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氣量·鴻門宴疑雲 3.項羽到底生劉邦什麼氣

在鴻門宴之前,項羽一直在生劉邦的氣,這也是讓人們誤會鴻門宴是有意安排的一個原因所在。項羽生氣不假,但也得看他生的什麼氣,生氣到什麼程度,是不是已經生氣到非要殺了劉邦才解氣的地步。

項羽最先發怒是因為劉邦封關,這是他生氣的直接原因。項羽打敗章邯後,隨即和諸侯聯軍興沖沖地西進關中,結果遇到阻礙,發現「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一打聽這是劉邦的部隊,而且聽說這老小子「已破咸陽」,搞不好現在正在皇宮裡翹著二郎腿享清福呢(其實劉邦已還軍灞上),所以項羽很生氣,當即向當陽君黥布的先遣軍下令:給我拿下劉邦。

注意,此時項羽生氣,並非一定是生劉邦「已破咸陽」的氣。而是劉邦破了咸陽,關中已在其掌控之下,卻仍要派兵據守關塞,那防的就不是敵人而是自己人了,也就是那些反秦的各路諸侯,這表明了劉邦對反秦諸侯的一種排斥態度。這是項羽不能容忍的。當年你劉邦投靠我們,現在你卻拒絕我們入關,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絕對不行。假如關中還沒有被拿下,劉邦只是拿下了函谷關,那麼在函谷關駐兵就無所謂了。劉邦已攻破咸陽這就不是駐兵不駐兵的問題,而是一個態度問題。項羽生的是這個氣。

項羽這人脾氣上來得快,下去得也快。他的這次怒火,在讓黥布武力沖關後基本就消停了,因為項羽接下來並沒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而是「至於戲西」,在那安營紮寨,歇了。最多將來見到劉邦,調侃他一番,或者給他個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讓他下不來台也就完了。

項羽再次動怒,是因為曹無傷的進言,這也是他決定大動干戈的客觀原因。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給項羽拱火,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的火噌地一下就躥上來了,感覺這個劉邦實在太過分,這才發布「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的命令。

曹無傷列舉了劉邦三大罪狀:想當關中王,想讓子嬰為相,想全部霸佔珠寶。那麼,這三點項羽最在乎哪一點呢?

多數人認為項羽在乎第一點,就是劉邦「欲王關中」,想當關中王。其實未必。那時項羽並沒有意識到劉邦的野心,因為劉邦怎麼都是要被封王的,推翻秦朝,諸侯封王,這事本來就天經地義。劉邦作為反秦大軍中的一份子,一路實力不小的諸侯,而且拿下了關中,戰功顯赫,不封王是說不過去的。如果說項羽有一點生氣的因素,那也是因為劉邦太過招搖,還沒等到冊封,就儼然已經把自己當王了。

說項羽對劉邦「欲王關中」不是很在乎,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就是范增的進言。范增對項羽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說劉邦早先是個貪財好色的小混混,現在入關後秋毫無犯,肯定憋著什麼壞呢。我曾讓人給他相過面,此人有天子相,應該儘早除掉,免留後患。話說得很清楚:劉邦這人不簡單,將來恐怕會成為我們最危險的敵人。但項羽對范增這番話顯然沒有聽進去,因為他沒有作出任何反應。而且根據以後在鴻門宴中的態度來看,他是不同意范增這種說法的。范增當時數次暗示項羽殺劉邦,項羽根本不為所動,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對於項羽來說,范增所謂的劉邦有天子之氣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秦始皇當年聽說「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常游東南,表現得很在乎,因為天下只能有一個天子,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項羽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本身也沒想當皇帝,所以對劉邦當關中王,有「天子氣」什麼的,根本不會往心裡去。最起碼在那時候不會往心裡去。

真正讓項羽大生其氣的是第二、第三點,「使子嬰為相」和「珍寶盡有之」。這是他堅決不能容忍的。秦王子嬰代表著大秦朝,是他剿滅的對象,劉邦卻要將他收歸己用。金銀珠寶是剿滅秦朝的戰利品,是掖著腦袋抗秦換來的勝利果實,是要拿來大家享用的。後來項羽火燒咸陽,「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那是人人有份的。現在卻被劉邦一人私吞,如此狹隘自私而又目中無人的行為,是項羽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說,項羽生氣是因為劉邦不懂事,並不是劉邦有什麼政治野心。那麼既然這樣,劉邦在項羽心中,就該屬於那種可以教育好、改造好的同志,還沒有達到必須剷除的地步。

