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踏血而來的唐玄宗 三、血腥籠罩大明宮

顯赫一時的武則天終於走了,生前無比顯赫,死後相當凄涼,人們慶幸大唐終於又恢複了李姓。然而,誰也不會料到,在武則天以後,唐朝廷開始陷於動蕩之中。兩個權力慾望極大的女人,正野心勃勃地注視著李姓的天下,她們就是中宗皇后韋後和女兒安樂公主。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武則天第三子李顯(當時封英王)的王妃趙氏因得罪武后被下詔廢黜,並關進內侍省的大獄。同時,趙氏的父親趙瑰被貶為括州(今浙江麗水)刺史,母親長樂公主被勒令遷出洛陽,和丈夫一同去邊遠的括州。

長樂公主是唐高祖李淵最小的女兒,年齡與侄子高宗相近,並且相處融洽。長樂公主身份尊貴,瞧不起並非名門望族出身的武則天,尤其是後來武則天通過控制懦弱的高宗,執掌朝政大權,網羅親信朝臣,更讓長樂公主憤恨。只是這時的長樂公主,還沒有機會領教武則天的厲害,說話也不知高低。她常常帶著女兒趙氏進宮看望病重卧床的高宗,有時候激動起來,也會說些對武則天擅權不滿的話。武則天的親信遍布朝野,自然,這些話不折不扣地傳到了武則天的耳里。以武則天的性格,必定要實施嚴厲的報復。

按唐宗室規定,公主下嫁以後,若丈夫為地方官,公主仍可留在東京洛陽過著舒適自在的生活。長樂公主此時已經是大長公主,名分尊貴之極,卻依然禍從口出,被遷到外地。而趙氏則被幽禁在一間四周都是牆的黑牢里,活活餓死。後來趙妃的父親趙瑰連坐,與越王貞一起被殺,長樂公主也被連坐而死。

最令人驚訝的是,李顯竟然對於妻子趙氏的慘死無動於衷。李顯與兩個能幹的哥哥李弘、李賢不同,他既無才學、武藝,又庸弱無能,甚至連外貌都比不上兩個哥哥。他的無能也是後來武則天立他為帝的主要原因。李顯同趙氏結婚以後,關係一向不融洽,後來竟然發展到視若陌路。趙氏被餓死後,李顯立即立另一侍妾韋氏為王妃。從這點上說,韋氏是應該感激武則天的,若不是她手段毒辣地除掉了趙氏,以趙氏出身的顯赫,韋氏是沒有多大機會當上王妃以至後來的皇后的。

韋氏,長安人,祖父韋表在貞觀年間擔任太宗第十四子曹王的屬官,父親韋玄貞為普州(今四川省)參軍。雖然祖、父兩代都沒有做過較大的官,但韋家卻是關隴大族,韋氏也算是出身名門了。韋氏不但聰明美麗,而且好勝心極強,性格果斷有主見,這正是李顯的個性中所缺少的。韋氏初進英王府做女官,就很得李顯的寵愛。被立為王妃後,李顯對她言聽計從。這情形,倒與高宗跟武則天的情形頗為類似。高宗晚年,李顯被立為太子,韋氏也水漲船高,成為太子妃。高宗病死後,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尊母后武氏為皇太后,封韋氏為皇后。

李顯排行第三,所以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當上皇帝,何況兩個哥哥先後被立為太子,結果都沒有登上帝位就被廢黜。現在,他真的做起了至尊無上的天子,心情十分興奮。韋氏也是如此。中宗即位後,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立即從一名小官一躍而升為豫州刺史,充分應驗了「一人榮貴、全家高升」的老話。但韋氏仍不滿足,在她的要求下,中宗又準備升韋玄貞為侍中。中書令裴炎不同意,他覺得韋玄貞並無大功,只是以皇后父親的身份一下子晉陞高位,未免太快了一些。他向中宗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中宗不聽。裴炎再三勸諫,惹得中宗火起,怒道:「我是天子,只要我願意,就是把天下送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裴炎聽了,心想自己身為首相,倘若中宗真這樣做了,萬一太后怪罪下來,擔當不起,便把中宗的話去告訴了太后武則天。結果,中宗立即被武后廢黜皇帝位,改封為廬陵王。中宗還愕然問道:「我有何罪?」武則天說:「你想把天下讓給韋玄貞,還能說無罪?」中宗這才明白過來,登時無言以對。這樣,中宗只做了40多天的皇帝。韋氏怎麼也沒想到,皇后的寶座還沒有坐熱,就被拉了下來。

李顯和韋氏被幽錮在宮中,失去了人生自由,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等家屬則被流放到嶺南。李顯心情鬱悶,終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韋氏精明而堅定的性格在逆境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她經常教導安慰李顯說:「現在保命要緊,你絕對不要流露出絲毫怨恨的表情,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我們應該好好忍耐,等待機會,我不信將來永無出頭之日。」

