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 結論 一個「文明型國家」的邏輯

從《中國觸動》到《中國震撼》再到《中國超越》,這是我走訪百國,思考中國崛起、中國模式和中國話語的心路歷程。我想把各種相關的問題思考得盡量全面一點、透徹一點,使自己呈現給讀者的東西能真正對得起讀者,對得起這個國家,對得起這個民族,對得起這個時代,也對得起自己。中國崛起到今天這樣,絕不能再被淺薄的西方話語忽悠了,那是要鑄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錯的。我們的國家還存有很多問題,但我們取得的成績遠遠大於我們的問題,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彪炳史冊的,是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先肯定自己,再來自信地解決所有的問題,最終實現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全面超越。

作為自己百國之行「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想在這裡把自己在這三部書中所提出的主要觀點綜合梳理一下,一方面是使讀者能更為全面地了解我關於中國崛起、中國模式和中國話語的整體思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更多的人去思考相關的問題,為中國全面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和建言。

關於中國崛起,我的主要觀點是:中國崛起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數千年古老文明與現代國家形態幾乎完全重合的國家。這個「文明型國家」有八個特徵,亦可簡稱為「四超」和「四特」,即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澱,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其中每一點都包含了傳統「文明」和現代「國家」的融合。「文明型國家」具有超強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不會跟著別人亦步亦趨,不會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只會沿著自己特有的軌跡和邏輯繼續演變和發展。「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勢頭和規模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它必將深刻地影響人類和世界的未來,並可能給整個世界帶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為了讀懂中國崛起,我建議從三個視角來重新審視中國:一是採用「板塊」及「板塊互動」的概念。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人口與美國相當的「准發達國家」板塊和一個更大的「新興經濟體」板塊。這兩大板塊之間實現了高度的良性互動,這是中國迅速崛起的秘密所在。二是採用購買力平價法來計算中國經濟的規模,因為它比官方匯率計演算法更接近真實的中國。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經濟總量應當在一至五年內超越美國。但即使用官方匯率來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也將超越美國。三是用包括房產在內的「家庭凈資產」來衡量中國人的財富。過去20多年裡,多數中國人事實上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在這個意義上,物質意義上的「中國夢」已經比「美國夢」更精彩,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多數中國人的財富上了一個很大的台階,而多數美國人的財富不增反減。如果我們採用以上三個方法,或者將以上三個方法考慮進去,並重新計算有關的數據,那麼世界上許多關於中國的排名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國崛起需要通過國際比較才能看得更清楚。我自己估計:中國過去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成就的總和,也超過了其他轉型經濟國家成就的總和。在不少方面,我們的成就也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我們雖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包括腐敗、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問題,但我們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橫向的和縱向的國際比較,並得出一些審慎而全面的結論,中國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說清楚,最終也都有解。

關於中國模式,我提到鄧小平本人曾多次使用這個概念。在狹義上,中國模式指的是中國自己一整套做法和經驗的總結。在廣義上,它與中國道路的概念相通,指的是中國一整套做法、經驗、理念和制度安排。中國模式主要有八個特點,即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在改革領域內,中國模式也就是中國改革模式,比較其他轉型經濟國家的改革,中國的模式屬於「穩健型」;原蘇聯和東歐的模式屬於「激進型」;古巴的模式屬於「保守型」,相比之下,中國的穩健改革模式,雖然也有不小的代價,但總體效果最好。

中國模式這些特點的背後是中國「文明型國家」的特點:人口、地域、傳統、文化這四大「超級因素」集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這一切大致規範了中國道路的路徑依賴。過去30多年中,中國也有人嘗試要跳出中國模式框架,但最後在實踐中又總是被拉回來,可謂「萬變不離其宗」。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國家」的超強基因帶來了一種規範:一旦我們不照這個基因圖譜生長和發展,中國的發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敗。中國模式並非十全十美,但其總體的成功是採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國家所望塵莫及的,西方國家本身也受到了震撼。中國模式形成於全世界範圍內的激蕩和競爭之中,競爭產生的東西就是厲害,所以這個模式不會走向崩潰,只會進一步完善後走向更大的輝煌。

中國模式使中國「文明型國家」的所有特徵——特別是人口、地域、傳統、文化四大「超級因素」——構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大優勢:我們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資源和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我們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緣優勢,我們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獨立的思想體系,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但是如果我們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樣,放棄中國模式,轉而採用西方模式,那麼我們「文明型國家」的最大優勢可能很快就變為我們的最大劣勢:「百國之和」變成「百國之異」。我們「百國之和」的人口將成為中國混亂動蕩的溫床,我們「百國之和」的疆土將成為四分五裂的沃土,我們「百國之和」的傳統將成為無數傳統紛爭和對抗的借口,我們「百國之和」的文化將成為不同文化族群大規模衝突的根源。中華民族崛起的夢想將被徹底斷送。

中國模式的相對成功離不開中國的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可以概括為「一國四方」,即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這個國家有四個方面的制度安排:在政黨制度方面,中國是一個「國家型政黨」,它代表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文明型國家」的執政黨不可能是西方意義上的政黨。中國執政黨本質上是中國歷史上統一的執政集團傳統的延續,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體進行互相競爭的西方政黨。

「文明型國家」的最大特點是「百國之和」,如果執政集團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整體利益,那麼國家將立刻陷入混亂和分裂。在民主制度方面,中國制度安排的最大特點是「協商民主」,包括在決策領域內實行的「新型民主集中制」;在組織制度方面,中國是「選賢任能」制度;在經濟制度方面,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也是一種「混合經濟」。這些制度安排均包含了中華文明的基因、社會主義的基因和西方文化元素,三者有機結合後形成的制度推動了中國的迅速崛起。這些制度安排也將是中國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最重要的制度保證。

中國政治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特別是確立一流的人才選拔機制、一流的民主監督機制、一流的社會協商機制。總的說,我們的政治制度,雖然還在不斷改進之中,但就現在這個水平,也可以和西方政治制度進行競爭,我們歡迎世界範圍內政治制度的相互借鑒和相互競爭。一個現代國家的制度安排,關鍵是要確保政治、社會和資本三種力量達到一種有利於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平衡,我們要防止出現像美國那樣的資本力量壓倒政治和社會力量的格局,這是「美國夢」風光不再的主要原因。中國模式下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資本力量實現了一種動態平衡,特別是中國政治力量的相對強勢和中立,在受到社會力量和資本力量必要制約的同時,大致維持了自己規範和引領資本力量和社會力量的能力。這應該是中國過去30多年崛起比較順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多數中國百姓夢想成真比較順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安排都繼續按現在的邏輯發展下去的話,「中國夢」實現的前景應比「美國夢」的前景更為光明和精彩。

關於中國話語,我三本書中的不少篇幅都是探討中國話語建構的。一個國家的真正崛起,一定要伴有自己話語的崛起。失去話語,就可能失去一切,包括已經取得的成就。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最終都應該體現在話語自信上。我主張建設全面的、強勢的、透徹的中國話語,也主張推動民間的、學術的、國際化的中國話語。我總結了中國崛起背後的八個理念,即實事求是、民生為大、整體思維、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與選賢任能、兼收並蓄與推陳出新、和諧中道與和而不同。我也總結了中國超越西方的四條思路和經驗,即民本主義、組織起來、綜合創新、上下策結合。

我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政治話語觀點和概念,如「良政還是劣政」範式應該代替西方主張的「民主還是專制」範式,因為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