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 第三節 養士

臨淵恨魚,不如退而結網。王莽篡位之後,作為亡國的王孫,劉縯並沒有作無謂的詛咒,以奪取精神上的勝利,而是大力招攬賓客,開始培植自己的武裝和嫡系。

豢養賓客之風,由來已久。上溯兩百多年,前有戰國四公子,後有秦國呂不韋、嫪毐。及至漢際,此風更盛,上到王公貴族,下到低級官吏,乃至平頭百姓,無不以多招納賓客為榮。

養客者眾,於是便有了爭奪客源的競爭。和那些勢大財雄的王侯豪族比起來,劉縯無疑缺乏競爭力,他要想以弱勝強,只能細分市場,不求天下賓客盡入我彀中,而是先以其中一類賓客為突破口。

劉縯選中了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亡人和逃犯。亡人和逃犯,或為仇家追殺,或為國家通緝,收留這些人為賓客,無異於惹火上身,弄不好,連主人自己都得跟著搭進去,因此,一般養客者對這些人總是敬而遠之。

人棄我取,劉縯便先從這群人招攬起。劉縯豢養賓客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造反。這群人既然連人都敢殺,難道還怕造反?消息傳開,亡命之徒紛紛來奔,劉縯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不出兩年,麾下便聚集了數百之眾,威震南陽,號為豪傑之首。

看官問了,這天下不是還沒大亂嗎?哪來的這許多殺人之徒?

殺人之徒眾多,固然有殺人者的主觀因素,但更重要的,卻是殺人受到了國家的慫恿和鼓勵。一個國家,居然會慫恿和鼓勵殺人的發生,聽起來不免難以置信,然而卻是確有其事,問題就出在西漢和新朝的頻繁大赦上:西漢共大赦八十七次,平均兩年半一次大赦。新朝共大赦九次,平均二十個月一次大赦。

換而言之,如果閣下你殺了人,在西漢只需要逃亡兩年半,在新朝只需要逃亡二十個月,然後便可以跟沒事人似的,一切重新開始。譬如說閣下你正在殺人,倘若當場被抓了現行,那算你倒霉;如果沒有當場被抓,那就好辦了,逃唄。可別說你逃都懶得逃,你還是得逃,你得給官府這個面子,不然,你殺了人照樣在原籍大搖大擺地晃悠,官府想不抓你都不好意思。你這一逃,自然需要有個落腳的地方,能至少每天管頓飽飯,睡個好覺。嗯,聽說南陽的劉縯不錯,他那府上,號稱是風能進,雨能進,官府不能進。哦,這位仁兄,你剛剛也殺了人,那好,同去,同去。於是同去。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是故人君惜赦。後世西蜀偏弱,而諸葛亮以不赦為治,遂能鼎足三分。漢帝與王莽雖不及見此,然《管子》卻早已預警在先:「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久則不勝其禍。」頻繁之大赦,不僅嚴重破壞現存法律,更大大降低了犯罪的風險成本。倘若犯罪的風險成本降低為零,這世界將會變成怎樣?或許正應了王爾德那句著名的戲言:如果所有人都能夠隨便殺人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一天之內,人類就將徹底滅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