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劉邦項羽的蜜月期 8、從此劉郎是路人

楚懷王收了項羽的兵權,提心弔膽地等待秦兵找上門來,可等了好久始終沒動靜。於是楚懷王再度召開會議,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

楚將們進得營帳,就看到每人面前放著一紙合同——所謂盟約是也。楚懷王與眾將誓盟,誰先率兵攻入關中,就可以為關中王。看到這紙盟約,除了項羽,所有人全都痛苦地扭過臉去。

大家為什麼會感到痛苦呢?

因為這時候,項梁戰死,正是秦兵最強勢的時候。大家都曾經被秦兵追得屁滾尿流,根本沒膽子去惹秦兵,全靠了人多湊在一起壯膽。這時候楚懷王竟然想入非非,想讓大家入函谷關,直接去攻打咸陽,這豈不是老鼠抓搔貓鼻頭,活膩歪了嗎?

只有項羽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樣。一來,項羽是天性膽大之人,也是知兵之人。二來,秦兵殺死了他的叔叔項梁,讓他對秦兵恨之入骨,所以想入關報仇。於是項羽提出一個動議,由他和劉邦合兵,向西入關。

項羽之所以想和劉邦合兵,是因為他已經嘗到了兩人合作的甜頭。自打兩人結成搭檔以來,始終是順風順水,不能說戰無不勝,但始終未有敗績。他還是很有眼光的,知道他和劉邦,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兩個人。

但是,項羽的要求,卻遭到了楚懷王身邊的老將們的無情否決。

這個所謂的老將,如果不是呂臣的話,就是呂臣的父親呂青——是呂青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是主掌楚國軍政大權的人物——老將們說:「項羽之為人,彪悍狡猾而且殘忍。讓他去攻打襄城,襄城裡沒有留下一個活人,所有的人都被他給活埋了。凡是項羽經過的地方,沒有不被殲滅的。何況楚軍已經多次發動軍事攻勢,在這之前的陳王、項梁都已失敗,可見單純依靠軍事,是達不到消滅秦國的效果的。不如換個法子,以仁義開道,仁者無敵嘛!派遣忠厚老者,依靠仁義向西前進,曉諭秦國的父老鄉親。要知道,秦國父老受秦國的暴政久矣,無一日不渴望著救助。如果我們採用這個法子,不用粗暴的手段,說不定反而能夠取得天下。項羽不是合適的人選,不可以派去。倒是劉邦這老頭看似憨乎乎傻兮兮,實則精明穩重,不妨讓劉邦去試試?」

這個建議,獲得了楚懷王的認可。但我們必須要為項羽說句公道話,這個決定,對項羽來說是極不公道的。

你看,楚懷王明明和諸將簽了合同,先入關者王。但當人家項羽要求履行合同時,楚懷王卻不允許項羽履行,而把這個履行的特權,賦予了劉邦,這不是明擺著涮項羽嗎?

並非是大家惡意涮項羽,而是項羽的業績不佳,聲名太壞,又太年輕,老將們明顯輕視他。此外,就是楚懷王朝令夕改——這個朝令夕改,也是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最喜歡乾的事。因為社會上的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修正調整自己的計畫。制定規則的人往往視規則為自己的計畫,隨時依據情況進行修改,意識不到規則對別人來說是多麼重要。老話說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制定規則的人依據自己的利益隨時改變規則,讓人無所適從的困境。

楚懷王的朝令夕改,讓項羽很痛苦,幸好這時候秦將章邯再度上演精彩個人秀,時局的變化,給大家帶來了扭轉尷尬的時機。

話說楚懷王秣馬厲兵,緊張地等秦將章邯來攻打,可是章邯卻遲遲不露面,為什麼呢?

因為章邯跑到趙國去了。

說起來趙國真的很慘,它本是陳勝時代的老兄弟武臣開創的根據地,而後武臣就做了趙王,張耳陳餘輔佐他。豈料武臣的姐姐喝醉了擺譜,激怒部將李良,大鬧邯鄲城,殺掉了武臣。於是張耳陳餘再立趙歇為王,此後趙國陷入了與叛將李良的拉鋸戰中,雙方你來我往,你退我攻,打得不可開交。章邯就在擊敗項梁之後,撇開楚軍不睬,突然渡過黃河,殺入了趙國。

趙國這邊是有幾萬人馬的,和李良比畫比畫沒問題。但與章邯相比,差得就太遠了。結果邯鄲城下一戰,趙軍潰敗,章邯引軍入邯鄲,然後進行大拆遷,把邯鄲城中的所有百姓,全部移民去了河內,再把邯鄲城牆扒倒,夷為平地。

老實說,章邯真的有一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權力是靠剝蝕人民而存在的,現在他對趙國來了個釜底抽薪,外加揚湯止沸,把老百姓全搬走,再扒掉城池,趙國的政權就無所依附了,只能哪人多往哪兒走,重建根據地。

張耳保著趙王歇,逃入鉅鹿城。陳餘北走,收集常山的潰卒,居然得到幾萬人,回來時發現情形不妙,秦將王離已經包圍了鉅鹿城。而章邯大軍駐紮在鉅鹿以南的棘原。陳餘只好駐紮鉅鹿城北,躲章邯越遠越好。但總躲也不是個辦法,還得向楚國求援。

新來的這個王離,他是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當初就是他爺爺王翦,殺掉了項羽的爺爺項燕,滅了楚國。現在到了孫子輩,這個王離也很能打,他是秦國為數不多的幾個因戰功封侯的人,封的是武成侯。王離的戰功,是在北方抵禦匈奴,是塞外三十萬大軍的統帥。但是王離入關平叛,帶了十萬人,章邯的兵力比他多一倍,再加上章邯已經和義軍纏鬥多時,論經驗及戰功都在王離之上,所以此役以章邯為主將,王離以副將的名義打配合。

總之,三十萬秦軍主力雲集趙國,趙國好像沒希望了,只能向楚國求援,但求援後是不是還有生機,希望好像也不大。

楚懷王接到求援書,很興奮,這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權力及重要性,於是決定援趙。

援趙就是派將,但派哪個去好呢?

呂臣不能派,他等於是統領楚懷王的衛戍部隊,保護楚懷王的人身安全。劉邦享受著仁慈長者的偌大名頭,正在移師入關,騰不出手來。

能派的,只剩下項羽了。

當然,此時楚軍之中,尚有能征善戰的英布,名字非常有范兒的蒲將軍,名將桓楚,以及成語「季布一諾,千金不易」的主人公季布。最後這個季布,最喜歡自我炒作,因惡炒名垂青史,也是一樁奇事——總之這麼多人烏烏泱泱,好像不愁找不到個統兵的主將。

但問題是,以上人等,自打渡江以來,就始終跟在項梁身後跑跑顛顛,誰也沒有得到過表現的機會。此時諸人沒有業績,自然也就沒有名氣,最多不過是一員部將而已。只有項羽得到三次機會,屠襄城、屠城陽、打雍丘,所以劉邦一走,項羽就成為唯一的人選了。

可萬萬沒想到,有人對項羽的資格提出質疑,這導致了項羽最後機會的喪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