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銷

林永貴推開辦公室的門,就感到一陣熱氣,連忙脫下大衣,又抖抖手腳,才坐到椅子上,準備批複今天的文件。

嚴格說來,他也只有早上的兩個小時能批複文件,再晚一點,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幹部來請見,再沒有一個休息的時間。

他剛坐好,搓搓手準備看文件,電話「叮鈴鈴」的響了。

林永貴登時面色一肅。敢在這個時候打電話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屬,否則就不是辦事是找茬了。

他特意咳嗽了一聲,才接起電話,溫言道:「你好,我是林永貴。」

「老林,我是劉萬海啊。」電話里的聲音有些震耳朵,像是防空洞中的笑聲似的。

「哎呀,好久不見了……」

一通寒暄過後,劉萬海像是分段似的一陣大笑:「老林,我聽說大華實業的蘇董,是從你手底下出來的?」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油田上班的。」

「能不能幫我引薦一下。」劉萬海笑呵呵的提出來要求。

「這不像你的作風啊。」林永貴訝異的道:「堂堂華南化工廠,還用得著我來引薦?」

1990年,人們穿的衣服多是化纖的,用的器具多是塑料的。這些全都是化工廠的功勞。以此時的國企分類,化工行業除了有污染之外,待遇地位都是不錯的,此時的私企化工廠尚不成氣候,化工體系的日子還頗為好過,華南化工廠自不例外。

劉萬海哈哈一笑,毫不勉強的道:「大華的12萬噸甲醇眼看著要投產了,我們華南化工廠眼熱啊。現在的原料緊缺你是不知道,嘿,老林你的油田倒是好處多多。」

林永貴不禁一笑。每噸原油的計畫內價格是400多元,計畫外價格是680元,一進一出是200多元的差價,批給誰不批給誰,除了石油總公司之外,全由林永貴來決定,自然舒心。

華南化工廠是中游廠商,它下面的服裝廠紡織廠或者醫藥廠塑料廠要求著批購計畫內的原料,但化工廠自己也要求購上游的甲醇乙烯丙烯等原材料,自然比不上純上游的油田。

林永貴心想:大華生產出來的甲醇,總歸是要銷售的,華南化工廠也是個大客戶,想來能成。於是,他就笑了兩聲,應承道:「我打個電話,看有機會沒有。」

劉萬海千恩萬謝。

林永貴掛上電話,笑著搖搖頭,要找秘書要號碼的時候,電話又響了。

「你好,林永貴。」

「老林,我是老周啊……」又是一個化工廠的同學。

幾句話說完,林永貴懷疑的放下話筒,這一次,他可沒有絲毫要承攬的意思。沒等他想明白呢,電話再次「叮鈴鈴」的震了。

「你好,我是林永貴。」

「老林啊,我老錢啊。」再一個化工廠的同學。

林永貴一腦門的皺紋,截了一個話頭,問:「老錢,大華又不是今天才開始建甲醇廠,你怎麼現在才打電話過來?」

老錢立刻緊張了:「怎麼,還有人向你打招呼?」

林永貴苦笑說「是」。

老錢嘆道:「這可真是,無漏偏逢連夜雨。怎麼一個個都想著走歪門邪道呢。」

林永貴把話筒舉的遠了點,好像要看清楚話筒對面的生物,這傢伙不也是在走歪門邪道嗎?他不明說,拐彎抹角的問:「出來什麼事?」

老錢哀怨的道:「大華新建的是12萬噸甲醇,我們考慮著,兩年內能投產就不錯了,誰想到,他年末就要投產了,再去聯繫,想搞幾千噸計畫內的指標,根本不行。」

「都被搶光了?」

「哪裡是搶光了……」老錢咬著牙道:「大華實業是私企,他們就沒有計畫內的指標。你說說,12萬噸啊,又不是年產12噸,竟然是個私企,誰能想得到。」

林永貴無話可說,他也忘了大華是私企的茬了。當然,真的要去想,那是清楚的很,但要把它和其他企業聯繫到一起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忘記了大華的私企身份。

國內目前的甲醇工廠,年產1萬噸以上的,就不算小廠里。年產三四萬噸的,產值就能突破1億,以地方的眼光來看,可稱大廠。

大華的12萬噸甲醇工廠,雖然不是全國最大的甲醇工廠,但卻是單設備最大的甲醇工廠。或者說,是設備最先進的工廠。改革開放雖然10年了,像是勝利油田這樣的上游原料企業,卻只會越來越強壯,又哪裡會把私企看在眼裡。便是20年後,大型鋼鐵企業、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仍然是以國企為主,何嘗有民企挪移的空間了。

