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北上的華南虎:沒了老大的粵軍團

廣東人在民國歷史上是很活躍的一群,廣東是孫中山革命的根據地,廣東革命人氏甚多,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陳炯明等等;廣州也是民國政治活動的中心之一,孫系革命黨人曾在廣州建立政權,黃埔軍校也是在廣州成立,國民黨的聯俄聯共活動也主要是在廣州。

粵籍人氏活躍於北洋政府中的也有不少,如唐紹儀、伍廷芳、梁士詒、王寵惠、羅文干、葉恭綽等,做到北洋政府總理的也不乏其人。

陳炯明

出生地:廣東海豐

生卒年:1878年~1933年9月22日

畢業學校:廣東法政學堂

職務:民國後任廣東副都督、都督、護軍使,廣東非常政府時期的陸軍部長、粵軍總司令

身份:廣東軍政元老

主張:聯省自治

爭議:與孫中山的分分合合,曾炮轟孫中山總統府

陳濟棠

綽號:南天王

出生地:廣東防城(今廣西防城港)

生卒年: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

畢業學校:廣州陸軍小學,廣東陸軍速成學堂

職務:曾任欽(州)廉(州)警備司令,後主政廣東多年

鄒魯(1885~1954),廣東大埔人。年輕時積極革命,與陳炯明是廣東法政學堂同學,同為清朝廣東咨議局議員,國民黨元老。曾創辦廣東中山大學,任校長,著有《中國國民黨黨史》、《回顧錄》等。

汪精衛(1883~1944),本名汪兆銘,廣東佛山人,老同盟會員,孫中山「總理遺囑」執筆人,國民黨三巨頭之一(另兩人為胡漢民、蔣介石),國民黨副總裁。東京法政大學畢業,抗戰時投降日本,組織汪偽政權。

吳稚暉(1865~1953),江蘇武進人,國民黨元老、教育家、書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

王寵惠(1881~1958),廣東東莞人,法學家,近現代中國法學的奠基者之一,外交家。畢業於天津北洋西學堂(今天津大學),留學耶魯,第一個將《德國民法典》翻譯成英文的人。革命元老,學者型官僚的代表,曾任孫中山臨時政府外交總長、袁世凱時的司法總長、「好人政府」時的國務總理,國民政府時又歷任司法部長、外交部長、代理行政院長等。

李濟深(1885~1959),生於廣西梧州。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粵軍元老,曾任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黃埔軍校副校長、廣東省府主席等等。

⊙孫中山從南洋到東京後,找到楊度讓他加入同盟會,楊沒答應。臨別分手的時候,孫說:「我已經說得口乾舌燥,但你還是不答應。到底誰的主張正確,就讓時間去證明吧!」楊說:「我有一個朋友,跟你的主張一致,我為你引見一下,你們倆肯定能相得益彰!」楊要介紹的不是別人,就是黃興。

⊙1914年7月8日,國民黨流亡人士在東京組建中華革命黨,孫中山為總理,陳其美為總務部長,張靜江為財政部長,居正為黨務部長,胡漢民為政治部長,許崇智為軍務部長。在成立大會上,孫中山指定陳其美和居正為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宣誓入黨。

⊙孫中山與譚延闓、許世英、劉成禺等遊玩韶關南華寺,見一尊佛象殘損,孫中山說:「這僧立志數十載,而軀殼如此可憐。」劉成禺開起玩笑:「孫先生醫術高明,何不治治?」譚延闓接著說:「孫先生專長在小兒科,這佛是成年人了,而且既然已死,何必再救活他?」許世英說:「先生之志在於起生民,死者當受其賜。」

⊙孫中山宣揚「三民主義」,有一段關於民權主義的內容,鄒魯不是很懂,就去問孫中山。孫拿起筆,立即把這一段全部塗掉。鄒不解,孫說:「三民主義的學理雖然非常深奧,卻要使凡識字的人,個個都能看得懂。假使你都看不清楚,那麼看不懂的人,就不知要有多少。所以全部刪去。」

⊙陳炯明拿下廣西後,讓莫紀彭馳書向孫中山告捷,並令他一定要引用韓信的「拾代如遺,偃齊猶草」典故。這是,陳炯明以「韓信」比喻自己,以「代」為粵,以「齊」為桂,而把孫中山比作「劉邦」。

⊙1909年,廣東咨議局成立,丘逢甲是副議長,鄒魯和陳炯明是議員,第二年初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政府查到鄒和陳是革命黨人,到咨議局來抓人,丘逢甲說:「陳某鄒某是我最信任的,假使他們是革命黨,那麼我一定也是。如要捉人,請先從我捉起!」陳和鄒因而得以躲過。

