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國的學校,蔣家的兵:請叫我校長

蔣介石用人,總要多少有點光榮的革命歷史,像前北洋舊官僚,不敢亂用;黨內與蔣有夙怨的如左派、共產派、西山派、汪胡派,蔣均敬而遠之,存有戒心。蔣的嫡系主要分三支:黨務系統靠CC系,軍事力量靠黃埔系,政務人員靠政學系。

陳其美

綽號:楊梅都督

出生地:浙江湖州

生卒年: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

身份:民國第一任滬軍都督、青幫頭目、蔣介石的結拜大哥

個性特點:性情豪放,以「四捷」著稱,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常出入於酒樓、茶館、戲院、澡堂、妓院

主要經歷:辛亥革命中組織敢死隊;策劃刺殺陶成章;參與「二次革命」、護國戰爭

張群

出生地:四川成都

生卒年:1889年5月18日~1991年12月14日

畢業學校:保定陸軍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身份:早期同盟會員,蔣介石的把兄弟、心腹幕僚

職務:歷任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總參議、上海市長、湖北省府主席、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四川省府主席

名言:我們做幕僚的,好比是主人的廚子,不能講自己會做什麼菜,而是要看主人願意吃什麼菜

同僚評價:(張群)只能呼為蔣之使女而不得稱為如夫人,以如夫人尚有恃寵撒嬌時,而張並此無之,唯知唯唯諾諾,欲如何便如何,無一絲違抗

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生,歷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匪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

何應欽(1890~1987):貴州興義人,黃埔系二號人物,早期同盟會員,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總教官、教導團團長,抗戰中任第四戰區司令官、中國陸軍總司令,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解放戰爭時任國防部長,後去台灣。

李根源(1879~1965):雲南騰衝人,國民黨元老,新政學系代表人物,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隱居蘇州時期,人稱「山中宰相」。

陳誠(1898~1965):浙江麗水人,保定軍校畢業,黃埔系的骨幹將領,後又組建黃埔系中的土木系,歷任湖北省府主席、第六戰區司令官、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做到副總裁。

胡宗南(1896~1962):浙江寧波人,黃埔一期生,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抗戰時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有「西北王」之稱。

顧祝同(1893~1987):江蘇漣水人,畢業於保定軍校,曾任黃埔軍校教官,黃埔系八大金剛之一,抗戰期間任第三戰區司令官,兼江蘇省府主席,國民黨軍政高層中的「軍中聖人」。

張治中(1890~1969),安徽合肥人,保定軍校畢業,黃埔軍校軍官團團長,歷任國民政府第五軍軍長、第四路軍總指揮、第九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主席、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重慶談判中的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

湯恩伯(1898~1954):浙江武義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歷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首都衛戍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等。

陳布雷(1890~1948):浙江餘姚人,蔣介石的高級幕僚、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人稱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國民黨第一支筆」。

⊙蔣介石用人,總要多少有點光榮的革命歷史,像前北洋舊官僚,不敢亂用;黨內與蔣有夙怨的如左派、共產派、西山派、汪胡派,蔣均敬而遠之,存有戒心。蔣的嫡系主要分三支:黨務系統靠CC系,軍事力量靠黃埔系,政務人員靠政學系。

⊙蔣介石的黃埔學生宋希濂總結說:「蔣介石用人的標準第一是親戚,第二是同鄉,第三是學生。而他真正給以軍權的,主要還是親戚和同鄉。」

⊙陳其美做了滬軍都督後,蔣介石從日本回國,擔任滬軍第五團團長,這時黃郛任第二師師長。三人結拜為把兄弟,陳是大哥、黃是二哥、蔣最小。

⊙陳其美是蔣介石過鐵的把兄弟,民初革命中,有陳的地方就有蔣的身影。1915年2月,陳其美從日本回上海策劃反袁起義,送別時,蔣對陳說:「此去萬一不幸而為袁氏所害,余當為兄之第二化身,以成未竟之志!」一年後,陳其美在上海被暗殺,蔣便以陳的「第二化身」自勵。

