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全面變臉 日記·試食

趁面送來前,我仔細好好端詳這家麵店。裝潢實在不錯。雖然只是簡簡單單賣面的,但連鎖經銷商還是擲了大錢花了心思,把內部裝修得像古代驛站附近的小食店——這種東西一定有個專有名詞,但我不熟悉歷史,也因此說不出來。

裝修不錯是輕易過關,但麵店的本業還是面,其他全部都是配菜。現在的經營手法多是配菜鋒頭勝過主菜的邪魔外道,賣弄花拳繡腿多於真才實學。

我期待麵條這主角登場。

侍應捧著一碗碗冒著熱氣的雲吞面走來走去,卻始終沒看我一眼。食客太多,簡直供不應求——來記面家什麼時候才有如此光景?

良久,眼中射出光茫的侍應和我交換眼神後,畢直向我走來。

是時候了。是我的了。

他放下雲吞面後,我並不急於品嘗,而是先聞聞麵湯的味道。

日本蕎麥麵以湯底聞名,各地的味道也不相同,形成不同的風格,其實,中國面也一樣,不過著力點卻在麵條外形的變化上,如山西刀削麵、杭州貓耳朵、四川擔擔麵、北京撥魚兒 、山東伊府麵……千變萬化,湯底不是不重要,但相比之下,已變成次要。

好的雲吞麵湯底,沒有梘水味,只是基本功,怎樣用湯水強化面的爽道和蝦的鮮味,才是王道。

我對連鎖麵店的產品沒抱多大期望,不過是制式化、機械化、樣板化,流水作業……不必說,根本談不上用心製作。

仿似儀式般對眼前的雲吞面參詳一陣後,我終於動筷。

只有父親親手打造的雲吞面,才值得我頂禮膜拜。

不過,喝了一口湯水,嘗了一點麵條,吃了一隻雲吞後,我的想法改變了。

我一直以為,連鎖麵店的面沒有風格,只是靠市場營銷的手法和龐大的資金來趕絕獨立的小商戶,搶去市場佔有率……可是,吃了一口後,我的想法改變了。

面的質地就和老爸手打的一樣,雲吞也不錯,味道絕對不比老爸親手做的差。

我的世界徹底崩潰。

那,老爸的小麵店還有什麼競爭力?還有什麼板斧可以變出來?難道從此我們就完成歷史任務走進塵埃里?

身為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來記面家第三代傳人,這些問題不可說不困擾我。

父親一如爺爺,堅持天還未亮就起床,親手打造竹升面,不光顧麵廠,湯底也是用大地魚去熬,不加味精,一切親力親為,用心去做……可是,來記面家來到今天,別說無法吸引人家從其他地方慕名而來,就是有街坊支持已經很不錯了。每天上門的客人不超過百位,要不是這店是爺爺買下來是自家的,單靠這微薄的生意根本不能應付租金。

我一直向大學同學推銷來記的雲吞面,昨天趁我的生日,邀了他們來品嘗,他們大力贊好,都說來記缺乏的只是宣傳。他們老一輩只知道默默耕耘,沒想過怎樣推廣,更沒考慮市場策略,也不講究門面包裝。我沒告訴他們,老店上次裝修時,我還沒有出生……

除了其中一個力排眾議,大潑冷水道:根本是普通不過的面,到處都可以吃到。

「不信的話,還可以來個bli,放一碗來記,和一碗別家的,我敢保證你蒙上眼睛後根本說不出有什麼分別!不,你一定會以為好吃的那碗是你們做的,但其實是釗記的。」

他還沒說完,已給眾人抬走。

我不信他的話。他的話是假的,我一點也不在乎。不過,如果他的話是真的……不,根本不可能。

怎說也好,今天,我就到外面試食。

老爸當然不知道。

我不能讓他知道我對他的手藝有半點疑心。

本來,我也有我的如意算盤。擁有一家麵店,總比什麼都沒有好,也比由自己重新建立的強得多。

我知道,你會說,不過是一家麵店,沒什麼大不了。可是,來記面家已有超過半世紀歷史,再過幾十年,就是百年老店,只要經營得宜,就可以像日本那邊的老店,在招牌上寫下創於昭和或大正多少多少年的字眼。店鋪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面本身就是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過,大前提是,來記面家能撐過未來這幾十年艱難時間。我是不是太一廂情願,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也許,收購公司的小姐說得對,把錢收下了,以後的日子會輕鬆得多。

吃完雲吞面後,我默默離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