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銅牆鐵壁

亮子端著木樁不一會兒工夫就把泥塑推倒,露出一個容一人進出的洞。「娘的!這裡面好像是條金脈!」亮子拿手電筒照了一下後大聲吼道。

我一聽心裡頓時一驚!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座廟的修建就能解釋了,古時官府對採金管製得極其嚴格,私自開採金礦是滅三族的大罪。傳說明朝巨富沈萬三早年打魚時就發現一塊「生金地」,換作別人肯定會乖乖地上報朝廷。但這沈萬三是何等精明之人,他趁著元末義兵四起,天下大亂,官府無力管轄各地之際,借口在河邊建了小廟一座。

每晚夜宿廟中,如此幾個月下來竟是把洞挖到了河底。這河底的金脈乃是「水裹金」,天下之大風大水飄忽不定,此處真可謂是「平溯青影四鯉定源,聚風得水八地生金」。沈萬三就此發了家。

接下來沈萬蘭更是出資補繕河堤,請來的工匠夜裡從河底挖石取土,白天又把土石填蓋於河堤之上。如此一來,沈萬三是日進斗金,鄉里之人只見沈萬三越來越富卻不知其財何來,於是便傳言沈萬三得了「聚寶盆」。至明朝初年,沈萬三已是富可敵國。

不過好景不長,明太祖朱元璋生平最忌恨大富之人,因為這朱重八從小就窮,見到富人生活奢華心裡便有不快。而這沈萬三當年在自己「犒軍」時讓自己落了麵皮,如此一來必是留不得沈萬三了。傳說這洪武皇帝欲殺沈萬三卻奈何沒有借口,這樣一來每日是愁雲滿目,茶飯不思。最後他手下一個風水術士看透了他的心思,自到沈鄉一推一算便發現了沈萬三的秘密。回京後告於朱元璋,朱元璋大喜立召沈萬三。

朱重八在當年率義兵打天下時和沈萬三還結成了異姓兄弟,沈萬三進殿參拜過後,朱元璋先是假意抱著沈萬蘭哭了一場,而後便說:「汝兄可得天下全仗仲榮,但千不該萬不該兄弟你不該私採金脈。」說完又假意啜泣聲。

沈萬三聽到這兒已知事情敗露,只是嘆了口氣就不再說話了。朱元璋見沈萬三不再言語便接著說道:「私開金礦乃是誅三族的不赦之罪,國家法度萬不能亂,否則國將覆耶,兄弟請安心上路,汝家老小妻兒,吾一等編入皇族,赦其連坐之罪!」

朱元璋這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沈萬三一聽能保得家中老小性命心中也是感激,加上沈萬三本就是重情重義之人,事到如今他乾脆把自己私開金礦之地盡皆告於朱元璋。沈萬三死後朱元璋派錦衣內衛封查沈萬三所述之地,竟發現皆是上覆廟宇,下為金礦。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沈萬三蓋廟掘金要比那「聚寶盆」與「麟蹄金」來得真實。

亮子此時已經是心癢難捺,朝我們招了招手就準備跳進去,沒想到卻被柳景年一把扯了回來,「你到底倒過斗沒?」柳景年冷冷地問道,亮子嘖了一聲,說:「我下過斗和你見過的姑娘一樣那是翻著花樣來了。」亮子這傢伙這個牛吹的,自己的嘴都包不住了。

他下過的墓全是些小坑小道,根本拿不上檯面。「也好,那你就進去探探氣,你要沒死我們再進去。」柳景年說完這句話便不再理會亮子。「墓道剛打開不是要散氣嗎?」我說道。

「這他娘的是條金脈!哪是什麼墓子!我連這點眼勁兒都沒有嗎?」亮子憤憤地說道。「得了!金礦封閉了這麼久,裡面有毒氣體說不定比墓里來得還猛,你就安生點,坐這抽支煙,真要有貨它還能長腳跑了不成?」

等了一個多小時,估摸著裡面的濁氣散得差不多了柳景年才朝我們招了招手,然後自己當先跳進了洞里。亮子怕被柳景年搶了先,也連忙跟了進去。

剛才閑著無事我拿手電筒照了照洞里,發現裡面是一條縫隙,看那樣只能容兩人並肩而行,大概是斷層構造的山體裂隙。燈光的照射下,遠處的岩壁兩側布滿了金光閃閃的事物,看來這山隙之中真可能是一處金脈。

等我跳進洞里才發現腳下是十幾級石階,洞口兩邊立了兩根碗口粗細的石柱,柱上坐有石獸,不過因為年代太久已看不太清楚。這裂隙里十分陰寒,我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

一直往前走了五十多米才發現那一片金光閃耀的事物只不過是用金粉之類為顏料描在岩壁上的奇怪圖案。這些圖案有方有圓,也有一些文字但也寫得極為潦草,也認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心裡難免一陣失落,畢竟金塊和金字差別還是很大的。

亮子看到自己奧拓換奧迪的夢想破碎後心裡更是煩悶,抄起「拐子杴」就朝那岩壁砸去。只聽「當!」的一聲響,擊起一片火星。亮子「咦?」了一聲,這一下他使足了勁兒,可岩壁上連白印都沒留下一道。秦嶺本就是石頭山,而且多為花崗岩,舉世聞名的西嶽華山便是秦嶺的余脈。不過亮子手中的拐子杴我是知道的,這杴是亮子花大價錢請老鐵匠打造的,用的都是好鋼口,而且還開了刃。後面的把為了在地底幹活方便造成了拐狀。這等利器可挖洞,可防身,亮子平時都捨不得用,這次是因為有肥斗才帶上。

眼見這鏟子在岩壁上連點痕迹都沒留下我不禁暗暗心驚,一摸一看之下我才發現,原來這所謂的凹凸不平的「岩壁」竟是鐵壁!難怪剛才就感覺這石頭顏色不對,紅里發黑,現在一想那不正是鐵鏽的顏色嗎?「這是座鐵礦山!」我大聲說道。柳景年拿手敲了敲鐵壁,又用手指捻了一下那金色的字,然後搖了搖頭,說:「是鐵不錯,但絕對不是天然的礦石。」說完他指了指鐵壁上一條一拯寬的縫隙。

這條縫隙貫通整個鐵壁,向上望不到頭,往下竟是圍著腳底和另一面鐵壁上一條一模一樣的縫隙相連,形成了一個環狀。如果僅僅只有這麼一處,我還能勉強解釋是地震造成斷面形成這麼規則的縫隙,但事實是每隔幾米就有相同的縫隙。我立時就想到了古代流行的灌漿法,不過那都是帝王將相封墓時將鐵漿灌於封閉甬道的條石縫隙之中,這樣一來所有的條石便成了一體,這就是傳說中的「銅牆鐵壁」。

在當時沒有炸藥的情況下,摸金髮丘遇上這種墓也只有繞著走的份兒。但這山體裂縫之中為何會有人花這麼大的代價來把岩壁上覆上一層鐵漿?難道這裡真藏著什麼價值連城的寶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