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霸」傅大炮:傅斯年的圈子

傅斯年人稱「傅大炮」,不僅代表其為了真理敢罵領袖,而且也說明其對圈子外的人也相當之排斥。

傅斯年

綽號:孔子之後第一人、傅大炮、北大功狗

出生地:山東聊城

生卒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職務:歷史學家、學術領導人,曾代理北大校長

早年最得意的事:五四運動學生領袖、胡適初進北大時的保護人

主要成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人、所長

名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蔣夢麟

曾用名:蔣夢熊

出生地:浙江餘姚

生卒年:1886~1964

畢業學校: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職務: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主要成就:在北大的「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為西南聯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在西南聯大的「不為」,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強強聯合」

代表作品:《西潮·新潮》、《中國教育原理之研究》

名言:對本國文化了解愈深,對西方文化了解愈易

俞平伯(1900~1990):浙江吳興人,學術名門之後,與傅斯年是同學,文學家、紅學家,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創始人,歷任北大、清華等校教授。

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研究者,民國最負盛名的讀書種子之一。畢業於清華大學,主要著作有《談藝錄》、《管錐編》、《圍城》等,後人稱他的學問為「錢學」。

劉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國學大師,莊子研究專家,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安徽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等,早年熱心革命,曾任孫中山秘書,後來專心學問,成績斐然。

吳宓(1894~1978):陝西涇陽人,清華畢業,留學哈佛,與陳寅恪、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曾參與創辦清華大學國學院,學衡派代表人物,紅學家,中國比較文學之父。在男女情事上,有「情聖」之稱。

潘光旦(1899~1967):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民族學家,江蘇寶山人(今屬上海)。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美國,回國後曾在多家大學任教授,歷任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大教務長、社會學系主任,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參與籌辦新月書店,譯有性學名著《性心理學》,與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被稱為「清華四大哲人」。194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歷任常委、中央委員。

梅貽琦(1889~1962):天津人,長期擔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長等職,人稱清華大學的終身校長,名言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馮友蘭(1895~1990):河南南陽人,著名哲學家、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歷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哲學系主任,著有《中國哲學簡史》等。

⊙1919年冬,傅斯年、俞平伯結伴到英國留學。俞在英國待了還不到一個月,就鬧著要回國,偷偷溜走,傅追到法國馬賽,都沒能勸回老同學。與俞相反的是,傅剛到英國,就開始在北京《晨報》每日連載《英倫遊記》,充當英國留學專家。

⊙聯大文法學院設在雲南蒙自,聯大同學初到蒙自時,男生多西裝革履,當地兵士以為是中央要員大駕光臨,常向他們立正敬禮,弄得他們啼笑皆非。蒙自又產藤杖,價廉物美,聯大學生人各一支,神氣十足。女同學都取道香港,海防由滇越鐵路入滇,從香港帶去的奇裝異服,尤使當地人民感到驚異,甚至有頑童包圍女生,仰視旗袍之內,是否尚有衣褲,其風氣可想而知。

⊙1945年12月間,西南聯大學生因反內戰活動而與當地軍警發生衝突。時任北大代理校長的傅斯年趕過去,見到對慘案負有直接責任的關麟征,劈頭便說:「從前我們是朋友,可是現在我們是仇敵。學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殺害了他們,我還能沉默嗎?」

⊙俞平伯前後留過兩次洋,第一次待了不到一個月,有說俞是因為不習慣過洋人的生活,有說俞是因為捨不得家裡的嬌妻。第二次是以考察教育的名義去美國,待了四個月,回來時「西裝革履,手持stick(拐杖),一副翩翩洋少的氣派」。

⊙傅斯年主持史語所,曾購進清代所藏內閣大庫檔案,費錢不少,但在整理的過程中傅斯年卻有一些失望,覺得價值不大。傅對李濟說:「沒有什麼重要的發現。」李濟問:「什麼叫重要發現?難道說先生希望在這批檔案內找出滿清沒有入關的證據嗎?」傅聽了大笑。

⊙傅斯年讀書極雜,在英國和德國留學時,他修過實驗心理學、概率論數學等,在愛因斯坦的研究生講習班上還學習了一陣子相對論,又關心西藏,聽了西藏學的課程。有一次,大家發現他的書包特沉,打開一看,原來裝著一套三大卷的《地質學》。

