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暗訪山東彈劾巨貪 預留退路涉險過關

卻說有一個人,其入仕與升遷的軌跡,與和珅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就是福長安。

福長安此人,來頭不小。他是大學士傅恆之子。傅恆並不姓傅,而是姓「富察」。傅恆是滿洲的名門貴族,曾祖哈什屯,做過順治朝的議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做到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父親李榮保,曾任察哈爾總管。

這一家族到了傅恆這一代最為顯貴。傅恆的姐姐富察氏在乾隆二年被冊封為皇后,富察氏賢惠節儉,深受皇太后和乾隆的寵愛。皇上與皇后感情如此之好的,在歷史上也很少見。皇后如此受寵,弟弟傅恆自然也跟著沾光,但傅恆本身也是很有才能,從乾隆五年初任的一個小小的藍翎侍衛,到乾隆十四年出任首席軍機大臣,晉封為一等忠勇公,傅恆只用了九年,升遷的速度比和珅還快。傅恆戎馬一生,功勛卓著,終生為國家效力,可惜四十八歲就病死於征戰緬甸的戰爭中。

傅恆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福靈安,封多羅額駙,升為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官正二品。次子福隆安,乾隆二十五年娶乾隆第四女和嘉公主,授和碩額駙,封一等忠勇公,官至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三子福康安,成就最高,像父親一樣戎馬一生,立功無數,歷任多省總督,晉封一等嘉勇公,最後貴極人臣,無爵可封,勛高位重在清代三百年間無與倫比。第四子就是福長安。

福長安早年擔任皇宮的藍翎侍衛,一步步升遷到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武備院卿,領內務府,由於特殊的照顧,被任命為軍機處學習行走,即「見習」軍機大臣的職務。但在兄弟們當中,他就太不突出了,他的兩個哥哥都是額駙,地位尊崇,三哥福康安的地位更是趕不上了。福長安自然不滿足於現狀,一直想立功晉陞。

福長安目睹了年紀與自己差不離的和珅火箭般地飛升,自然不舒服。怎奈自己沒有什麼突出的才幹,想立功也是很難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找機會。

恰巧這時有地方官員來軍機處通報:山東受災,朝廷撥了賑災款,國泰貪污了大部分銀子,無數災民飯都吃不上,民不聊生。

福長安接了這個奏摺,報送給阿桂。阿桂道:「國泰是個貪官,我也有所聞。只不過此人與和珅關係密切,如若被和珅發覺了,恐怕也查不成。」福長安道:「那就速戰速決。」阿桂道:「我倒是想速戰速決,皇上雖然對我信任,但彈劾之類的事,一般都會問詢和珅,甚至叫他去辦案,我也是躊躇該怎麼上奏。」

福長安立功心切,道:「佳木公,讓我和你一起上奏彈劾,皇上自然會多信任幾分。」

阿桂覺得此言有理,於是聯合福長安向皇上上奏,說是國泰性情怪僻,對自己的行為不懂得約束,又貪污賑災款項,請求查辦處罰。

果然不出阿桂所料。乾隆對國泰的印象是很好的,能幹,頗有政績,又是進貢能手,如果要說是個貪官,乾隆還真有點不信。當然,因為阿桂也沒什麼證據,奏章也不是很有說服力。乾隆看了奏章,猶疑不決。

阿桂奏道:「皇上對貪污極為痛恨,不如馬上派人去查處,山東離京城又近,若被人通風報信,只怕難查。」

乾隆想起山東布政使於易簡正來京述職,道:「一省之巡撫,不能聽了點風聲就出動欽差,我問問於易簡再決定是否查處。」

當下召見於易簡。於易簡乃是原來首席軍機大臣于敏中的弟弟,為官多年,頗有見識。於易簡聽得皇上打聽國泰的為官,回道:「啟稟皇上,國泰任職巡撫一來,微臣從未見過有貪污、受賄之舉。相反,國泰一心為國,兢兢業業,絕無欺瞞朝廷之事。巡撫為武官,對下屬要求比較嚴格,有些下屬受到懲罰,心中有怨氣,才能產生一些謠言,請皇上不要聽信妄言,以安臣子之心。」

於易簡說得有條有理,乾隆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認為最多是國泰有點小毛病,被人抓住把柄,於是不再深究。阿桂與福長安落個小題大做的評價,卻也毫無辦法。

一波方落,一波又起。有個監察御史,叫錢灃,字東注,雲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中進士,被乾隆任命為江南道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屬於言官,負責向皇帝提意見和建議,專門告狀。監察御史官職不高,只有從五品,但責任重大,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清朝祖制,皇上是不能殺監察御史的。