3個月後,武則天下令將廬陵王李顯一家流放到均州(今湖北鄖陽)。還沒走到均州,在半路上又接到詔書,要他們再遷到房州。房州地處武當山,縣城只有幾百戶人家,既貧瘠又閉塞。李顯一家人到這裡後,待遇也不好,過著凄苦的生活,還時時擔心會有大禍臨頭。

不久,傳來李勣的兒子徐敬業以「匡複唐室」為號召、興兵造反的消息,李顯更加驚恐不安。房州刺史也受命加強了對李顯的監視,朝廷三天兩天都有特使來到房州,顯然是擔心李顯與徐敬業勾結叛亂。李顯生怕武則天借故處死自己,日夜憂懼不安,甚至想自殺一死了事。韋氏很是生氣,怒氣沖沖地訓斥丈夫道:「你這樣懦弱無用,將來怎能成大事?」接著,她分析了局勢:「依我看,徐敬業如能得勝,我們的性命就難保;如他兵敗,我們倒還有生路。」

這時的韋氏已經懷孕,但一家人的吃穿漱洗還得由她一人操勞,生活過得十分辛苦。但她卻一直相信艱難的處境總會過去,將來總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一方面說明了她天性樂觀,但也流露出與眾不同的野心。此時的韋氏,不僅是李顯的賢內助,還是李顯的主心骨,「備嘗艱危,情愛甚篤」(《資治通鑒·卷二百零八》)。

兩個月後,徐敬業兵敗身死,一切重新安定下來,李顯和韋氏總算放下了心上的一塊石頭。不久,韋氏生下一個女兒。堂堂皇子落難,竟然連嬰兒用的衣物都沒有一件,李顯便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女兒裹用,順便替女兒取小名為「裹兒」。生於患難之中,又是父母親自抱養長大,這個小女孩自然特別受到李顯和韋氏的疼愛,她就是後來的安樂公主。

韋氏的期望果然沒有落空,武則天經過權衡,最終還是決定將皇位傳給兒子,並派人去房州接李顯一家回京。李顯被放逐十餘年,時時為性命擔憂,猛然間峰迴路轉,被風光地接回洛陽。他重新見到武則天后,心中又是畏懼又是激動,竟然跪伏嗚咽,泣不成聲。

從房州召回後,李顯重新被立為皇太子,韋氏也被立為太子妃,她的內心開始再度充滿渴望。經過了前面太多的苦難後,韋氏已經變得極有心計,開始懂得在朝中暗結勢力。當時朝中有幾個人最有權勢:一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太平公主,其次是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再次是武則天的兩個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另外還有一人,是武則天所信任依賴的貼身女官蘭台令史上官婉兒。

韋氏冷眼旁觀,看清形勢後,便勸李顯盡量親近討好太平公主,以增強自己的實力和資本。太平公主本來就是李顯的親妹妹,這對李顯來說倒還不算困難。

在極力討好太平公主的同時,韋氏還主動與武氏兄弟結成姻親,她將長女永泰公主嫁給武承嗣的兒子魏王武延基,幼女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如此一來,就同武氏兄弟成為了一家人。

但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令李顯和韋氏悲痛的事。李顯與韋氏所生的兒子邵王李重潤風神俊朗,孝友好書,與妹夫武延基性情相投,引為知己。兩個年青人經常在一起議論朝政,很看不起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以男色侍奉武則天,在外趁機招權納賄的行為,說到激憤之時,還說總有一天要殺死這兩個人。結果,這些話被張氏兄弟知道了。其實,李重潤和武延基任何一方,都代表著不可小覷的勢力,如果張氏兄弟會做人,應該主動去與其結盟,這樣才能為將來武則天死後留下保命的資本。但這兩個面首毫無政治頭腦,恐慌之下,便向武則天告狀,誣陷李重潤與武延基想謀反。武則天也不問青紅皂白,下令將李重潤、武延基以及永泰公主杖死。李顯韋氏親眼看一對兒女被活活打死,卻不敢求一句情,內心的痛苦和恐懼可想而知。武承嗣因兒子慘死,不久抑鬱病死。

一樣醉心於權力的韋氏,雖然恨武則天入骨,但內心深處卻相當佩服婆婆的手段和才幹。她經常想:「阿武能做的事,我為什麼不能做呢?」她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當然,她更希望像婆婆那樣,有朝一日能成為君臨天下的女皇。

又過了5年,多年的苦媳婦熬成了婆,韋氏終於登上了皇后之位。韋氏先是學武則天的樣子,中宗上朝時,她就坐在帝座斜後方的帳幕中垂簾聽政。中宗一向對她敬愛有加,當然言聽計從。大臣桓彥范上書反對,奏道:「伏見陛下每臨朝聽政,皇后必施帷幔,坐於殿上,參聞政事。愚臣歷選列辟,詳求往代,帝王有與婦人謀及政事者,無不破國亡家,傾朝繼路。以陰乾陽,違天也;以婦凌夫,違人也。違天不祥,違人不義。《書》稱『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干政也。伏願陛下覽古人之言,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