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碼 2.項羽是個什麼樣的學生

項羽小時候讀書,很快便對那些枯燥的文字心不在焉了,於是「學書不成,去學劍」,棄文從武,結果學劍「又不成」。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他的監護人項梁就生氣了。項梁是項羽的叔父,項羽十歲那年父母亡故,自此便跟著叔父過活。面對叔父的震怒,項羽的一番解釋是:「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學那麼多課本知識沒用,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武功再好,也是單打獨鬥,戰場上派不上用場。要學我就學萬人敵的兵法,學指揮打仗的能力。

從《史記》的這個記載中,我們對項羽在學生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它至少傳遞出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第一,往好了說,項羽在學習上有激情。

不管學得怎樣,學生時代的項羽,無論對文還是對武,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他最後還確定了自己最終的選學項目:萬人敵。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選擇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始終求知的過程。激情伴隨,無言放棄,最多相當於現在大學生從文學系轉到了體育系,最後選修了國防科技和現代化教育。

第二,往壞了說,項羽學習沒有持久性。

這個不用多說,項羽對學習興趣是有,激情也有,就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他的興趣總會發生轉移。最後項羽要學萬人敵,叔父項梁長舒一口氣,以為他這次的專業終於固定下來,很高興,就給他花錢請來先生授業,以期培養出個孫子、吳子出來,結果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和前兩門學科一樣,又半途而廢了。

第三,項羽有個性、有主見。

項羽的這種做法不管對不對,最起碼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也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了。他毫無顧忌地張揚著他的個性,憑感覺作判斷,完全不受外界影響。項羽關於學文與學武的那段表述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碼說明他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什麼蓋世神功,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他的思維是獨特而超脫的。

關於不識字當官,民國時期有個小故事很有意思,說張作霖下令:帥府重地,午夜一過,任何人不準出入。某夜張作霖本人晚歸,門房以過了時間為由拒絕開門。張大帥無法,只得繞到後門進入。第二天,張作霖召見門房,破格升他去當看守所所長。門房表示自己不識字,做不來官。張大帥不以為然,說:「那好辦,給你找個識字的當秘書。」

由此看來,當時項羽年紀雖小,卻志存高遠:他想做的是領導而不是秘書。

還有學武。你說你是練家子吧,在街上不一定打得過地痞流氓,那些花架子鍛煉的都是基本功,為的是讓身體更協調,反應更靈敏,真打起來誰也不按套路拆招,和武俠片不是一回事。武俠片中的對打和遊戲差不多,一招一式都是排練好的,我打你腦袋,你就招架腦袋,下面不用管。真打架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打急了眼,那才叫變化莫測、防不勝防。那些古惑仔們的王八拳簡單實用,招呼起來又快又狠,拳拳到肉,招招都奔要害,你根本顧不上拉開架勢,也沒時間想你在後花園葡萄架底下學的那些三腳貓功夫。程咬金不是就會三板斧嗎?可一般人你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項羽看不上單打獨鬥的功夫,這個也無可厚非。說明他的思路還是很開闊的,站位比一般人要高。

第四,真實的項羽武功並不高。

因為西楚霸王的名頭,因為破釜沉舟的氣概,人們心目中的項羽是一個武功蓋世的高手,但根據《史記》中的這段記載,基本可以斷定:項羽的武功並不高。項羽對武功有過一段時間的興趣,但時間並不長。功夫,功夫,那是由時間和汗水凝聚起來的,沒有速成的道理,所以真實的項羽並沒有什麼過高的武功修為,絕不是飛檐走壁、出手如風、認穴極準的武林大腕。

項羽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兩軍陣前無人敵,其實靠的不是什麼武功,而是他的天生神力和霸蠻的氣勢。項羽身體素質那是沒得說,「長八尺余,力能扛鼎」,身高體壯,力大無窮,身上都是硬邦邦的腱子肉。俗話說,身大力不虧,你練多少年功夫,也不一定能有項羽這身體條件。要不現在拳擊散打比賽都分公斤級呢,百十來斤一瘦弱漢子對付泰森,他站著不動你也打不倒他呀。

除了天生神力之外,項羽和那些街頭古惑仔一樣,沒少進行實戰演練。項羽叔父二人本生活在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後來項梁殺了人,便帶著項羽一起逃到吳中避難,沒多久,「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籍就是項羽,項羽本名項籍,字羽。)所謂「吳中子弟」,肯定不是什麼等閑之輩,老百姓家的孩子不叫子弟,都叫狗剩、臭蛋的,沒那資格,「子弟」一定是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窮文富武,都練過幾下子,有事沒事都要惹個事或者上街調戲個婦女啥的。這樣的人能害怕項羽,估計沒少和他交手,而且有聚眾鬥毆的可能。所以項羽沒少進行實戰操練,出拳快、准、狠,抄磚頭、掄板凳,戳眼、踢襠、掐脖子,這樣練出來的都是實用的功夫。項羽「才氣過人」、天賦異稟,身體素質杠杠的,沒法不成為老大。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學生時代的項羽:他是一個充滿熱情,渾身散發著青春氣息的人。他求知慾極強,渴望擁有真本領;他的好勝心也很強,有著超人一等的願望;他活潑好動、生性豪爽,不會在小事小節上過多糾結;他有自己的主見、思維靈活,對事物有著自己的判斷和認識,而且這個認識別人很難改變。

同時,項羽又是一個叛逆的人。他不願意循規蹈矩,不願意按照前人的老路子給自己的人生定位,他總是試圖找到一條便利的捷徑,但他又脫離不開傳統的框架;他做事沒有恆心,毅力也不是很堅定。項羽總是在這兩者之間徘徊,既想有所突破卻又往往囿於困擾。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兩者的衝突不斷閃現,所以他可以破釜沉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會在火燒咸陽後選擇衣錦還鄉,向家鄉父老炫耀他的風光。

總之,項羽不能算是個好學生,但可以勉強算作一個有個性的學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