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士 第十四節

皇上聽了王琚的奏報沒有言語,只是垂著頭坐在那裡細細地思索。

皇上過去是個好動的青年,有豪俠之氣。在他被立為太子之後,特別是經歷了這幾年中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他成熟多了,也沉穩多了。關於這一點,王琚的感受最深,這也是他一直希望看到的。

「你方才的意思是說,李重煥早已經忘記了他對那個申屠賈有恩的事,而那個人竟然沒有意識到?」皇上在這一點上還是有疑問。

「是的,臣曾非常小心地盤問過他們二人,確是如此。」王琚道,當皇上從一個每日盡情遊樂的貴介公子一變而為自覺承擔起國家重任的國君時,性情多疑是他的一個必然過程,因為,他對他自己要做出的決定並沒有正確的把握。

「經你盤問之後,他們二人會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這個請皇上放心,如今李重煥已經當面對申屠賈交代過了,那人日後聽我的安排。對申屠賈來講,他為我們工作就是對李重煥報恩;而對於李重煥,他也免去了與咱們過多的瓜葛,為他自己留了條後路。」

「哼,他還要留後路!」

「皇上您一向胸襟博大,沒有必要對他們要求太多。說句冒犯皇上的話,從太上皇登基到今兒個也不過三年的辰光,朝中的舊臣居多,說他們公忠體國是有些過譽,但他們也都還各守其責。讓這些人上個表章,出個對策不難,但是,如果讓他拋卻妻財子祿,潑出命來為皇上盡忠就有些勉為其難了。」

「拿著我家的奉祿,卻首鼠兩端,其心可誅!」

「就是這話,只是,我們謀劃的事情關係過大,坦白的講,又沒有把握,與朝中大老們商議,只會自亂陣腳。皇上不會忘了前年將太平公主安置到蒲州的事情吧?」

王琚說到的這件事發生在太上皇景雲二年,當時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吏部尚書宋璟和兵部尚書姚崇建議讓太子李隆基監國,把位高權重的太平公主安置在蒲州,使她難以把持朝政。太平公主為此大發雌威,朝中的一干大臣也大發議論,認為此舉有失孝道。加上太上皇因為只有這一個親妹妹,又立有輔佐太上皇登基的大功,心中難免不忍。只擠兌得太子李隆基不得不親自到太上皇面前首報他的兩位最忠實的支持者離間姑侄,居心不良,將他們貶為遠州刺史。

當時,如果太子處置得當,現在這二人會仍在朝中,太平公主也會有些顧忌。

這是皇上有生以來最丟面子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王琚,換了別人提起此事,丟官便是輕罰了。

儘管如此,皇上聽王琚提起前事,面上仍顯得十分的難看,便道:「依卿說應當怎麼辦?」

王琚聽出來了,自己捅了皇上的痛處,皇上這話里有幾分負氣的成分。但對於安定朝政這件事,王琚心中有他的一定之規,他不會因皇上不快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他心裡也清楚,他們是布衣君臣,還有幾分交情可以折算,況且,這種私下的交談,只要不是當著眾大臣的面讓皇上下不了台,日後,自己的行為便會被皇上歸入諍臣直諫那一類里去。

「依臣之見,此事要早做決斷。三省台輔裡面,不是太平公主的私人,就是些畏首畏尾的老朽,不足與謀。北門四軍之中,太平公主也安插了不少的親信,只有左萬騎可用。然而,此事機密,不到最後發難之時,我們不能將真正目的告知任何一個參予者。」王琚也是個性格執拗的人,他認準了死理。

這正是王琚出身布衣的可貴之處,他覺得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凡事要敢做敢當,尤其是為他的布衣之交的天子謀事,更應該有難一力承當。然而,這個久居下層社會的謀士把此時皇上剛剛建立起來的權威估計得過高了,他不明白,實際的政治鬥爭與史書上的記載有根本的區別,史書所載的均是匡扶國政的大略,所有勾心鬥角,骯髒瑣屑卻又往往起著關鍵作用的周密的準備工作早已被孔夫子「述而不作」的《春秋》大義省略掉了。

「那麼,咱們只能等我那姑母先動手了。」

皇上對王琚的這種使辦事人員互不了解,乃至互相猜疑的方法並不滿意。如果參與其事的人誰都不知道最終目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但是,皇上又不願意挫傷王琚的積極性,所以,給他的任務仍是繼續監視太平公主,力求準確把握太平公主的動向,以求自己一方可早著先機。

王琚此時心中想的卻是,如何才能在最恰當的時候將太平公主激反,讓她先動手。這樣以來,他才有機會堂而皇之地除掉太平公主,為大唐朝立下不世之功。

也許他們李家的人對於搞政變有些天賦,從太宗皇帝開始便有了這傳統,李隆基對此道也是無師自通。他在這裡不想給王琚旺盛的政治熱情潑冷水,但他知道,自己也應有所安排,特別是在軍隊這一方面。

當晚,皇上獨自召見了他上一次政變的幾個主要同謀,新被提升的羽林軍將軍葛福順、陳玄禮,以及統領左萬騎的左龍武將軍王毛仲。

如今京城長安中最為精銳的部隊便是所謂的「北門四軍」,即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這是四支整編部隊,為皇上直接統領。

另外,城中歸宰相統領的南衙警衛部隊,名目雖多,但人數和戰鬥力與北門四軍不能相比。其中只有負責京城治安的左、右金吾衛和負責護衛皇城的監門衛和千牛衛有些戰鬥力。

在羽林軍中,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知右羽林將軍李慈為太平公主的死黨,在軍中有他們相當多的一批親信,所以,當初太平公主假借萬騎誅韋氏以後驕縱不法,將大部分皇上的親信部將調往各地,名義上是酬報他們的大功,實際上是削弱皇上的勢力。只由於皇上的力爭和太上皇的保全,葛福順和陳玄禮才沒有出京,但也被調升為羽林軍將軍,離開了一向服從他們的萬騎,歸入太平公主的死黨常元楷手下。

要在長安城中發動政變,非得借重北門四軍不可,而誰控制了北門四軍,取勝的把握就會非常的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