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洪水」與「野獸」之間:蔡元培的圈子

蔡元培執掌北大後,主張兼容並包、學術自由,不同專業、不同立場、不同資歷的學者專家都請來北大,陳獨秀、李大釗、李四光、胡適、章士釗、梁漱溟、辜鴻銘……人稱蔡元培是「古今中外派」。

蔡元培

曾用名:蔡振、周子余

出生地:浙江紹興山陰縣

生卒年: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婚姻狀況:三次婚姻,元配是包辦婚姻不幸福,於是就有了後兩次現代婚姻的嘗試

職務:北京大學校長

主要成就: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

名言: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梁漱溟

出生地:北京

生卒年: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

婚姻狀況:兩次婚姻

主要成就:中國最後一位儒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鄉村建設運動實踐者

代表作:《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

名言:我願終身為華夏民族社會儘力,並願使自己成為社會所永久信賴的一個人

章太炎

曾用名:章絳

出生地:浙江餘杭

生卒年: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

婚姻狀況:三次婚姻,三婚時已經75歲高齡

身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樸學大師

學生:當時北京大學有名的教授,大多出自於章太炎的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魯迅、沈兼士等。章太炎為人戲謔,以太平天囯為例,封黃侃為天王,汪東為東王,朱希祖為西王,錢玄同為南王,吳承仕為北王

主要成就: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

代表作品:《章氏叢書》、《章太炎醫論》

黃侃

曾用名:初名喬馨,庠名喬鼐,後更名侃,字季剛。晚自署量守居士

出生地:成都

生卒年:1886年4月3日~1935年10月8日

身份:語言文字學家

老師:章太炎、劉師培

學生:范文瀾、金毓黻、楊伯峻、龍榆生、陸宗達、殷孟倫、程千帆、潘重規、徐復等

主要成就:與章太炎並稱「章黃之學」

代表作:黃侃去世時年僅50歲,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

馬一浮

曾用名:馬福田

出生地:浙江紹興

生卒年:1883年~1967年

婚姻狀況:一次婚姻

評價:儒釋哲一代宗師,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周恩來稱其為「我國當代理學大師」

主要成就:從1912年或1913年起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他一直在杭州,孑然一身,身居陋巷,潛心研究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文化

代表作品:《泰和會語》、《宜山會語》、《爾雅台答問》、《馬一浮篆刻》等

蔣廷黻(1895~1965):歷史學家,民國時期外交家,台灣某研究院院士。湖南寶慶人。就讀於派克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歷任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1935年以非國民黨員的學者身份參加國民黨政府,任行政院政務處長,從此離開清華大學從事外交事務,1945年被任命為中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張伯苓(1876~1951):近代著名教育家,南開大學的創辦人,天津人。曾在北洋水師學堂學習,成績優異,畢業時正逢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大敗,遂萌生退意,轉而投身教育。先後辦有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等,西南聯大時是三位校長之一。1938年加入國民黨,歷任國民參政會副議長、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等職,1951年逝世於天津。因倡導奧林匹克運動,有「中國奧運第一人」之譽。

⊙蔡元培執掌北大後,主張兼容並包、學術自由,不同專業、不同立場、不同資歷的學者專家都請來北大,陳獨秀、李大釗、李四光、胡適、章士釗、梁漱溟、辜鴻銘……人稱蔡元培是「古今中外派」。

⊙清朝末年,馬敘倫去拜訪蔡元培,看見蔡元培大冬天裡只穿著單薄的棉袍,凍得發抖、流鼻涕,一問,原來是把棉衣送人了。

⊙蔡元培待人很客氣、隨和,別人有什麼請求,蔡很難置之不理,經常有人請蔡寫職業介紹信,蔡立刻就寫。不過,政府要員們一看是蔡寫的介紹信,反而置之不理。

⊙北大有一排教員休息室,人稱「卯字型大小」,這裡聚集了一批北大文科的著名教授:陳獨秀、朱希祖、胡適、劉半農、劉文典,以及校長蔡元培。奇特之處是,這些人都是屬兔的,老中小兔子齊全。