而乾隆後期,朝廷內外貪腐成風,監察御史雖然權力很大,卻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官場之貪,都是拉幫結派,一抓就抓一串,抓得不好就得罪一串,一般的監察官員,都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甚至被貪腐者收買,知貪不報。錢灃這人是個死腦筋,敢言他人不敢言之事,乾隆相當信任他。錢灃的成名作,是彈劾甘肅巡撫畢沅貪污之事,查實之後,畢沅被處分降級。錢灃由此聲名鵲起,有「鳴鳳朝陽」之譽。

錢灃聞得山東貪腐之風後,潛入山東,經過一番走訪調查,回京後彈劾山東巡撫國泰、山東布政使於易簡:勒索下屬,隨意攤派,貪污國庫。山東連續三年受災,繼續徵收賦稅,當地民不聊生。

錢灃的彈劾與阿桂的彈劾不一樣,第一,他準備充分,親自走訪,掌握了有名有姓的證據;其次,他是專職的彈劾官員,皇上比較信任與重視。

乾隆看完錢灃的彈章,微微一皺眉道:「查辦李侍堯案件,和珅辦得漂亮,此案你清楚其中線索,就讓和珅和你一起去查吧。」

錢灃心裡明白,自己與和珅一道查辦此案,只怕是困難重重,最有可能被和珅與國泰里外合謀,弄個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便奏道:「此案案情重大,涉及兩個朝廷要員,請求皇上再派一人同往。」

「那麼,你覺得誰合適?」

「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墉大人。」錢灃心中早有打算。

錢灃為什麼要選擇劉墉呢?

劉墉出身很高,是山東諸城的名門望族。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九年的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為清代著名清官。其父劉統勛,更有大臣之風,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工部、刑部、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等職。劉統勛一生為官,堪稱清正廉潔,秉公無私,卒於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乾隆親奠其門,見劉統勛家中清貧,感其素儉,評價「如統勛不愧真宰相」,特謚號「文正」。

作為劉統勛的兒子,劉墉多才多藝,博古通今,但大器晚成,乾隆十五年才中進士,獲選庶吉士。他繼承廉潔剛正的世家之風,在安徽學政任內,發現當地獲得貢監生資格的士子,大多不學無術、名不副實,而且依仗自己的監生身份,目無法紀、橫行鄉里,遂上書朝廷,建議對捐納貢監生區別對待,由州縣的地方官和教官共同管理。此外,在擔任學政期間,劉墉果斷革除科場積年弊病,為士林稱道。

乾隆三十四年,劉墉出任江南首府江寧知府,嫉惡如仇,正直不阿,敢於打擊當地的不法豪強,很快積累起清正廉潔的名聲,四十一年,乾隆認為劉墉器識可用,詔授內閣學士,入值南書房。四十五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到任不久武岡等地即遭遇水災,劉墉組織當地民眾救災,盤查倉庫,籌辦穀倉,官聲極好。四十年年初,劉墉調入京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錢灃之所以推薦劉墉,一方面是劉墉與自己一樣剛正清廉,專職監察監督官員,還有一個原因,是錢灃認為劉墉和自己一樣看不慣和珅,且在足智多謀方面,足以與和珅抗衡。

民間有稱劉墉為「劉羅鍋兒」,以敢於與和珅鬥智而聞名,事實上與民間所傳相反,史料並無劉羅鍋的記載,朝廷選拔人才,相貌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劉墉不可能是殘疾。但是敢於和和珅鬥智,這倒是確有其事。

每年新春,朝廷的大臣都要進宮,給皇帝請安,恭賀新春,和珅每到此時,總會穿華麗的朝服早早進宮,說些好聽的。大過年的,劉墉有心捉弄他一下,於是新春的一大早,劉墉找來一件破舊的衣服,帶著一個家丁,在和珅進宮的路上候著,一會兒,看見和珅的轎子過來,命家丁攔住轎子,很正式地遞上劉墉的名帖,大聲喊道:「劉墉在此恭候大人,恭賀新禧。」

和珅一見這種情形,不能失禮,只好下轎。本想與劉墉隨便說幾句就走,誰知道還沒打招呼呢,劉墉就冷不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口中高喊:「和大人,恭賀新年!」

這是大禮,按照當時的禮節,必須跪下還禮。不得已,和珅強行跪下回禮。二人起身後劉墉說了幾句賀喜的話就走了,本來他穿的就是破舊的衣服,也不在乎再臟點兒。和珅穿的是華麗的貂皮袍子,外面是嶄新的朝服,一下子全是泥點,變得污濁不堪,想要回家換衣服,時間來不及,只好穿著臟衣服面見皇上。朝中大臣見了,無不竊笑。

和珅耿耿於懷,也尋找機會戲弄劉墉。有一次,劉墉奉旨辦案回來,與群臣一起在朝房等候早朝。官員們聊起劉墉查辦的幾個貪官,無不誇其清正廉明,能為百姓做主。和珅聽了頗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