相形之下,1990年尚處在國退民進的當口,大華的私企身份倒也不太扎眼。只是12萬噸的計畫外甲醇,讓林永貴乍舌不已。各大油田為什麼把石油產量作為幹部考核的唯一標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出來的產量可作計畫外物資進行分配。職工的獎金福利和領導的小金庫,都來自計畫外的價值。

相比之下,大華用1年時間建起的化工廠,計畫外的產出比勝利油田還要多了。

林永貴驚訝歸驚訝,握著電話卻不能再應承,拒道:「大華化工是蘇城一個人的,他既然不是國企,那也就不存在計畫內的配額了,該的是沒有吧?如此一來,讓他用計畫內的價格發貨,不是從他腰包里掏錢?」

「我們哪裡讓他用計畫內價格發貨了,現在是計畫外的價格,他也不賣。所以,才找到了你這裡。」老錢滿嘴的苦澀。

「計畫外也不賣,他賣到哪裡去?」

「出口創匯。」

林永貴釋然,道:「有出口創匯的機會,你找誰都沒用。」

國內工業品的價格雖高,還是有點比不上國際價格,尤其是匯率和出口退稅的關係,國內銷售向來是比不上國外銷售的。地方和中央政府也鼓勵企業出口創匯。別說只是一些企業想要增加產量,即使是嗷嗷待哺乃至命懸一線,政府仍然會鼓勵創匯。

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老錢自然也知曉,解釋道:「其實。12萬噸的甲醇,出口創匯也沒有一口氣賣光的道理,本應該多少剩下些的。唉,結果正碰上國際市場上甲醇大漲啊。這個大華的運氣,不服不行。」

美國國會在11月中旬,通過了清潔空氣法的修正案,頓時讓甲醇的價值倍增。價格因素雖然尚未顯現出來,但供求關係的顛倒是顯而易見的。大華石化趕在這個節點進行試運行,自然引來了雪片般的訂單。

在海滄計畫中,大陸是要求台塑全部產品100%出口的。大華石化公司以海滄石化基地配套廠的名義建在海滄的地皮上,自然要遵守100%創匯的要求。

對此,大華實業內部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不少人都勸蘇城能減少出口的比例,如80%或60%,以免國外銷售渠道不暢,產生積壓乃至停產。甲醇可不是容易儲存的產品,它的流轉速度越快,倉儲成本就越低,對12萬噸的產量來說,每噸數十元就是好大一筆錢了。

然而,已知歷史的蘇城堅定的否決了這個建議。在未作遊說的情況下,簽訂了100%出口外銷的合同,等的就是美國的情節空氣法案。

甲醇可是能夠作為燃料添加的。如果用虛擬經濟的手段來分析,一年消費9000噸燃料的地區,添加10%的甲醇,就是900萬噸的用量,遠超世界甲醇的產量界限,別的消費不降,此項消費增長,甲醇哪裡有不漲的道理。

這個時候,蘇城100%外銷的合同,反而變成了一道護身符。進可攻退可守。蜂擁而至的採購員就是明證。國內的化工廠都和老錢是一樣的考慮,12萬噸相當於人家幾個廠的量了,難不成能全賣掉了?或者,總能找到個什麼縫隙,漏幾千噸幾百噸出來吧。

精明的進出口貿易商同樣不少,聚集在海滄縣城內,找尋著機會,有利害膽大的就簽長期協議,不敢搞包銷合同的,就想著提前付定金,用現在價格把貨佔住再說。

王勝看著這些廠商,眼都紅了。

海滄計畫搞到今天,台塑尚未獲得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呢。反而是大華實業,建廠又投產,一滴甲醇都沒生產出來,竟然有人上趕著送錢。

最讓他憤憤不平的是,上趕著送錢的,蘇城竟然不要。

最最讓他不平的是,台塑也怕甲醇漲價原料不足,派他上趕著送錢送定金。海峽兩岸最大的化工廠就是台塑了,他們搞石油煉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供應自己的工廠。所以,大陸方面堅持100%外銷,台塑同意了下來,因為他們自己用原料,就算是外銷了。

甲醇價格上漲,對台塑自然有不小的影響。找遍全球,將要投產又尚未簽訂銷售協議的,也就是蘇城的大華石化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