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氣量·鴻門宴疑雲 4.項伯的作用

項羽在聽了曹無傷的彙報後,打算武力討伐劉邦,但他要實現一個什麼樣的目的,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這很關鍵。其實,項羽始終都沒明確說過一定要取劉邦的項上人頭,要劉邦的腦袋是從項伯嘴裡說出來的。

因為張良先前曾救過項伯的命,所以項伯連夜快馬加鞭趕到劉邦軍中,找到張良,「具告以事」,說形勢緊迫,讓張良跟他走,「毋從俱死也」,不要和劉邦一樣丟了腦袋。那意思,明天項羽大軍趕到,不但劉邦會死,張良也一樣不能活命。項伯的這個理論存有疑點,項伯和張良要好不假,想救張良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他採取的形式卻著實讓人費解。這裡面有幾個疑點:

首先,項羽不一定想幹掉劉邦。起兵討伐並不代表一定殺死劉邦,項羽只是想給劉邦點顏色瞧瞧,讓劉邦知道誰大誰小,是要讓劉邦服軟,聽命於他。也正因如此,後來劉邦謝罪,項羽才會表現得很釋然、很大度,因為他內心根本就沒想殺掉劉邦。

其次,即便項羽想殺掉劉邦,也不一定殺掉張良。按項伯的說法,劉邦的十萬大軍會一個不剩,全得讓項羽給滅了。其實事情沒那麼嚴重,項羽和劉邦鬥氣,除掉劉邦一個人事情就全解決了,沒必要趕盡殺絕。

第三,項伯在此次事件中的行為,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項伯想救張良,有好多方式。他可以勸張良過來投誠,或者就直接對項羽說,讓項羽別殺張良,張良於我有恩,是個人才,項羽未必不買賬。

根據後來項伯建議項羽善待劉邦,項羽欣然應允的情形看,項羽還是能聽進項伯話的。所以,項伯要想保住張良應該是小事一樁,根本沒必要風風火火地連夜跑去敵營報信。

既是這樣,那麼項伯為什麼要把事態說得那麼嚴重呢?答案很簡單:賣好。賣好的人總是會添油加醋,人為地將事情擴大化,以凸顯他的作用和功效。行文至此,我們有必要花點時間來分析一下項伯這個人。

項伯給人的印象是矛盾的。為救恩人,不惜泄露絕密的軍事情報。為朋友兩肋插刀與吃裡扒外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行為在他一個人身上集中而完美地體現著。在這次事件中,項伯被劉邦收編,並從此引劉邦為知己,先是在鴻門宴中阻止項莊刺殺劉邦,接著又為劉邦討取漢中的封地,後來又在楚漢對峙中,出言解救了劉邦的父親。可謂功勛卓著。

有人說項伯弱智,此言差矣。項伯不但不弱智,而且簡直可以算是政治上的一個老油條。也許當年張良救他一命啟發了他:在這世上混,沒有用不著的人。那時的項伯未必會知道將來的天下就是劉邦的,但多為自己鋪條路總歸不是壞事。特別是劉邦與他「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後,成了兒女親家,項伯無疑又獲得了一個政治上的抓手,這讓他最初單純向張良賣好的行為得到了提升,最終義不容辭地充當了劉邦的說客。像項伯這樣的人,獲取升遷的機會就比那些一根筋們要多得多,因為無論劉、項哪一位得勢,都會把他當作親信予以重用。儘管後來劉邦得勢後,並未兌現當初兒女親家的諾言,但項伯仍被封了侯,是項羽這幫人里待遇最好的。

在此次事件中,政治老油條項伯的積極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就是他在客觀上阻止了一場流血衝突。這個無論對項羽也好,對劉邦也好,都是有好處的。對項羽,是樹立了他在諸侯心中的威信。如果項羽真的剿滅了劉邦,諸侯對項羽的佩服程度就會大打折扣,不利於後來西楚霸王一手遮天局勢的形成;對劉邦,作用就更大了,他讓劉邦僥倖躲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也讓劉邦認識到,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在今後的發展中,劉邦會吸取這次教訓,考慮問題會更加全面,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他絕不會公然和項羽作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