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瞞父喪安明受凌遲 遭彈劾和珅陷險境

就在和珅拔了海成這顆眼中釘的時候,一場危機也正向和珅逼近。

危機的肇始,就是被和珅保舉的安明。此人與和珅一樣,對錢財極為看重,正當他恢複司務原職,準備重操舊業,大肆發財時,怎奈時運不佳,碰上了一件不得不斷了財路的事,使得他焦心不已。

安明的老家傳來消息,父親病故!這對安明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所謂的霹靂,並非說安明對父親感情很深,父喪子痛;而是有這麼個利害關係:按照清制,官員若有雙親去世,必須停職,回家守孝三年,除非皇上召回這種特殊情況,否則只能等三年期滿後重新分派職務。

安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量錢財,官復原職,若回家服喪三年,不但之前的努力打了水漂,三年之中顆粒無收,三年後想要重新得到這個肥缺,估計還得從頭開始求人。總之,父親的死對於他的仕途財路是重大打擊。若是別的官員,此事不必考慮,孝道是人子的本分,二話不說必須回去。但安明財迷心竅,權衡良久,想了一個對策,秘不發喪!

這要冒很大的風險,依照清律,隱瞞不報,不回家守孝,是大不孝,罪至殺頭的。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種事怎麼瞞得住,京城中同鄉、門生那麼多,安明喪父的消息很快偷偷流傳開來,整個戶部的人都在傳。但是大家不願意招惹是非,也沒有公開說出來,只是私下流傳,只有和珅不知道。

卻說原來被安明頂替了司務而升職的主事,其實是明升暗降,官職大了但不是油水部門,換誰心裡都不舒服,對安明也是懷恨在心。現在得知安明有一件殺頭的罪,自然不肯放過,偷偷地報告給一個喜歡挑別人毛病的御史。御史不動聲色,查明了情況,得知安明的後台是和珅,也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直接告訴皇上,於是將此事報告給太傅朱珪。

太傅朱珪是當時的儒學大師,為人正直,此時被任命為上書房行走,教永琰讀書。朱珪得知消息,十分氣憤,想告奏皇上,轉念一想,此事牽連安明與和珅,安明可以制服,和珅與皇上如此親近,沒有把握不可妄動。海成一案後,人人都知道和珅的厲害,若彈劾不成,被他反打一耙,那是要置人於死地的。朱珪想自己權位不夠重,人微言輕,怕皇上不夠重視,這樣和珅就有反撲的機會,左思右想,想到了一個人,吏部尚書永貴。

朱珪秘密造訪永貴府上,在廳中屏退左右,告知安明迷戀官位不願守制。永貴聽罷大怒,拍案道:「大清以仁孝定天下,豈能容這等小人在朝為官!」

朱珪一看永貴的態度,覺得有戲,便推心置腹道:「我本想親自稟告皇上,但覺得人微言輕,怕皇上不夠重視。和珅是個厲害角色,若給他喘息機會,倒打一耙,只怕功敗垂成。」

永貴辦事雷厲風行,深知朱珪的意思,道:「這事你就不用管了,若悉屬實,我來稟報皇上,這種罪,定讓安明掉腦袋,讓和珅徹底下台。」

這正是朱珪要達到的效果。上文已經提過,吏部尚書永貴曾經常年在外征戰,屢有軍功,與軍機首席大臣阿桂齊名,深得乾隆信任。朱珪與永貴性情投緣,交情很好,而永貴對和珅是極為不齒的。此事由永貴上奏,最為合適。

「不過和珅乃圓滑之輩,又得皇上寵信,大人若要一招致命,要有充分準備,不能讓他有喘息之機。」朱珪提醒道。

永貴打過仗,一方面豪放果斷,另一方面卻心思精細,道:「這事我自然清楚,彈劾之前,我必定弄清實據,叫他沒有話說。」

永貴立即派人去安明的家鄉打探,確定安明的父親確實不久前去世,情況屬實,於是定下彈劾和珅的決心。此外,他若能了解到和珅的其他罪證,可以做輔,以便一擊致命。

永貴剛剛任吏部尚書,留在京城的時間不長,為了進一步了解和珅的情況,他想起兒子伊江阿在國史館任職,跟和珅必然有接觸,便問伊江阿:「我久不在京城,這次回來,發現和珅這個人晉陞很快,你對他是如何評價的?」

和珅在國史館任副館長後,伊江阿去拜訪討好,被和珅接納,此後常常一起飲酒長談、稱兄道弟,雖然和珅並不確定伊江阿是否真心,但表面還是很親密,畢竟伊江阿是權貴子弟。而永貴長期在外,是極少同伊江阿交流的,此刻聽見父親突然問這個問題,伊江阿不知其用意,如實道:「和珅是我的上司,他年輕有為,見識周密細緻,辦事得力。好幾次皇上給他的差事,他都辦得很漂亮,皇上十分信任他,日後他必為朝廷棟樑。」

