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揣測聖意違心保侍堯 攀龍附鳳公主尚長子

卻說和珅辦成鐵案,就要回京,卻被一個人死死拉住不放。

此人就是孫士毅。

案情水落石出,孫士毅的處境卻比原來想像的還要糟糕。李侍堯一案中,雖然沒有查出孫士毅貪贓枉法,但身為同城巡撫,知情不報,尤其是建水縣土司殺人一案,有明確的證明表明孫士毅是知情不報,與李侍堯一起謊報案情,說輕一點兒,是欺瞞朝廷,說重一點兒,是為虎作倀,乃是李侍堯的從犯。另外,根據和珅的調查,整個雲南省吏治廢壞,各個州府大多有虧空,積弊甚多,巡撫知情不報,難逃欺君之罪。總而言之,判個孫士毅抄家流放是綽綽有餘了。

孫士毅道:「和大人,你不能拍拍屁股走了,你說過只要我幫助辦案,立功贖罪,你會幫我的,如今這個境地,我的性命都在和大人手上了,求大人救我。」

和珅搖頭道:「我是真心實意想救你呀,可是你如今涉案太深,國法難容,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孫士毅涕淚交流道:「大人,你我都是寒窗十載,好不容易混個功名,將心比心,談何容易。我要是自己犯事,那倒也認栽;我所犯的,都是無辜之錯,連帶之責,左右為難之事。坊間傳聞,朝中有事,請找和珅,可見和大人最有法子是天下共知的。只求和大人為我指出一條明路,日後做牛做馬,全由和大人做主。」

和珅本不想拖孫士毅下水,此時正好賣人情,道:「說什麼話,我哪有這種通天本領。不過事到如今,暫且如此:以我對皇上的了解,他是吃軟不吃硬,你寫個認罪的奏章,附加自己的為難之處,讓皇上設身處地為你想一想,以求皇上的諒解,也許皇上愛你之才,可以從輕處罰。」

孫士毅點頭道:「這個辦法甚好,我必然照辦,但我還請和大人一事,和大人一定要幫我。」

「請說。」

「倘若皇上見了奏章,不為所動,還是對我從嚴發落,請和大人一定要開口,言我在李侍堯案中曾經戴罪立功,請求從輕!」

「好吧,你確實有助辦案,我必伺機稟報皇上。」

和珅的奏章先到京城,皇上一覽奏章,案件清晰,證據完整,幹得極為漂亮,誇道:「和愛卿第一次辦案,成就斐然,真是棟樑之才。」當即下令,升為戶部尚書。和珅在回京路上,便得到陞官的賞賜,榮耀加身,喜不自言。

李侍堯抄家的清單奏報上來,乾隆看了,心中有喜有憂,矛盾重重。清單中,比較貴重的有三座金佛、一架珍珠葡萄、三株四尺的珊瑚樹,這些寶物看著眼熟,卻是有來歷的。它們是原來李侍堯進貢給皇上,因貢品過多,皇帝恩賜退還給李侍堯,以示恩寵,這些確實不能算貪污呀。李侍堯為乾隆籌備七十大壽的貢品清單也到乾隆手中,上面的玉瓷木器就有八十四件,怎樣搜集,怎樣護送到京都有詳細規劃,孝心可嘉。

進貢,是歷代社會的一大傳統,也是臣子與皇帝聯繫情感的重要紐帶,李侍堯此人,曾經被乾隆公開稱讚「優於辦貢」,這麼多年來,進貢次數有記錄的,一共有一百二十多次,至於進貢的財寶一共有多少,乾隆爺也記不清了。他出手之闊綽,在地方官中極為少見,乾隆此刻心中也明白,若不是在地方上貪污受賄,哪來這麼大財力!朝廷之中,能幹的人才並不是沒有,能揣摩聖意的人才也有,但是能把這兩者合二為一的,就極少了,李侍堯就是這麼少數的人之一,難道論罪殺掉?此次查案,震懾百官的目的已經達到,如果留下李侍堯一條活命,將來只怕用他的地方還多得很呢!

他看見和珅建議的處決方式是斬監候,不由心中一寬,暗暗嘆道:和愛卿辦事真是極有分寸的。

但是乾隆的想法是上不了檯面的,違反律法來赦免他,放在哪裡都說不通。既然和珅建議用斬監候,不如就請和珅來出出主意。

待和珅回來,乾隆請他商議,道:「和愛卿辦理此案,勞苦功高,待結案,我還要賞你。對李侍堯的判決,你建議斬監候,我看頗有分寸,不知你是如何想法?」

和珅一看乾隆的臉色,已經知道乾隆不是怪罪他,而是押寶押對了,便道:「李侍堯雖然貪贓枉法,罪大惡極,但功勞甚多,又是個有才幹的統帥,如今亂民還未安定,從皇上的角度想來,也許將來還是有大用途的。」

此話正中乾隆的意思,李侍堯治亂極強,哪裡有亂便能迅速平定,這樣的帥才,確實難得,乃是乾隆手中一顆重要的棋子。從私心來說,和珅當然願意斬草除根,但終究還是以皇上的意願為先。