⊙北洋當政時期,一個美國外交官問蔣夢麟:「北京政府的前途究竟怎麼樣呢?」蔣回答:「它會像河灘失水的蚌,日趨乾涸,最後只剩下一個蚌殼。」

⊙1929年,蔣夢麟任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後來因為中央大學校長換人和勞動大學停辦兩事,被迫辭職。吳稚暉來看蔣,說:「你真是無大臣之風。」意思是說教育部長應該多管國家大事,校長換人、學校停辦之類小事,不應該太較真。

⊙蔣夢麟十八九歲時去參加科舉,考中了秀才,按慣例,秀才去拜見老師,要包一個一百元的紅包,稱「贄敬」。蔣家不是很富裕,於是跟老師討價還價,最後打了個對摺。

⊙1908年,蔣夢麟赴美國留學,上船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理髮店剪辮子。蔣回憶說:理髮匠「抓住我的辮子時,我簡直有上斷頭台的感覺,全身汗毛直豎。咔嚓兩聲,辮子剪斷了,我的腦袋也像是隨著剪聲落了地」。

⊙蔣夢麟回憶說: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那時候當大學校長真是傷透腦筋」。政府常常拖欠學校的經費,學生們則老搞運動,每次遊行、示威時,大家都找校長,不是讓他幫助學生,就是讓他幫助政府。以至於「每次電話鈴聲一響,他就嚇一跳」。

⊙1926年,蔣夢麟聽說自己上了張宗昌的「死亡黑名單」後,趕緊逃到了東交民巷六國飯店,以避風頭。蔣對美國使館的朋友說:「我天天叫喊打倒帝國主義,現在卻投入帝國主義的懷抱來尋求保護了!」

⊙1941年底,西南聯大學生遊行,發起「倒孔(祥熙)運動」。第二天學校召集大會,校長梅貽琦和蔣夢麟都發了言。梅說:「昨天,我和蔣先生一直都在跟著你們,唯恐你們出事……現在是戰爭時期,你們不能老是這樣。」蔣發言時說:「不能再鬧了,要是再這樣鬧下去,我們學校就得關門。那還不如我現在關門,自己把學校牌子給摘下來。」

⊙1944年3月,孔祥熙到雲南大學演講,大講孔氏家譜,說孔家從來不想做官,他之所以在政府中任職,實在是不得已。學生們聽了,一陣噓聲,現場一團亂,校長蔣夢麟幽默地說:「因為同學們都想瞻仰孔院長的風采,有些人看不到院長,所以秩序亂一點。」

⊙蔣夢麟回憶:白話文流行後,北大校園裡的匿名揭帖忽然多起來了,因為以前或者寫打油詩或者寫韻文罵人,總需要有古文底子,但用白話文罵人,很容易,阿貓阿狗都會寫上幾句。

⊙蔣夢麟是浙江餘姚人,父親曾經自己打造了一艘輪船,但一下水就沉,改造了幾次都是同一結果。有人告訴他蒸汽機和洋人輪船的事情。父親聽了,才徹底放棄,決心把這個夢想交給兒子去實現,於是讓兒子去接受現代教育,學習洋人的秘訣。

⊙抗戰時,國民黨政府到處抓壯丁,抓來的壯丁因得不到足夠食物,不是餓死就是病死;死去的壯丁甚至得不到好的掩埋,屍體被野狗吃掉。這些情況經蔣夢麟舉報給軍事最高當局,負責兵役的大員被依法處決,軍政部發布公文稱:「某處生病壯丁,已送醫院治療;某處被狗吃過的壯丁屍體,已經掩埋。」蔣夢麟大怒:「人都被吃完了,還掩埋什麼!」

⊙張伯苓很務實,辦教育也是如此。經濟學家何廉談話中極力強調統計的好處,張伯苓問:「你用這些數字幹什麼?你想發現什麼?」何回答:「我的統計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用科學方法復興中國。」張不客氣地說:「如果你要想知道我們能在中國做什麼,我覺得所有的事我們都可以做,而無須去精研這些數字。例如,我們想從城裡修一條公路到校區,難道也需要統計調查嗎?」

⊙很多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年輕博士都認為南開的辦學理念太土、太保守。有一次,張伯苓問人類學學者李濟:「告訴我,人類學的好處是什麼?」李回答:「人類學什麼好處都沒有。」第二年,李就離開了南開。

⊙張伯苓問蔣廷黻:「你知道在中國選擇領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