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方的傳奇 二、開元盛世

公孫大娘籍貫、身世、生卒皆無考,生平事迹僅寥寥見於所觀者的筆記數則。古來聖賢皆寂寞的命運,很好地應驗在公孫大娘身上。開元盛世之時,公孫大娘方值青春年華,才貌過人,佳人舞,動四方,何等的恣意。彪悍的劍器舞,雄渾的大唐風,竟由一個靈秀女子舞出了神韻。而天寶之亂時,整個大唐帝國天昏地暗,連帝王都棄京而逃,許多名人和非名人們都在大動亂中失去了生命和身影。公孫大娘也自此杳無蹤跡,劍舞沉寂,不知所終。這大概也是花甲之年的杜甫見到李十二娘劍舞英姿時無比激動而感慨、愴然而涕下的主要原因。在歷史的大動蕩中,普通人的命運沉浮始終是不能自已,在歷史的棋局中始終只能充當棋子,而非棋手。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由於開源節流,國家財政日益豐裕,全國的糧倉充實,致使物價十分廉宜。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有杜甫詩為佐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洲四道無豺虎,遠行不勞求吉日。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中國的絲綢沿著絲綢之路到了西方,馬上就成為羅馬貴族們手裡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奢侈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霓裳羽衣舞》,在講述楊玉環的時候還會再提到。此樂曲由玄宗本人親自創作而成,為唐代最出色的大型樂舞和著名的法曲。樂曲主體為道調法曲。舞蹈是此曲的組成部分,舞者必須裝扮得極其典雅美麗,宛如仙女。演出服飾必須遵照特殊規定,上身著「羽衣」,象徵孔雀翠羽;下身著「霓裳」,即艷如彩霞般的彩裙。該舞的編導手法十分高妙,運用剛柔、強弱、急緩、動靜等的變化對比,通過樂曲、歌唱、舞蹈的遞次展現、或同時齊發,創造了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

玄宗看了楊相如的奏疏後,「覽而善之」,針對「風俗奢靡」的社會流弊,斷然採取了措施: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繡,一改武則天以來後宮形成的奢靡之風。玄宗在行動上遵循曾祖父「太宗抑欲而昌」的做法,抑情損欲,刻厲節儉,屢禁奢靡,以求「返樸還淳,家給人足」。

這個時候的玄宗,意氣風發,雄心勃勃,一心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開元四年(716年)正月,王皇后的妹夫、尚衣奉御長孫昕因與御史大夫李傑有過節,約同妹夫楊仙玉在里巷伺機毆打李傑。李傑氣憤之極,也不管對方是不是皇親國戚,上表陳訴說:「大臣被打,實為辱國。」李傑這帽子扣得很大,而且相當高明。玄宗大怒,下令處斬長孫昕、楊仙玉等參與者。散騎常侍馬懷素認為正月不宜行刑。於是玄宗改判斬刑為杖斃於朝堂,以謝百官,並表示:「為令者自近而及遠,行罰者先親而後疏。」(《舊唐書·卷一百·李傑傳》)同時下敕書慰問李傑。處置長孫昕等人後,「由是貴戚束手」。

從開元到天寶,大唐政治舞台上最最主要的人物自然是玄宗。歷史人物往往既是劇作者又是劇中人,玄宗一生大起大落的悲喜劇,從一開始就轟轟烈烈地上演了。

詩中極力稱讚公孫大娘的《劍器舞》聲震四方,表演時觀者如山,人人爭看。當她起舞時,光芒四射,有如后羿射落了9個太陽。那矯健迅捷的舞姿又像群仙乘龍飛翔。隨著那隆隆的鼓聲,奔放急速的舞蹈動作如雷電襲來;而那穩健沉毅的靜止姿態,又如江河湖海凝聚著青光。觀眾為之色變,天地似乎還在旋轉而低昂不定。

此舞首次公開推出,是在玄宗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的慶典上,因為聲勢浩大,樂舞精妙,一經面世便轟動天下。文學雅士爭相贊詠,擅藝之人多方肄習,傳授各地,可謂空前的繁盛。不過到了晚唐,屢經戰亂,幾乎滅絕。雖有殘存的舞曲,也已難復舊觀。

這是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振奮人心,蓬勃向上。因為自信、開放、寬宏、博大、發達,大唐聲威撒播四海。

八月五日是玄宗的生日,自開元十七年(729年)起,這一天被定為法定節日「千秋節」,全國都要放假,大肆慶祝。「千秋節」的時候,玄宗在勤政務本樓下舉辦宴會,同時還在樓前的大型廣場上舉辦歌舞表演,以助雅興。