⊙蔣介石一生有「三不知」:一不知官職有多少;二不知手令寫了有多少;三不知結拜兄弟有多少。

⊙民國時,有首打油詩這樣評價國民黨政權:子向父宣誓,弟對兄效忠。翁婿成搭檔,父子共掌兵。親家正副手,叔對侄下令。同窗為閣僚,連襟同理政。同鄉隨左右,君臣是師生。

⊙李根源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的早期會員,回國後在雲南講武堂做監督、總辦多年,後來的滇軍將領多是李的學生。辛亥革命後,蔡鍔做了雲南都督,李任副都督。李根源長了一臉麻子,自詡是「智珠粒粒」,每一粒麻子都是智慧的結晶。

⊙政學系可說內有宰輔,外有封疆。政學系的成員沒有小官,都是一批做大官、享厚祿的「治世能臣」的組織。政學系形成於北洋時期,以谷鍾秀、張紹曾為領袖,後期以李根源、楊永泰為中堅,奉黃郛、張群為領袖,以《大公報》為喉舌,又結交受到黃埔系和CC系排擠的政客、軍人如劉鎮華、黃紹竑、熊式輝、吳鼎昌、張公權、陳儀、沈鴻烈等。

⊙1928年,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後,楊永泰為蔣介石獻上一條妙計,只有短短的十二個字,卻奠定了蔣氏的江山:「軍事化整為零,財政化零為整。」具體辦法是:以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集團;以政治方法解決閻錫山集團;以軍事方法解決桂系集團;以外交方法對付奉張集團。唐德剛稱之為「隆中對」。

⊙據王柏齡回憶,黃埔軍校初建時,下級幹部十分之二來自保定軍官學校,十分之六是王從雲南講武堂推薦過來的。王是蔣介石在保定軍校的同學,後來一起留日學習軍事,黃埔軍校建立後,任軍校教授部主任。

⊙蔣介石和張群在保定軍校時認識。1907年初,兩人都被選派到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期間,蔣介石和張群結為最要好的朋友,張群說:「蔣介石和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自保定時代以來就很投契。」張群原本想學習步兵,聽了蔣的話,中途改學了炮兵。

⊙1932年3月,在賀衷寒、滕傑、康澤等籌划下,大名鼎鼎的特務組織藍衣社成立,奉蔣介石為社長。設中央幹事九名,為最高領導機構,康澤為幹事,又任宣傳處處長;戴笠則是三名候補幹事之一,不久即任特務處處長。

⊙蔣介石屬於晚輩,資歷淺,蔣當校長,很多人都有不滿。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的參謀長陳翰譽公開宣稱:「(許)總司令不聽我的話,老信任介石,叫他去辦軍校,其實總司令自己辦最好。」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鄒魯則說:「我們高等師範很好,只要加強軍訓就可以文武雙全,又何必另外辦一個軍校呢!」

⊙王柏齡是蔣介石在軍校倚為心膂股肱的人物,據說王能力平庸,又抽鴉片,經常不在學校,有事也找不著,蔣便轉而倚重於何應欽。何先任軍校總教官,教導團成立後,便任教導團團長。

⊙北伐前夕,軍校教育長方鼎英,苦於學校內的派系鬥爭,向蔣介石請求辭職。蔣不許,答覆說:「這好辦,政治問題可找國民政府代主席譚組庵(延闓)先生,黨派問題可找中央黨部代主席張靜江先生,你只負此外的一切責任好了。」並派方鼎英以教育長兼任代校長。

⊙1925年1月25日,青年軍人代表會推舉蔣先雲、曾擴情、賀衷寒、何畏能四人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籌備會,這便是黃埔系內左派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的由來。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後,右派勢力在戴季陶的領導下,迅速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以戴季陶、王柏齡、陳誠、賀衷寒、繆斌等為首,後來著名的胡宗南、吳鐵城也屬於這一派。

⊙1926年初,蔣介石宣布解散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隨即成立了黃埔軍校同學會,蔣親自任會長,由曾擴情代理會長,至此,黃埔系才真正為蔣所有。

⊙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正式名稱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關於校長的最初人選,說法不一,有人說孫中山最先指定的是許崇智,有人說是程潛,而以蔣介石、李濟深為副校長。但蔣不願居於人下,中途跑回了上海,後來張靜江、戴季陶出來說情,孫中山便派蔣為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黃埔軍校校長。

⊙復興社有所謂「十三太保」,真正的台柱是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戴笠四人。康澤後來組織了「別動隊」,人稱「御林軍」、「天子門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