⊙黃埔軍校初建時,經費緊張,需要去找把持廣東財政的軍閥們要,常常是第二天的伙食費,到前一天晚上時才有著落。廖仲愷為了籌軍費,每晚都是凌晨兩三點才回家,對夫人何香凝說:「我非常受氣,天天晚上都要去會楊希閔、劉震寰,等他們把煙(鴉片)燒完,然後我才能向他們說話,借款來辦黃埔軍校。」

⊙民國元年,南北和談時,袁世凱想拉攏陳炯明,來趕走廣東都督胡漢民,問廣東代表鄒魯的意見如何,鄒回答:「政府如有意重用陳炯明,現在庫倫獨立問題正緊急,不妨派他去專辦這件事。」

⊙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孫非常憤怒,北伐前,吳稚暉代陳向孫求情,孫說:「人人可恕,陳炯明不可恕。」吳聽了立即跪下,說:「此事關係北伐前途,先生不答應,我就不起來。」孫才同意原諒陳炯明,但要求陳寫一份悔過書。

⊙1921年4月,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陳炯明不悅。後孫再三向陳說就職後即率軍北伐,成敗均不回粵,陳無話可說,答應5月5日請孫中山宣誓就職。中山先生笑曰:「我是廣東總統,競存(陳炯明字)是廣東皇帝。皇帝開了金口,我遵命就是。」

⊙1923年初,滇、粵、桂聯軍打著孫中山旗幟,反攻廣州,驅走陳炯明。一時間,廣州出現了13個省的總司令,如粵軍總司令、滇軍總司令、湘軍總司令、陝軍總司令等,大多總司令都是空頭的,官比兵多,兵又比槍多,腳趾多過槍彈,甚至整個司令部只有兩支土造步槍,火藥槍或是洋槍。哨兵換崗,只是換人不換槍。

⊙廣東軍閥陳濟棠意欲反蔣,先是命他哥哥陳維周到處看風水,找一處龍穴吉地來移葬他們的母親,從而護佑陳濟棠能取代蔣介石得天下。後來又聽信江湖術士之言:機不可失,決然與廣西李宗仁、白崇禧聯合反蔣,不料廣東空軍卻被蔣介石收買,一股腦兒飛往南京,陳至此方悟:原來是這麼個「機」不可失!

⊙陳炯明和鄒魯在廣東咨議局時,一次提出了一項「禁賭案」,但議員投票通過時,很多人因為收了賭商的錢,紛紛投了反對票。鄒魯一怒之下,把投支持票的名單和投反對票的名單,一股腦都交給報館發表,引起軒然大波。

⊙許崇智資歷老,一直是粵軍的主要領導人,地位僅次於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等。許有舊習氣,喜好聲色宴樂,有人在廖仲愷面前說許的壞話,廖回答說:「汝為(許的字)目前既肯革命,大家就不必對他求全責備了。」

⊙陳濟棠聽信其兄陳維周之言,以高價買得花縣芙蓉嶂洪秀全祖墳,安葬其母,說這裡是出天子的聖地。1935年,其兄特地去浙江奉化察看了蔣介石的祖墳,回來後,陳維周興高采烈地對陳濟棠說:「蔣介石的祖墳不如芙蓉嶂的龍勢遠甚。」從而進一步堅定了陳濟棠反蔣的決心。

⊙當陳炯明炮擊廣州總統府時,吳佩孚對此舉很是鄙夷,吳說:「競存(陳炯明的字)太無人格,別人可打中山,競存怎可以打中山?」

⊙1936年,陳濟棠發動反蔣,召集將領在燕廣軍校禮堂宣誓。宣誓前,他先派人在軍校禮堂上方安置一個皮製假人,上書「蔣介石」三字。宣誓前,陳親自唱名,各將領逐一起立,宣讀「余決心效忠黨國,抗日反蔣,擁護陳總司令,以後如違誓言,必遭天譴」。讀畢,即趨至假人之前,舉起一把木劍,向「蔣介石」連刺三劍。

⊙李福林是珠江三角洲的地方軍閥,一直把珠江三角洲看成是自己的地盤。有人告發李的部下在自己的防區里搶劫,李大怒,集合官兵訓話,開口就罵:「契弟,在尼處(這裡)吃,又在尼處屙,要屙就去遠一些啊。」意思是搶劫不是錯,但要搶就去遠一點的地盤啊,別在自己家裡「拉屎」。

⊙有人描述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孫科四人見客的情形:蔣介石會客,客說話,他不說;汪精衛會客,客說一半,他說一半;胡漢民會客,客不說,他說話;孫科會客,則是兩不說話。

⊙1930年,胡漢民被蔣介石幽居於雙龍巷,禁止客訪,許多人都不敢登門,獨有前清遺老冒鶴亭不畏特務監視,經常走訪談詩論學。胡漢民感激不盡,認為是患難之交,在孤獨中感到雪中送炭的溫暖。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投票選舉政府主席,伍朝樞讀票:「發出選舉票十一張,收回選舉票十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