許多來華的胡人(唐人對各國人士一律統稱為「胡人」,外國商販稱之為「胡商」、「胡賈」,外國僧人統稱為「胡僧」,外國女子統稱為「胡姬」)見識了唐朝舉世無雙的繁榮,樂不思蜀,以至不想回國,乾脆就留在了中國。當時西域少數民族普遍嚮往東方樂土,都城長安更是眾望所歸的聖地,所以這裡雲集著數量驚人的西域胡人,有時可達20萬之眾。長安獻藝的歌、舞、百戲、幻術(雜技)等高手,以及與他們相伴而來的是在長安開設飯鋪酒肆、歌樓舞謝的胡商胡姬,他們很快就成為唐朝文化大視野中的一道新奇風景。

唐代宮廷的樂舞機構,著名的有教坊、梨園、太常寺。這些地方不但集中了大批優秀的民間藝人,還培養了不少專業藝人。就連各地的官伎、營伎、家伎,也多是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培訓,能歌善舞,具有出眾的才能。當時,中外各民族樂舞的交流融合蔚然成風,優秀的音樂家、舞蹈家燦如繁星,光彩奪目的樂舞作品層出不窮。下面略舉幾例——

開元盛世,是一個充滿著夢想,同時也能使夢想變為現實的時代,人生的種種理想都能被這個氣勢恢宏的時代所激蕩。一個封建泱泱大國所有迷人的光彩,都在這半個世紀的歲月中閃耀:疆域遼闊,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文藝昌盛。整個開元年間,唐朝的君臣和百姓就在歌舞昇平中度過。還有什麼比生活這樣的盛世更令人心滿意足呢?唐朝,成為東方的傳奇。長安,成為傳奇的樂土。

玄宗此時不過30歲出頭,掌權不過幾年時間,還沒有忘記他登上政治舞台的艱辛,所以,這件事的處理,應該出於玄宗的本意,而並非所謂的帝王權術。玄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天下人表明了「勵精求治」的決心。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的發展。盛唐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碩果累累,氣象非凡,成就巨大。唐詩最為後世稱道。唐詩大潮在開元時期達到了頂峰,一瀉千里,蔚為壯觀。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均為空前絕後的超一流詩人,將整個盛唐詩壇裝點得空前壯美,氣象萬千。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所謂大曆十才子)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大書法家張旭、顏真卿,大畫家吳道子,大音樂家李龜年的藝術成果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它舞蹈、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取得輝煌而顯著的成就。

唐朝的劍舞膾炙人口。劍舞隸屬健舞,舞姿英武,氣勢宏偉。唐代擅長此舞者,首推公孫大娘。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是「西河劍器」和「劍器渾脫」結合演出。「西河」地屬民風剽悍的西北,而「渾脫」則本是西域舞蹈。與南朝沿襲下來的「採蓮曲」、「後庭花」等軟舞不同,此健舞淋漓頓挫,緊張激烈,充滿戰鬥氣氛和生命活性。陳腸《樂書》載:「樂府諸曲自古不用犯聲……唐天后末年,劍氣(器)入渾脫,始為犯聲之始。劍氣宮調,渾脫角調,以臣犯君。」可見渾脫舞之伴奏音樂是相當雄壯熱烈。杜甫有詩稱讚公孫大娘的舞技:

開元三年(715年),杜甫在郾城親自見到公孫大娘舞劍器。這時候的杜甫才只有十幾歲,見到如此精彩的舞技,印象極為深刻。大曆二年(767年),杜甫又於夔府別駕元持宅,觀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李十二娘是公孫大娘的弟子,舞藝深得其師風範。杜甫觀舞生情,撫今追昔,想起了52年前的往事,寫下了《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的著名詩篇。

大唐書法名家張旭 的書藝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黃山谷語)。另一書法名家顏真卿甚至兩度辭官,專門向他請教筆法(顏真卿的故事後面還會提到)。張旭書法的成名,是從公孫大娘的劍舞得到啟發的。張旭曾對學生說:當初看到公主與一位挑夫在路上相遇爭道,悟出了筆法上的爭讓之理;後來又見到公孫大娘舞劍,這讓他徹底領悟到草書的神韻。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序中說:「昔有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據說懷素也是得益於觀看公孫大娘劍器舞。若真是如此,唐朝「草書二聖」都可算得上是公孫大娘的弟子了。

人們習慣將一個美好的時代稱為「黃金」時代,這種黃金時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