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北女婿 第一節 鐵索橫江

華山一條道,劉秀等人雜念是再也沒有了——留在河北,與王郎死磕到底!

然而,要行軍打仗,第一樁難處就是兵力太少。別說現在只有區區六千兵力,就是再加上一個零,要想照顧到廣袤的河北地區,也還是有捉襟見肘之感。劉秀於是和任光商量:「吾欲向城頭子路、力子都借兵,你看怎樣?」

城頭子路、力子都二人,與赤眉軍的樊崇一樣,也是王莽末年湧現出來的流民首領。城頭子路,姓爰,名曾,字子路,聚眾多達二十萬人,寇掠黃河、濟水之間。力子都,聚眾也有六七萬人,抄擊於徐州、兗州境內。劉玄稱帝之後,二人皆納名歸降,城頭子路封為東萊郡太守,力子都封為徐州牧。二人雖接受了劉玄朝廷的冊封,但依然坐擁原有兵力,形同於獨立的軍閥割據。

此時,城頭子路、力子都二人皆駐軍於河北東面不遠。在劉秀的觀念里,儘管二人皆為軍閥割據,但名義上還算是自己人,借點兵總還是可以的。

任光一聽,當即擊潰劉秀的幻想,直言不諱道:「伯升的前車之鑒,明公難道忘了?」

怎麼會忘!當初劉秀的長兄劉縯起兵造反,也是嫌自己兵少,於是拉攏綠林軍入伙,結果請神容易送神難,反遭了綠林軍的暗算,被剝奪了領導權不說,後來竟至於被逼自殺。

劉秀遭此當頭棒喝,立時醒悟。

任光再道:「倘若向城頭子路、力子都借兵,即使能光復河北,河北也不能為明公所有。如今形勢雖然艱難,也須咬牙支撐,唯其如此,所得人民土地,方才是明公自己的,不至於為他人白作了嫁衣。」

劉秀嘆道:「卿之所言,正與我心暗合。然而,兵少難為戰,奈何?」

任光道:「明公若嫌兵少,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人貪財物,則兵可招而至也。」

任光的徵兵策略和王霸不同。王霸在薊城徵兵時,意在招募正規軍,所以大作思想動員,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任光招募的則相當於是僱傭軍,不僅有固定俸祿,更有豐厚獎金——凡攻城池,倘若該城拒不投降,則城破之後,隨便他們搜刮擄掠。

徵兵策略一改變,效果立竿見影,沒幾天,便在附近各縣徵募到了四千人。這四千新兵,記在了劉秀名下,加上原有的六千兵馬,合計一萬。

兵力就只這麼多,而且全都未曾經過實戰,戰鬥力也無從考察,然而顧不上了,趁著王郎根基未穩,先開戰再說,然後再在戰鬥中謀發展,求壯大。

和昆陽之戰不同,光復河北之戰,對於劉秀乃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昆陽之戰是一場決戰,兵力集中,戰場固定,戰術更重於戰略。此次光復河北,卻註定將是一場由眾多小戰役組成的運動戰、持久戰,戰場多,戰線長。這個時候,戰略便遠比戰術來得重要,也更加考驗劉秀作為主帥的智慧。

劉秀的部署如下:

以鄧禹、銚期為一部,授兵兩千,向西北進軍,沿途穿越巨鹿郡、真定國,目的地鎖定為常山郡的樂陽城。一路以蛙跳戰術前行,募兵的同時,盡量多攻佔城池。

以馮異為另一部,授兵一千,向東北進入河間郡,重在募兵,兼顧攻城。

在劉秀此時的嫡系之中,只有鄧禹和馮異二人是能獨當一面的人選。劉秀既對二人委以重任,又交心道:「我能給二君的,就只有這三千兵馬。兵雖少,我對二君的寄望卻很高。二君一東一西,乃鐵索橫江之計,意在將河北攔腰斬斷,徹底隔絕邯鄲和幽州的聯繫,使其各自為戰,不能相顧。鄧禹多撥一千兵馬,蓋因其任務更重。真定王劉揚,麾下有十萬之眾,業已歸降王郎。樂陽城在真定側翼,我之所以要你務必拿下樂陽,就是要讓你在後方牽制住劉揚,使其有所顧忌,不敢妄動。只要劉揚不敢動,王郎就少了一個最強大的盟友,討伐起來將省心不少。二君皆方面之才,想來定能不負所托。」

鄧禹和馮異領命而去,且按下不表。

劉秀募來的四千兵,勻給鄧禹和馮異三千之後,自己便只剩下一千了,因此,任光、邳彤所統領的六千兵馬便成了他不得不倚仗的主力部隊。於是拜任光為左大將軍,邳彤為後大將軍,信都都尉李忠為右大將軍,皆封列侯。

鄧禹和馮異等人跟隨劉秀出生入死,最高也不過拜為偏將軍而已,而任光、邳彤等人卻一上來就直接拜為大將軍,這倒並非劉秀蓄意厚此薄彼,喜新厭舊,而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只要能穩住任光、邳彤等人的心,區區官爵,何惜之有!

任光、邳彤、李忠等人被拜為大將軍,又見劉秀仍命他們統領原屬部隊,並不奪兵自將,心中皆是大為感激,彼此相誡道:「劉公待我等以至誠,我等敢不效死力!」

劉秀安撫軍心已定,於是拜同鄉嫡系宗廣為信都太守,鎮守信都城,然後盡起七千兵馬,進討巨鹿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