是在台灣從事手工傢具的業者卻說「絕對不出口到日本」。理由是日本銷售傢具的公司太嚴格了。美國的公司也很嚴格,但是美日嚴格的方式卻大不相同。

日本的傢具進口商、銷售業者,不但會查看桌、椅產品的內側,還會把抽屜一一抽出來,倒過來查,只要發現一點點瑕疵就退貨。這對經手高級傢具的業者而言風險極高,所以當然不賣給日本人。

美國的業者也一樣會仔細檢查,但是發現有瑕庇時,會說:「打七折吧!」這對台灣業者來說,雖有風險但可接受,所以就打個折扣賣了。結果美國的消費者就可以折扣價買到在看不到的地方有些小瑕疵的商品。

日本的嚴格讓只有一點點小瑕疵的商品的價值瞬間變成零,與此同時,也剝奪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這麼做根本毫無意義。業者堅持「連一點點小瑕疵都不允許」,再次顯現了日本人偏執的思考模式。這和「不買彎曲的小黃瓜」一樣,都是日本人的一種偏見。這也是日本物價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在處理瘋牛病問題的時候,日本人把自己特有的「偏見」發揮到了極致。2003年12月,美國發現感染瘋牛病(BSE)的牛之後,日本政府即禁止美國牛肉進口,日本國內各媒體更大肆報道「必須檢查所有的牛,否則會有危險」,並引起騷動。

為此,日本成了美國各團體抨擊的目標。其實動動大腦想想就知道,日本會受抨擊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日本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在理論上根本站不住腳。

之前,日本發現了20頭感染瘋牛病的牛,這個數字相當於在美國有兩頭牛感染了瘋牛病(2005年7月),因為美國所飼養的牛的數量是日本的100倍。姑旦不論這個數字是高是低,為什麼日本牛肉沒問題,而美國牛肉就有危險呢?這種做法真的非常不講理,難怪日本會被世界各國視為「偏執之國」。

瑞士的做法是「只要去除骨頭等特定部位就安全」,這才是理所當然的對策。

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之後,日本國內的牛肉價格一路飆升到最高點。牛肉對中低階層的人而言,成了高不可攀的人間極品。已經吃虧的日本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照理說應該非常生氣,可是在媒體「解除禁令進口美國牛肉是危險的」宣傳之下,反而感情用事,傾向反對解除禁令。自己明明是受害者,但眼裡卻只有「吉野家的命運」,而不知道用大腦想一想為什麼國產牛肉沒問題,美國牛肉卻不行。

政府相關部門其實應該在牛肉製品上面標清楚「美國牛肉,已去除特定部位」、「美國牛肉,接受了和日本牛肉相同的檢査」、「國產牛肉」,然後讓消費者自己做選擇。所以日本的消費者應該提出疑問:「相關單位剝奪自己的權利,全面禁止進口美國牛肉,莫非是為了國內少數畜產團體的利益?」但是日本的消費者竟然沒有怨言,真是奇怪。

2005年12月日本終於解除禁令,繼續進口美國牛肉。一連串的鬧劇讓全世界的人對日本人的偏見印象深刻。

我認為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是阿根廷的牛肉,但是阿根廷的牛肉並沒有進口到日本,所以知道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因為日本以口蹄疫為由,全面禁止阿根廷的牛肉進口至日本。為什麼不是只針對發生口蹄疫的牧場及周邊地區發出禁令,而是不分地區全面禁止進口呢?這種做法和處理瘋牛病問題如出一轍。不管如何,反正在日本就是吃不到最好吃的牛肉。

我以前曾經受澳大利亞牛肉協會之託,對日本的主婦進行問卷調査。現場我們準備了分別用日本牛、澳大利亞牛、美國牛做的牛肉料理,在不告知牛肉產地的情形下,請主婦們品嘗,並請她們回答哪一種牛肉最好吃。其中澳大利亞牛、美國牛還各自分為草食牛及五穀雜糧飼養的牛。未做問卷前,聽說在澳大利亞,草食牛比較受歡迎;而在日本,因為以五穀雜糧所飼養的牛比較沒有腥味,所以人氣較旺。我們就用這五種牛肉,分別做成燒肉、壽喜燒、牛排做問卷調查。

結果,獲得壓倒性一致好評的,竟然是澳大利亞以五穀雜糧所飼養的牛,也就是最不受主婦歡迎的一個品牌。但是實際請她們吃過之後,她們卻異同同聲說:「這個最好吃。不管是做成燒肉或是牛排,味道都很不錯。」不過,當我宣布「這是澳大利亞以五穀雜糧飼養的牛」時,她們竟然馬上改口說「難怪我覺得有股怪味道」,讓我當場錯愕。這真是偏見的最極致表現。那一瞬間我真想脫口吶喊:「你們的味覺有問題嗎?」

日本的肉牛品種來自美國,餵食的五穀飼料也來自美國。為什麼只有在日本飼養的牛才好吃?我真的不明白國產牛肉比進口牛肉美味的道理在哪裡。

真正享用過澳大利亞牛肉、阿根廷牛肉的人,絕對不會吃肥滋滋的神戶牛。日本人把霜降牛肉當珍品,但是在澳大利亞,大家稱這種油脂紋路像大理石的牛肉為大理石牛肉,並以「脂肪含量過高,有礙健康」為由禁止販賣。

一般來說,日本的牛進入催肥期後,即以人工方式大量餵食,等牛肥腴碩大之後才製成肉製品,讓消費者產生「油脂多就是味美」的錯覺,再以4倍高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最近澳大利亞開始製作迎合日本人口味的牛肉,再出口至日本。也就是說,和日本人養的「和牛」一樣,持續大量餵食安卡斯種的牛(在英國安卡斯州,經過改良的小型專用肉牛),把原本12個月喂完的穀物飼料,擠在6個月之內餵食完畢,讓牛長得很肥。然後讓霜降肉,也就是大理石牛肉,以「和牛」之名出口。我再重複一遍,這種牛肉在澳大利亞是公認的有礙身體健康、禁止販賣的肉。

從牛肉的例子即可確定「國產品安全美味」的觀念毫無道理。但不僅是對牛肉,日本消費者對於其他食品、製品,都有根深蒂同的國產信仰。

我到澳大利亞的時候,聽說當地有人栽培適合日本人口味的蘆筍,即對此展開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蘆筍的出口地就是北海道的北連(北連農業合作社聯合會)。除了蘆筍之外,標榜北海道生產的馬鈴薯、花椰菜,事實上也都來自澳大利亞。這些信息可能有些老舊,根據我的調查,十勝葡萄酒因為只用日本產的葡萄釀製,不夠香甜,還刻意混合保加利亞的葡萄一起釀製,或許現在更另外加混了桶裝葡萄酒。

我並不是要批評北連、十勝葡萄酒,反而非常肯定他們所做的努力。問題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國產信仰,以及和國產信仰表裡一致的偏見。當然,故意偽裝「國產品」企圖牟取暴利的話另當別論,不過我認為只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