「嗯,和愛卿說得極為有理,功臣自然不能與庸臣相提並論,只不過此案如交給三法司處複核,只怕他的命是保不住了。」乾隆說出自己的憂心。

按照常規,此案應當交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複核,以李侍堯的罪證,極有可能判處斬立決,到時候皇上也沒有迴旋的借口了。

和珅腦子轉了一下,建議道:「此案重大,要不然批交大學士、九卿會審,到時應該有紛紜建議,皇上再酌情採納!」

「哦,此法甚好,剛好可以採納更多人的意見!」乾隆大悅。

大學士、九卿會審,這個是最高的審級,以案情重大為由,按理也說得通。奧妙在於,九卿,是指吏部、戶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再加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九個部門的最高官員,每個尚書部門有滿漢尚書二人、滿漢侍郎四人,再加上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一共四五十來號人,讓這麼多人去審議李侍堯的定罪,總有一兩個建議輕判的人,自然有變通的餘地,到時候乾隆便可以順水推舟了。

乾隆依計而行,召開大學士與九卿會審。但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由於李侍堯貪污索賄,案情嚴重,眾官一致認為和珅辦案清楚,擬定的罪行過輕,應該重判斬立決。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一個人同意和珅的判決建議。

這個結果令乾隆非常鬱悶,要當面駁回眾官的意見是不可能了,但是要讓李侍堯死,乾隆爺也絕對是不願意的。他必須以一己之力來挽救這個朝廷依賴的重臣。一怒之下,他暫且擱下九卿的會審意見,下旨要讓各地官員對李侍堯引以為戒,並以此為由,將案子發給各地的督撫,要求大家對案子的判決各抒己見,回奏必須把李侍堯的功勞與罪過都敘述一遍,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這種做法前所未有,也是乾隆一生中唯一一次讓督撫議定官員的罪行。乾隆在靜靜等著挽救李侍堯的機會。

卻說孫士毅在和珅的授意之下,斟酌詞句,向乾隆上了一道請罪的奏摺,說道:微臣到雲南任職,與李侍堯同在昆明辦公,也曾經聽說過關於李侍堯貪污受賄的傳聞。民間傳聞說,李侍堯曾經公開向下屬的官員要東西,經常以各種名目收取重禮,往往價值成千上百兩銀子。微臣雖然聽到這些傳聞,但並沒有真憑實據。而李侍堯本人深受朝廷信任,還是微臣的直接上司,沒有實證,實在不敢隨便上奏揭發他。李侍堯收受賄賂、勒索下屬事關重大,對雲南的整個官場都有影響,微臣格外重視,多次派屬下的官員到治下州縣秘密查訪,無奈能力不濟,一直沒有找到證據,微臣私下十分憂愁。幸虧蒼天有眼,皇上明察秋毫,發現了李侍堯的問題,派和大人來昆明查案。皇上知人善任,和大人出手不凡,他到昆明後,秘密將李侍堯的家人捕獲審訊,對涉案人員各個擊破,終於使案子水落石出。和大人精明強幹,不徇私情,查了這麼大的案件,微臣十分佩服。相比之下,微臣一時糊塗,錯過了揭發李侍堯的大好時機。當時,按察使汪圻私自送給李侍堯如意,李侍堯嫌少退回,汪圻又送了他不少銀子,這件事微臣是知道的,本打算立即上疏朝廷,彈劾李侍堯。但李侍堯身為總督,官大權重,黨羽眾多,臣生怕涉案人等不敢出來作證,最後案件不能落實,微臣彈劾不成,反而蒙污衊長官之罪。微臣實在是糊塗之至,如今誠心悔過,請陛下從重治罪,讓其他官員引以為鑒。

孫士毅也算一官場老手,這封奏摺寫得頗為巧妙,名義上是請罪,卻大肆吹捧皇上的英明,避重就輕,寫出自己左右為難的處境,巧妙為自己開脫罪責。如果皇上願意為他開脫,則奏摺里已經鋪設好了種種理由。可惜乾隆雖然老邁,卻並不糊塗,更重要的是,孫士毅在他心中與李侍堯無法相提並論,看過奏摺之後,下旨批駁道:孫士毅所奏,簡直是一派胡言。現在李侍堯已經歸案,孫士毅說這些話,完全是為掩飾自己的罪責,對案件的進展並沒有任何作用。國家設立督撫制度,本意在於選拔有才能的人,作為地方官的表率,只有地方上的督撫清正廉明,下面的官員才能清廉,地方百姓也能得到好處,如果督撫帶頭貪贓枉法,下面官員各個效仿,地方吏治敗壞,百姓必然受苦。孫士毅一路官至巡撫,本應該感受朝廷的恩德,知恩圖報,卻看著李侍堯貪贓枉法,就如自己不知情一樣,隱瞞不報。現在李侍堯已經案發,孫士毅仍然畏首畏尾,掩飾罪責,推卸責任,這是什麼居心?孫士毅辜負朕恩,理應革職查辦,發往伊犁充軍!

孫士毅沒有想到會得到最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