⊙黃侃愛罵人,看誰都不順眼,在北大,他把和蔡元培比較親近的教授都稱做「曲學阿世」,即給蔡元培拍馬屁,所以這些人他都罵。久而久之,「阿世」就成了去校長辦公室的代名詞,誰去見了一趟蔡元培,就說「本人今天阿世了一次」。

⊙黃侃是湖北人,陳獨秀是安徽人。早年在日本時,陳獨秀說湖北沒出過什麼文化名人,黃侃憤憤不平:「安徽出了很多人物,未必就是足下,湖北沒出什麼人物,未必就不是我!」後來兩人又同在北大任教,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批孔教、宣傳新文學,黃侃則使勁攻擊新文學,宣稱「八部書外皆狗屁」。

⊙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魯迅、周作人等聚集在《新青年》周圍,劉師培、黃侃、陳漢章、馬敘倫等則成立《國故》月刊社,相互唱對台戲。

⊙《新青年》倡導白話文,剛創辦時,不受關注,錢玄同和劉半農就聯手演了一出「雙簧戲」:錢玄同演「白臉」,猛烈攻擊《新青年》,並憑空推出正大紅大紫的林紓為反對派領袖;劉半農演「紅臉」,痛斥錢文,並罵林紓為「桐城謬種」。林紓見了大動肝火,接連在上海報紙上發表長文怒斥劉半農,就在這罵聲中,《新青年》自我炒作目的也就達到了。

⊙民國時大學的國學部入學試題,一般都在題目下註明「文言、語體不限」,但有兩家例外,一是北京大學,胡適規定,「限用語體」,即白話文字;二是南京中央大學,黃侃在這裡任教,特別規定「限用文言」。

⊙清朝末年,陳獨秀在上海加入愛國協會,天天和楊篤生等試驗炸藥,蔡元培也常去參加。

⊙1919年,陳獨秀的兒子延年、喬年來北大看望他,但他們不被允許直接進家,而是像其他人一樣,各自準備一張名片,上書「拜訪陳獨秀先生」,下署名號,方得見。

⊙北大學生畢業時,師生在一起照相留念,老師們坐在前一排,學生們站在後邊。陳獨秀恰好和梁漱溟坐在一起。梁很謹慎,把腳收在椅子下面;陳很豪放,把腳一直伸到梁的前面。相片出來以後,陳獨秀一看,說:「照得很好,就是梁先生的腳伸得太遠了一點。」學生說:「這是先生您的腳。」陳仔細看過,哈哈大笑。

⊙陳獨秀和蔣夢麟都是前清秀才,秀才分兩種:考八股時進的秀才,稱為八股秀才;後來八股廢掉,改考策論,則稱策論秀才。在時人看來,策論秀才不如八股秀才「值錢」。一次陳問蔣:「你那個秀才是什麼秀才?」蔣答:「策論秀才。」陳大笑:「那你這個秀才不值錢,我是考八股時進的八股秀才。」蔣連忙作揖:「失敬,失敬。」

⊙陳獨秀和蔣夢麟有一個相似的習慣,吃飯性急,總是先上來什麼菜就使勁吃什麼,等到好菜、大菜端上來時,兩人已經吃飽了。人笑這倆是「同病相憐」。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提出了「兼容並包」的辦學宗旨,他聘請怪傑辜鴻銘為北大英文系教授。有人表示難以理解,蔡元培說:「我請辜鴻銘,因為他是一位學者、智者和賢者,絕不是一個物議沸騰的怪物,更不是政治上極端保守的頑固派。」

⊙國會與學生間不斷有衝突,國會準備彈劾北大校長,學生們便發動示威遊行,高舉畫著豬玀的旗幟,大罵國會。辜鴻銘既看不起學生,也看不起國會議員,對蔣夢麟說:「你相信民主,這實在是民狂!」

⊙熊十力曾有怪病,不能坐、只能整天站著,大冬天不能穿皮毛衣服。

⊙20世紀30年代,學術界將熊十力、梁漱溟和馬一浮稱為「三聖人」。熊的學問做得很出色,性格卻怪得出了名。他說胡適提倡科學,科學知識卻不如他;馮友蘭不認識字;金岳霖的學說是「我論」。有一次,梁漱溟為學問方面的事,與熊發生了爭論。熊脾氣大,喜歡罵人、打人。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