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氣量·鴻門宴疑雲 6.被誤會的爆脾氣

在整個鴻門宴中,大家對項羽的行為感到很疑惑。疑惑的原因是:他的表現差強人意,與人們對他的固有印象有出入。或者說,他的做法不符合他的一貫作風。甚至還有人說項羽是個糊塗蛋,所謂的鴻門宴,是一個糊塗蛋在陪著五個明白人喝酒。

其實也怪不得人們有如此想法,因為項羽在整個宴席中不是很活躍,話也不多,對范增的暗示無動於衷,跟不明白怎麼回事似的,對項莊舞劍、項伯護劍的整個過程似乎也毫無反應。只有樊噲闖宴,項羽才驚了一下,「按劍而跽」,問來者何人。但經張良介紹後,項羽便將樊噲引為知己了,又賜酒又賜肉,表現得很客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總之,項羽給人的印象,像是只顧自己喝酒吃肉,並不知道這裡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著什麼事。他像是變了一個人,與之前怒闖邊關、欲掃平劉邦而後快的爆脾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與人們熟知的那個破釜沉舟、力拔山兮的大英雄形象相去甚遠。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正是因為項羽前後對比明顯,行為大相徑庭,我們才不能輕易下結論。人的內心是複雜的,人的脾氣秉性也是複雜的。我們不能憑著對一個人先前的認識,去判斷他以後所做的事。項羽脾氣爆不假,但脾氣爆也不是二十四小時隨時隨地地爆,也不是遇到什麼事都不管不顧地一通亂爆。爆和怒是有原因的,如果沒有刺激到他發爆、發怒的神經,他是不會輕易亂髮的。整天哇呀呀地齜牙咧嘴,那是猛張飛,而且還是唱戲時候的猛張飛,那真實的老張粗中有細的時候多了。

既是這樣,為什麼人家項羽就一定殺字不離口,整天面目猙獰?最起碼得有個讓他發怒的誘因吧?劉邦客客氣氣,面帶微笑,一副巴結討巧的模樣,人家劉邦都那麼大歲數的人了,你忍心向他發火?再說項羽本就是本著睦鄰友好的態度和劉邦喝這頓閑酒的,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兩人也都累了。

其實,細想起來,在整個鴻門宴期間,也不是完全沒有讓項羽發怒的誘因,只是項羽都忍住了,並沒表現出來。可以大致梳理一下:

首先是范增。擠眉弄眼不算,還自作主張,要項莊舞劍,打算幹掉劉邦,這就違背項羽的意志了,因為項羽現在並不想殺劉邦。但范增是自己人,又是項羽的亞父,項羽不好發火,更不好當著外人的面發火。

再就是樊噲闖宴。雖然沒禮貌,但人家是客,也不好發火。再者,和一個下級軍官發火也有失自己的身份。況且這事己方錯誤在先,人家著急也情有可原。

還有就是劉邦尿遁。不辭而別,多少有失禮節,生氣也在情理之中。但項羽的感覺和張良的解釋讓項羽很受用,劉邦是因為怕了,所以逃跑。而且張良還替劉邦進獻了禮物,表示了歉意,也不能再說什麼了。

最後是范增發火。劉邦尿遁前,交代張良給項羽和范增進獻禮物:白璧一雙,玉斗一對。范增把贈給他的玉斗放在地上,「拔劍撞而破之」,一劍就辟成了兩半,然後恨鐵不成鋼地說:「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我跟你這個傻小子就沒辦法共事,你看著吧,將來奪你天下的,一定是他劉邦!

項羽沒發火,范增倒先發火了,這范增七十多歲的人了,遠沒達到從心所欲的境界。范增對項羽出言不遜,罵罵唧唧的,而且還當著張良的面,項羽都沒動怒,這已經相當不錯了。項羽沒動怒,一是范增歲數大了,又是自己的亞父;二是一種寬容。在對待劉邦的問題上,一開始項羽和范增的意見是一致的,後來項羽改了主意,范增一時轉不過彎來,有點牢騷也正常,發點火就發點火吧。

也許在鴻門宴中的表現,才是項羽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溫和、大度。項羽這人還是很講理、很坦誠的,否則也不會在後來和劉邦的對峙中多次中招。特別是鴻溝議和之後,項羽二話不說,帶著人就撤了,多實誠啊。劉邦呢,趁人家撤兵,反守為攻,跟尿遁時的表現有一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