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氣量·鴻門宴疑雲 7.說說劉邦的尿遁

劉邦尿遁,自有他本人和他的一幫追隨者的一番合理解釋,比如他的連襟樊噲,就對這一行為表示了極大的諒解。

劉邦從席間出來後,並沒有直奔廁所,或者象徵性地在裡面轉了一圈就出來了,又或者把樊噲、張良一起叫到廁所里小聲嘀咕了一番。總之他不是真的想尿尿,尿尿只是個幌子。

劉邦對樊噲說的話很有意思:「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我就這麼不辭而別地跑了,合適嗎?你說你都準備撒丫子了,還問這勞什子幹嘛啊?怕沒禮貌,你接茬回去喝酒呀。

樊噲這個曾經「以屠狗為事」的粗人,居然說了一句只有孔子、莊子之類的聖人才能說出來的、極富哲理的至理名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做大事不必顧慮小節,行大禮無須拘執謙讓。我們現在是人家案板上的魚和肉,還何須告辭。劉邦於是心安理得,讓張良留下來替他擦屁股。

張良問劉邦:來前帶什麼禮物了沒有?劉邦說:給項羽帶了白璧一對,給范增帶了玉斗一雙,結果看范增生氣,沒敢獻,你替我給他們吧。於是「置車騎,脫身獨騎」,把駕車的馬解下來(這樣做的目的是比馬拉車快),自己騎了,抄近路回灞上去了。回去不止劉邦一人,後面還有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持劍盾步走」,一溜小跑地跟著,「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路途坎坷啊。

這事也挺有意思的,有意思不是說劉邦怎麼逃跑,逃跑肯定就該是個逃跑的樣兒,怎麼狼狽也不能說丟人。而是有意思在劉邦進獻禮物的時間,既然你帶禮物來了,肯定是想表達一番心意的,那麼為何不在一開始你見到項羽的時候獻呢?那時項羽客客氣氣的,禮物再一呈上,效果肯定更好。即便剛見面時顧不著,或者不方便(當著那麼多人送禮也沒面子),那麼宴席開始前、分賓主落座後你也可以獻啊。你早不獻晚不獻,想溜了才想起來獻,很有意思。這有兩個可能:一是劉邦一直在害怕。雖然看項羽表面上消除了誤會,但劉邦心裡仍舊打鼓,腿肚子保不準一直在打擺子,忘了還帶著禮物了;二是劉邦怕這樣溜了,項羽會怪罪,所以堵下項羽的嘴。至於為什麼想溜時才想起來了,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他想溜了,腦子裡一定是在考慮溜的事,包括怎麼溜,以什麼理由溜,溜完之後怎麼解釋,怎麼才能既溜了還不讓項羽怪罪,等等。

有人對劉邦的表現大加讚賞,說他在如此危險的時候,頭腦還如此清醒,還能冷靜地問樊噲,我這麼溜了好不好,還安排張良進獻禮物,一切都顯得那麼一絲不苟,井井有條。這是把劉邦神話了,他尿遁本身就不是什麼很講究的事。劉邦後來得了天下並不假,但是得天下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除了自身的智力和努力因素,還有機會和命運的因素,很複雜。在這個過程中,劉邦有失策、有失誤、有膽怯、有動搖、有惆悵、有絕望,不是每一步都那麼鎮定自若。

劉邦尿遁,其實就是害怕了。害怕並不丟人,誰還沒有害怕的時候呢?這才說明劉邦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況且劉邦是在別人的軍營,面對的是曾經讓秦朝的王牌部隊都望風披靡的項羽,害怕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依照劉邦的性格,自小辦事活絡,怎麼痛快怎麼著,這樣的人不可能在危險面前表現得大義凜然、臨危不懼,他和那屠狗殺豬、在刀尖上討生活的樊噲還是有區別的。

劉邦也並不是頭腦清楚,人在危險害怕的時候,會表現出一些慌亂,但大腦卻能高速旋轉,比平時要快上不知多少倍,想到的事情也會分外的多。那都是下意識的反應,並不證明其頭腦有多清醒。在我看來,劉邦只一句話很清醒,就是對張良說的:「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你估摸著我跑回我軍大營了,安全了,你再進去獻禮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