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士 第三節

李將軍的盛筵就設在曲江池的北岸,龍華尼寺的隔壁。那裡有李將軍的一所十分寬敞豪華的別墅。

六月的天氣,溫和清爽,花事熱鬧,這正是一年中游曲江的最好時節。如果是在中和、上巳兩個節日里,長安城中的達官仕女會一個個花服盛飾,駿馬高車,將曲江池周圍擠上一個滿坑滿谷。就是當今皇上在這時節也要帶上宰相、三使、北省官員和翰林學士們駕幸曲江池南岸的芙蓉園,還要在池中的彩舟上大張盛筵,太常教坊伴以樂舞,美其名曰「觀風俗」。

如今雖不似兩節時那般火暴,但長安人也分外地珍惜這短暫的美景良辰,曲江邊依然是遊人如織。

今天李將軍請的的客人不多,但卻是當今除卻太上皇和皇上之外最高貴的幾位大人物,這就是當朝的七位宰相和一位公主。實際上,真正的客人只有一位,就是天后的小女兒,三年前領導誅韋氏,扶助當今太上皇登基的太平公主。

這位太平公主繼承了她母后武則天堅強的個性,在她母后晚年,以及中宗、韋後、當今太上皇和當今皇上這一系列政權交接與政治動蕩中,她始終處於中央政權的核心,且每每在關鍵時刻,是她用鐵一般的意志和高妙的手段使獲勝的一方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政治上非常敏感的長安人都知道,太平公主有一塊心病,那就是當今的皇上。當今皇上李隆基因擁立父皇登基的大功,從他長兄李成器手中爭得了太子之位。這並不合太平公主的心意,太平公主想要個老實一些的太子,這可以使她在自己死去之前不會失掉手中的大權。甚至她也有過這樣的念頭,就是希望有一天再現她母后大周朝的輝煌。

在過去的三年中,太子與他的姑母太平公主的爭鬥可以說是互有勝負。太平公主成功地將太子的兩個最得力的助手,前中書令姚元之和吏部尚書宋璟貶出京城,而皇上卻意外地提前將皇位禪讓給了太子李隆基。

對於在政治鬥爭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太平公主與四年前還只任潞州別駕的小官,而且時而英武決斷,時而又軟弱無能的當今皇上之間的這場較量,朝廷上下沒有人敢說誰會取勝。對老百姓來講,最好莫過天下太平;而對於野心勃勃的好事之徒來講,這也許就是他們發達的機會,所以長安城中很有一些人覺得這是一展長才的機會。

在李將軍的別墅里,七位宰相已經到了六位,只等太平公主和她的寵臣竇懷貞到來便可開筵了。這時,幾位宰相正閑適地聚在牡丹花叢邊,大談昨夜在左御史大夫竇懷貞府上所聽到的平康坊歌妓魁首顧三娘的一曲琵琶。

「聽說小李今天也請了顧三娘,只是沒請到,哈哈哈……。」檢校中書令崔寔年輕時曾是長安城中最出名的佳公子,深得太平公主寵愛。

「那顧三娘清歌一曲便值繒彩十端,小李怕是請不起吧……。」身為門下省長官侍中,兼戶部尚書的岑義人稱「活財神」,在理財方面是個不可多得的大才,當然,他也沒有委屈自己。

「小李也可憐,自從去年秋天,公主對小李就不大關照了。今天這齣戲,小李也是白費勁,竇老三絕不會給他機會。」同是太平公主門下出身的中書令蕭至忠身世清華,門第高貴,本人又是學貫古今,所以他對以佞幸之術爬上高位的竇懷貞十分的鄙視。

站在一邊負手遠眺的陸象先對這種婦人般的閑言碎語不感興趣。他雖然也是被太平公主推薦,由品秩略低的中書侍郎得到同平章事的品級,得以位列宰相,但他並非出自太平公主門下,而是靠他自己的才華學識和卓著的政績逐步升遷上來的。他如今憂心忡忡是,太平公主與皇上的矛盾已無從化解,而以眼前的情形來看,這又不似前幾年那樣發動一場小規模的政變就可解決的問題。皇上有皇權在握,這是天命所歸,而太平公主挾其母后武則天的恩澤,邊將重臣有多一半出自她的栽培提拔,更重要的是她在太上皇面前似乎比皇上還要受到重視。一旦二人公開決裂,很可能演化成隋末大亂的局面,這很是讓他為大唐基業擔憂。

