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皇二年 第三節 老友記

且說王莽在盛怒之下,逼死四兒子王臨,事後想想,開始覺出後悔,王臨這一死,害得三兒子王安也驚嚇而死,他膝下再無嫡子,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已經沒有了繼承人。王莽悔極而恨,王臨如果只是和他搶女人,他也許還可以饒王臨一命,但是王臨居然想要以子弒父,這一點則為他絕對無法容忍。王臨之所以起了弒父的念頭,全因為王臨的妻子劉愔,如果不是劉愔告訴王臨說宮中將有白衣之會,王臨又哪裡來如此大的狗膽?歸根結底,劉愔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王莽於是駕臨國師劉歆的府邸。劉歆聞報大驚,趕緊迎入。想當年,王莽共有三位鐵杆心腹——劉歆、甄豐、王舜。王莽篡位成功,數三人立下的功勞最大。如今三大功臣之中,甄豐自殺,王舜憂懼而死,只剩劉歆還倖存人世。劉歆深知王莽忌憚大臣,故而一直韜光養晦,雖然如此,仍是時常心驚膽戰,唯恐不免。

君臣二人對面坐定,劉歆百感交集。他和王莽自小便已認識,後來又同時擔任黃門郎,私交深厚,是一對無話不說的老友,然而如今兩人一君一臣,地位的巨大差異,也讓兩人的感情日益冷漠生分,屈指算來,他上次見到王莽,距今已有兩年之久。老友久別重逢,劉歆感慨而不感動,因為他心中清楚,王莽這次登門,並非是因為懷念故人,特來敘舊,王莽是來找他算賬的,算他女兒劉愔的賬。

然而,王莽似乎並不急於直奔主題,他只是沉默而坐,向劉歆施加無形的壓力。劉歆只好無話找話,對王莽家中喪事表示悲悼,並勸王莽千萬節哀。面對劉歆的安慰,王莽猶自嘴硬,搬出一套奇怪的邏輯,辯解道:「以前沒有兒子的時候,我並不悲哀,現在兒子都死了,等於從前沒有兒子,我又何哀之有!」

劉歆知道,王莽歷來是死不認錯的。他是如此睿智,怎麼可能犯錯?在他心中,當世之賢,皆不如己。譬如後世隋煬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曾謂侍臣曰:「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王莽大體也是如此,自詡才高當世,智邁古今,劉歆乃是當時儒林之宗、學問之魁,然而王莽對他卻並不服氣,放話說,如果他沒當皇帝,而是研究學問,那劉歆便只有爭第二的份了。

韓非子曰:「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誠哉斯言,堪為千古帝王指南。王莽自矜其才,以盡己之能為樂事,謀事而當,群臣不及,退朝則有喜色。《書》云:「謂人莫己若者亡。」王莽的固執和膨脹,註定了新朝的國祚難以久長。

劉歆諳熟這些道理,然而他不敢說,更不敢勸諫王莽。一旦勸諫犯上,他和王莽的友誼就算完了。他珍惜他和王莽的友誼,他也不得不珍惜,這是他保命的唯一武器。

見劉歆默默不語,王莽還以為是自己剛才的這套完美邏輯,將劉歆駁得只能閉嘴,於是滿足地身體往後一靠,享受著智力優越的快意,然後方才步入正題,道:「可知我今日因何而來?」

對於王莽此行的目的,劉歆怎會不知!然而既然王莽問起,他便一定不能如實回答,而是要發獃扮傻,裝作根本猜不出王莽心思的樣子,於是答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想來就來,何須理由。」

王莽難得地一笑,他所以不殺劉歆,就因為劉歆骨頭軟,識時務,而且說話動聽。王莽收斂笑容,沉聲道:「王臨之所以敢大逆不道,皆因其妻劉愔以星相為蠱惑。如今劉愔可在國師公府上?」

劉歆面容平靜,答道:「劉愔正在府中,陛下寬坐,容臣暫且告退。」

劉歆去而復返,身後已是哭聲一片。劉歆從容對王莽道:「劉愔已伏罪自殺,以謝陛下。」

王莽佯驚道:「哎呀,這又何必?」起身便往內室闖去,劉歆趕緊在前帶路。到了內室,女眷們見王莽駕到,顧不上悲泣,連忙一片跪倒。王莽走到榻前,見劉愔靜靜平躺,脖子上一道鮮紅的勒痕,王莽抬手,試了試劉愔鼻息,輕輕點頭,轉身打量著劉歆,故意挑釁道:「女兒死,國師不悲?」

劉歆諂笑道:「臣斗膽借用陛下高論,臣本來沒有女兒,如今女兒死,正等於並無女兒,又何必枉為悲傷。」劉歆清楚自己的處境,他眼下便是待宰的羔羊,只要王莽願意,揪住他女兒的事不放,足以把他們全家都連坐殺光。他逼愛女自盡謝罪,也實在是舍小保大,迫不得已。

王莽見劉歆引用自己的高論作答,心中十分滿意,因此未再窮追猛打,只是淡淡說道:「國師保重。」言畢起駕回宮。

劉歆呆立原地,恍如劫後餘生,冷汗濕背,而他的老妻卻不肯依饒,衝過來對他又撕又咬,哭罵道:「王莽已經殺了我們的兩個兒子,現在又逼死了我們的寶貝女兒,你就這麼麻木不仁、忍氣吞聲?」劉歆苦笑著,任由老妻毆打發泄,雖說他的兩個兒子被王莽殺了,現在又被王莽逼死了一個女兒,但他劉家畢竟還有兒子延續香火,而王莽卻四個兒子全都掛了,兩相比較起來,他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