永貴不知道伊江阿同和珅交好,聽了這樣的反饋意見,內心不悅,怒道:「你小子太沒見識。老夫雖然之前常年駐守邊關,不在朝中,卻也對和珅的為人有所耳聞。這種人就是靠著巴結奉承、欺下瞞上才平步青雲的,哪是什麼棟樑之才。有人父親死了,隱瞞不報,和珅居然蓄意包庇,保舉他陞官,有這種不知廉恥之人嗎!如今阿桂不在京城,我若不出面彈劾他,枉為朝臣!」

伊江阿大驚失色,父親要與和珅作對,自己夾在中間,那不是兩頭不討好嗎?忙問:「父親所言何事?我怎麼沒聽說過?」

永貴不願走漏風聲,「哼」的一聲道:「和珅這種無恥之徒,你反倒說他好話,真是好壞不分,以後要擦亮眼睛,別跟他有什麼瓜葛。至於所言何事,明日早朝我上奏皇上你就知道了!」

伊江阿不敢再問,只得退下,心裡尋思:父親常年在外,不了解朝廷狀況,和珅受到皇上青睞寵信,父親未必能參倒他。這事一旦發生,和珅會認為自己與之交往,就是搜集情報,到時候連累自己,必然沒有好果子吃。如此看來,自己現在不能當騎牆派。

權衡之下,伊江阿當機立斷,連夜跑到和珅府中,跟門房說有要事求見。和珅正要入睡,聽說伊江阿有急事要見,眼皮突突跳動,覺得不同尋常,忙請進書房。

伊江阿急切道:「家父明日要彈劾大人,大人可知?」

和珅大驚失色,永貴要彈劾,必下重手,左手正拿起茶杯蓋,一哆嗦,杯蓋掉落,砸在地磚上,碎成幾瓣,忙問:「為何彈劾我?」

伊江阿道:「據我言語探聽,說是大人曾經保舉一位官員,此人家中父親去世,他卻隱瞞不報,此人只怕要連累大人!」

和珅一聽,馬上想到安明。此人極為貪財,自己保舉他時,也隱隱覺得不是安全手,但因送禮慷慨,人又機靈,心想不會出什麼事,如今果然在品行上出了差錯。和珅忙給伊江阿施禮,道:「上次京察,我確實曾經保舉一位官員,當時看他辦事利落,是個人才。至於是否死了父親,我卻不知,定是受了這個小人的蒙蔽。多謝賢弟今天來告知此事,否則我有性命之憂,賢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呀!」

伊江阿還禮道:「大人千萬不要這麼說,家父與大人為難,我本來過意不去,稟告大人也是應該的。我不便在此逗留,此事非同小可,大人速做準備,我就告辭了!」

和珅送走伊江阿,命令家人趕緊把安明招來。安明連夜過來,被和珅詢問,只好說了實情。和珅聽了大怒,訓斥道:「你這是財迷心竅。父親去世這樣的大事,怎麼能隱瞞得住別人?永貴明日就要參劾你,必然要問我不察保舉之罪,你這回要連累死我了!」

安明驚慌不已,磕頭流涕道:「是我一時糊塗,害了自己又害了大人,如今只有大人能救我了!」

既是實情,和珅面如死灰,自己在英廉提醒下,一直小心翼翼,不被人捉住把柄,沒想到卻被不成器的安明連累了。當下和珅長吁一口氣,搖搖頭,苦不堪言道:「永貴辦事精細果斷,此事他親自參與,必然已經證據確鑿,你這是死罪,這一個晚上想要弄到什麼法子,實在有如登天。我叫你來只是確認一下,回去好好安排後事吧。永貴與我有恩怨,早就想搞我下台,這事必然要我連著受害,只怕我官職難保。你到刑部受審之時,說話有些分寸,不要連累別人就好,切記切記!」

和珅這麼說,安明知道自己的性命已經是沒有了,淚流滿面道:「小人罪孽深重,自知難逃一死,到了牢里知道該怎麼說,絕不會牽連大人半句。大人看在小人忠心耿耿的分上,只求對小人的家小留心關照一下,使他們不至於餓死街頭。」

和珅此刻雖然對安明恨之入骨,但與之還是有利害關係的,便好言勸慰道:「你我相交一場,這個自然不必掛心。你就安心去,把家裡都留給我吧!」

安明知道,家小的一點點希望只能系在和珅身上,便哀求道:「求管家跟我一趟,我把家中值錢的給運過來,家小的活路就全靠大人了。」

和珅怒道:「這時候誰還有心思想著錢財?你就是被財迷心竅害的。」

安明深知這是自己最後孝敬的意思,道:「若不把錢財運來,遲早充公,我這數年的心血也算是白費了。我一直對大人忠心耿耿,讓我最後孝敬一次大人,以表心意,將來死也瞑目。此事不會麻煩大人,只要叫管家跟我交接就好。」

和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