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城故事 第七節

時間如流水叮咚,匆忙且漫不經心地又淌過了兩個春秋。八歲的羅揚正在向陽小學讀二年級。同樣是榆錢兒爬滿枝頭的季節,如洗的春光清清爽爽扑打著平安縣城的大街小巷。牛車、馬車和騾車在街道上繁忙地來來往往,嘰嘰嘎嘎的聲響和著春風的節拍,如一首不朽的民謠。老婆婆和小媳婦們翻洗了冬衣,清掃完庭院,都踩著木凳踮起腳尖兒站在街邊擼榆錢兒,空氣里咿咿呀呀流淌著她們跑了調的戲文,蕩漾著甜潤的榆錢兒散子的氣息。

此時,住在城東頭的麥三娘子挎了一隻柳條籃子在大街上走過。她一改往日斯文扭捏的態勢,把柳條籃子挎在胸前,走得昂首闊步風風火火,好像要趕著去生孩子。

麥三娘子的確快要生產了。

麥三娘子有三十多歲,她結婚已經七八個年頭,孩子懷了四五胎,卻沒有一個成的。這次,她好不容易又有了身孕,又好不容易就要瓜熟蒂落,像她這樣即將生產第一胎的高齡孕婦,不到萬不得已,她的婆婆麥老太太決計不會讓她腆著笨重的肚子在街上走動。

因為麥家來了重要的客人。麥三娘子走進肉鋪買了一條羊腿,到蔬菜店買了白菜、土豆、小蔥和青蒜苗,到雜貨店打了兩斤青稞酒,裝了滿滿一籃子,才折身往回走。在街邊做事的漢子們只顧低頭做事,擼榆錢兒的婦女們只顧擼榆錢兒,沒有人注意麥三娘子的柳條籃子的內在質量和分量。她不無遺憾地走完了多半條街。不一會兒,她笨拙虛浮的身影落在了十字關羅家的院子外面,卻已經是氣喘吁吁,紅潤的面頰掛上了亮晶晶的汗珠,於是,她便站在一片樹蔭下歇腳。

羅媽媽蹲在院子里洗衣裳,偶一抬頭看見微微喘息著的麥三娘子,說道:「這麼大的身子,快生了吧?」

「還早呢,產期在七月份。也不知道老太太弄回來的什麼偏方,見天燉只老母雞,孩子長得快,我也胖成這樣了。」麥三娘子說著,扭了扭她的腰身。大概是怕閃了身子,她扭的幅度很小,動作很輕微,看起來只是擺了擺圓滾滾的肚子和屁股。

「孩子長得快就好,你可要注意身子,別提太重的東西,當心閃了。買這麼多菜,家裡有客呀?」

「是啊!省城來人了,鑒定我們家那對青花插瓶,說是真的,還要送到省博物館去呢!」她說這番話時音量比平時提高了一倍,好像要街上所有的人都能聽見。

「專家說那對插瓶是真的!」麥三娘子又強調了一遍。

洗衣裳的羅媽媽住了手,院子外面正在做事的街坊們也停了手,都抬頭望著麥三娘子。

「真的!?」

「麥家的傳家寶,哪能說假它就假了!人家省城的專家才是專家,權威人物,有學問,聽說還是個留洋博士……」

說完這番話,麥三娘子提著籃子走了,就這樣昂首闊步腆著肚子走完了東大街。

平安縣城實在太小了,很少有什麼事能夠在街坊四鄰中成為秘密。也就從這個尋常的晌午開始,縣城裡家家戶戶飄散出榆錢散子的清香,也飄散著有關麥家那對青花插瓶和留洋博士的議論。據說,上級文化部門將「明初宣德青花」插瓶作為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進行調查,派了省城的一個考古專家到麥老太太家裡重新鑒定。

考古專家曾經是祖父的學生,後來留洋,解放初才回國,還帶回來幾件戰亂時期流失到國外的珍貴文物。他從麥老太太家裡出來專程拜訪了老師,晚上和祖父同宿一榻,兩個人說話說到半夜,對文物鑒定做了一次深入探討。最後他們認定,關於青花插瓶是祖父的一次判斷失誤,而且是他唯一的一次失誤。

第二天清晨,考古專家要回省城去。祖父將他送出院門,撫著花白的鬍鬚點點頭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從祖父的神態看出,他對自己有這樣的學生感到由衷欣慰。

麥家那對青花插瓶被考古專家帶到了省城博物館。

祖父真的老了。就從這個晌午開始,即使是八歲的羅揚也明顯地感覺到了祖父的精神不濟。

祖父把跟隨他多年的放大鏡收起來,天氣好時坐在院子里曬太陽,一坐就是一整天。偶爾他也讀書,並開始撰寫一部題名《鐵騎沉痾》的書。據祖父說,他在寫一個叫驪靬的古城。但是,祖父的讀和寫都進行得十分吃力,速度很慢,對「明初宣德青花」插瓶的判斷失誤已經對祖父構成了巨大的精神障礙,他好像有意要消磨掉多餘的時光,直到生命的終點。

祖父的寫作或許是對自己的人生總結,又帶了點自娛自樂的性質。但《鐵騎沉痾》手稿毀於一場大火,再沒有面世的可能。而關於驪靬古城,有一種最普遍的說法是:公元前五十三年,古羅馬將領克拉蘇率領一支四萬多人的軍隊發動了對安息王國(今伊朗)的戰爭。次年,這支軍隊在卡爾萊(今敘利亞境內)遭到安息軍隊圍殲,統帥克拉蘇被俘斬首。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率領第一軍團約六千人拚死突出重圍,他們在安息軍隊圍追、封鎖而回國無路的情況下,輾轉波斯高原,投奔郅支。公元前三十六年,西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率兵討伐郅支單于,在郅支城(今哈薩克江布爾城)作戰時,收降一支一百多人的奇特軍隊,他們修築的工事「土城外有重木城」拱衛,「夾門魚鱗陣」。陳湯將這支軍隊帶回大漢,將他們安置在驪靬,隸屬甘肅張掖郡。公元五百九十二年,被漢軍收編的「秦胡」和漢族人經過六百餘年的融合,他們的後裔和那個叫驪靬的古城按隋文帝的旨意從西域的地圖上一併消失了。上述史事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