正是因為劉邦的行為讓項羽不爽了,項羽才產生了不想讓劉邦繼續留在關中的念頭。如果劉邦很乖巧,項羽未必就不會在關中給劉邦留下一席之地。項羽的行為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都是戰略、政治、局勢,那是後來人們總結出來的,是作為一種教程,拓展人們思路的。人的想法有時很簡單,只是被人為地複雜化了。

既然項羽內心並不想殺劉邦,那麼鴻門宴有預謀的說法也就不成立了。它就是一次迎來送往、鋪張浪費的胡吃海塞,席間增加一個人,中途退席一個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樊噲闖帳,項羽扔給他一個豬腿:來,一塊兒吃。劉邦想出去撒尿,項羽一揮手:去,別憋著。

項羽其實並不想殺劉邦。項羽聽完曹無傷的彙報,很生氣,於是給三軍將士發布命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明早打牙祭,去收拾劉邦的軍隊。不過這「擊破沛公軍」和要了劉邦的腦袋,二者還是有區別的,擊破就是打敗、重創,是給劉邦點教訓,讓他知道知道厲害,別老自以為是,以為他打下關中,這關中就是他的了。

當時項羽已是各路諸侯公認的大哥,劉邦則屬於進軍關中的一路,和項羽執行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任務,所以劉邦對這個老大的威風還沒有一個感官上的認識,項羽要做的就是讓劉邦認識到這一點,讓劉邦和其他諸侯一樣,對他俯首帖耳,聽命於他,達到這個目的也就行了。從這點上講,項羽也不會真的想殺劉邦。因為讓一個人臣服,比費勁剿滅一個人,在感覺上來得更爽。

而且,項羽如果真殺劉邦,那也得有個過硬的理由才行。事實上項羽並沒有這樣一個順理成章的理由。劉邦雖然封了關,不讓項羽進入,那是劉邦不知道項羽來,沒來得及向守將發布放行的命令,並非在內心抵制項羽,堅決不讓項羽入關。曹無傷列舉的劉邦三大罪狀中,唯一可以讓項羽判劉邦死刑的,就是第二條,「欲以子嬰為相」,這是對秦國末代君主的姑息,是除惡不盡,是反秦的態度不堅決。至於第一條,劉邦欲做關中王,那是與楚懷王熊心的約定,項羽挑不上眼。而「財寶盡有之」,這個雖然讓人不爽,卻也上不了檯面。

再者,劉邦和項羽是曾經一起並肩戰鬥過的老戰友,以前沒有過利害衝突,現在也沒犯原則性錯誤,如果項羽把他殺了,那些諸侯們會怎麼想?會對項羽的人品如何認知?這些項羽不會不考慮。他現在已被諸侯們捧為上賓,正是感覺最爽的時候,他不可能完全不顧自己的形象,也不可能完全不顧及諸侯們的感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諸侯中樹立威信,樹立自己的威嚴。他要儘力籠絡他們,不讓他們對他產生懷疑和失望。威懾劉邦顯然能達到這個目的,而殺掉劉邦,特別是在吃飯喝酒的宴會期間殺劉邦,則只能適得其反,不但會讓天下諸侯恥笑,也會失去靠生死打拚才艱難聚攏起來的人心。

劉邦其實也不想對抗項羽。人在得意時,很難做到頭腦清醒。劉邦入關,可以說歷盡千辛萬苦,當他坐在咸陽宮那張秦始皇曾經坐過的龍椅上時,面對珠光寶器、美女佳人,劉邦覺得實在應該好好放鬆一下,享受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不過劉邦還沒來得急享樂,便被樊噲和張良潑了一瓢冷水,在他們的建議下,他只得萬難忍住了慾望,開始低調做事,高調對待人民群眾。

儘管劉邦後來在關中做得很乖巧,也大大樹立了自己的光輝形象,但他仍舊做了一件錯事,就是聽取了一個他後來輕蔑地稱之為「鯫生」的人的話:派兵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入內。劉邦覺得此舉可行,於是「然其計」,很高興地採納了他的意見。

為了深入分析劉邦為什麼會作出「然其計」的判斷,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段話。鯫生對劉邦說:「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這段話說了三個意思:一是關中地利好,富庶而險要;二是章邯已被項羽封為雍王,受封地就屬於關中的一部分;三是千萬別讓其他諸侯搶奪了咱們的勝利果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關中是個好地方,千萬別讓別人給佔了。

這話是很對劉邦心思的。劉邦現在已經佔領了關中,在函谷關駐兵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關口一封,關內盡屬劉邦,那才是實實在在的關中王的感覺。但此舉會招惹得項羽不高興,這倒是劉邦預料之外的事。因為他根本沒想過要對抗項羽,他很清楚那無異於以卵擊石。他當時只想守住這塊肥肉,不讓章邯入內,不讓其他諸侯入內,根本沒想到還有項羽這一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