如今人心擾擾,強盛的大唐帝國經過了近百年的女性統治,已絕不似表面上看去那麼堅不可摧。

忠心於當今皇上的兩位宰相侍中魏知古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郭元振兩人性格迥異,魏知古外和內剛,郭元振卻是一身的豪俠之氣,這二人周旋於眾貴人之間,倒比名為太平公主一黨的陸象先還要自如。

太平公主的車隊終於來了。

竇懷貞騎了一匹神駿非凡的大宛種的白馬跟在太平公主華麗的雉車後邊,像這樣一匹神騎,按時價大約要在五千緡以上,相當於長安城中一個中等財主的全部家產。

車到門前停下,竇懷貞已屆花甲之年的身體卻顯出少年人的矯健,他飛身下馬,幾個健步便到了車門邊,順手取下踏腳凳安放妥當,這才拉開車門扶住太平公主指甲上塗過鳳仙花汁的胖手。太平公主的僕人們這時都神態安閑地退到了一邊,好像這原本就該是竇懷貞份內的事情一樣。只一個明艷照人的少女侍立在車門的另一邊,但也未伸手搶竇懷貞的功勞。

這少女眾人都識得,是太平公主身邊權勢最大的一個侍女,卻有個奇怪的名字,叫棋兒。

在一旁叉手侍立的眾宰相中,蕭至忠與陸象先見此情景都將嘴角撇得老長。這位竇老為討得這個好差事,不知在太平公主的僕役身上花了多少冤錢。

李將軍與眾不同地跪在了車前,見太平公主肥大的身軀費力地擠出比尋常馬車寬大一倍的車門時,便朗聲道:「小侄叩迎姑母大駕。」

這便顯出李將軍與眾不同的心計。他如果行官禮用官稱,那就太過疏遠,而他官小職低,難入公主尊目。他在這裡只敘家禮,既顯得親切,又在眾宰相面前抬高了自己的身份。

太平公主今天的心情好像是相當不錯,她向前來迎駕的眾宰相含笑點了點頭,便對仍然跪在地上的李將軍道:「重渙,起來說話吧。」

原來這位李將軍名叫李重渙,是與當今皇上同輩的皇族子弟。

李重渙站起身來,又向太平公主漂亮地叉手一禮,這才搶步上前,攙住了太平公主的另一隻手臂。

這位公主雖然已經六十多歲的年紀,而且出奇地肥胖臃腫,但卻身體康泰,健步如飛,從門口到大廳這幾十丈的路程,李重渙似乎出於無意,跟著太平公主的健步越走越快,而在另一邊的竇懷貞卻有些跟不住了,只見他腳下拌蒜,額上也冒出了汗珠。

見這情景,太平公主心如明鏡。這個小李子確實是個鬼頭,任誰也想不到他會在這種小事上給竇懷貞難堪。

太平公主原本非常的喜歡自己這個遠房的侄兒,而且她對這個侄兒一家也曾有過大恩。十幾年前,她母后武則天將李重渙一家發配嶺南時,這個小傢伙當時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他竟然挖門托竅地將門路走到了她這裡來,結果,她不但將他們全家人從嶺南救了回來,還給李重渙在左金吾衛中安排了一個重要的職位。

可恨的是,這小子不知深淺,在誅滅韋氏一族之後,他竟然向新任太子的李隆基暗送秋波,而李隆基似乎也很賞識這小子。如今見大事已定,本宮的地位、權力比以往更高更大,他又翻過頭來討好自己。

在天后武則天的嚴格訓練下,太平公主在大唐的權力核心爭鬥了大半生,像李重渙這樣的後生小輩,她見得太多了,這不過又是一個名利之徒而已。所不同的是,比起他們李家的那些軟弱無能的皇子皇孫,這小子就顯得格外的機靈、有手段,而且也格外的狠毒。

去年六月在對韋皇后的那場政變中,宮中政變的實施由太平公主自己率領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和一部分羽林軍的軍官進行,而長安城中對韋氏家族聚居的韋曲的圍捕,卻是由李重渙率領禁衛軍的精華,號稱「萬騎」的部隊來實施。誰能想到,李重渙竟給韋氏家族來了一個滅門式的大屠殺,他自己在這一役中也負了傷。

太平公主深知,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特別是在眼前這個非常的時期,必須要有大膽心狠的角色為自己效命才能成大事。對李重渙的居功自傲,太平公主給他來了一個不理不睬,既不給他加官進爵,也假借他在屠殺韋氏時誤入杜曲,殺傷杜氏族人百餘口的事情免卻了他應得的賞賜,到他今日來討好自己,低頭伏軟的時候,再給他一點甜頭,不愁他不死心踏地地跟著自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