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 二、放飛夢想:三種情懷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有一個場景至今令我難以忘懷,那年的5月19日,舉國上下為罹難同胞默哀,但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的大批民眾在儀式結束後仍遲遲不願離去,他們揮舞國旗,大聲呼喊:「汶川,頂住!四川,挺住!中國,加油!」這種場景可能不會出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它展現的是特殊的中國情懷。確切地說,是中國人那種「家國情懷」、「大國情懷」和「天下情懷」。

今天我們說的「中國夢」,我看也寄託了這樣三種情懷:首先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可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情懷,因為與其他國家不一樣,中國傳統倫理價值觀是以家庭為本位的,而非個人為本位的。中國人重視親情與和睦關係,中國人還把對家庭的感情和責任擴展至整個家國和天下。漢語中的「國家」一詞就是由「國」和「家」組成,表達了中國人對「國家」的獨特感悟和理解。與西方社會不同,中國社會以家庭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一整套思維和生活方式,例如「舍己為家」、「保家衛國」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傳統,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把個人追求與社會目標統一起來的儒家信念等。在今天的中國,這些價值觀又轉化為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凝聚力,可謂「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非常關注國運的昌盛,認為國家的安定富強與個人和家庭的安康幸福密不可分,這種感受也是中國人經歷了無數的「國破家亡」悲劇後形成的集體歷史記憶。可以說,「中國夢」是一種「國夢」和「家夢」的結合:國好,家才好;國糟,家也糟,「國」和「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這種家國情懷,對西方個人本位的價值觀是一種超越。它使中國人的生活總體上比西方更加溫馨,它使我們的社會總體上比西方社會更有活力和凝聚力,它在過去30多年中幫助中國人克服了很多在西方人看來無法克服的困難:從幫助下崗工人到生活救濟,到上學、治病、養老、購房,到抗震救災等。它使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具備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巨大能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家國情懷下的愛國主義,對於西方以狹隘民族主義為基礎的愛國主義也是一種超越。綜觀西方列強的發家史,狹隘的民族主義都是他們的「立國之本」,而絕非他們所謂的憲政民主制度。西方列強都是通過自己的民族主義來凝聚民心,形成了民族國家,進而產生了所謂的憲政民主。他們的國家也大都脫胎於民族戰爭,西方列強的國家當時幾乎都是戰神的化身,而且這種民族主義往往通過自由主義得以放大,變成歇斯底里的民族帝國主義。西方通過民族主義發達起來之後,卻採用自由主義來打擊後發國家的愛國主義,以此來瓦解別國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中國有些人也極力把「愛國」這個詞在中國污名化,但這種努力最終將被證明是徒勞的。因為中國文化中「家」與「國」的關係超越了西方話語的詮釋力,中國人「國」的背後是視「國」為「大家」的無數「小家」。中國人「國家」的觀念與西方不同之處還在於,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文明的國家,是一個數千年古老文明與現代國家形態幾乎完全重合的「文明型國家」。

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內涵也因此而遠遠超越了西方狹隘民族主義的解讀。中國人愛國主義既是愛一個國家也是愛一個偉大的文明。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是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是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屈原、岳飛、文天祥、毛澤東;是普通話、四川官話、廣東粵語、上海方言;是萬里長城、北京故宮、桂林山水、陝西兵馬俑;是川菜、粵菜、魯菜、淮揚菜;是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武夷岩茶、洞庭碧螺春;是《梅花三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是四合院、廣東騎樓、徽派大院、江南民居;是崑劇、京劇、粵劇、黃梅戲;是南昌起義、平型關大戰、台兒庄血戰、抗美援朝;是兩彈一星、北斗導航、神舟號飛船、高鐵四縱四橫;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海之內皆兄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等等。這是一種包容性極大的、既有個人志趣又有人類情懷的愛國主義。

中國近百年最大的精神力量之一也是愛國主義。任何一種社會思潮和政治主張,只有與愛國主義結合才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才能轉化為改造社會的巨大能量。「五四」至今卻有一批自稱代表著「普世價值」的文人墨客極力抹黑中國人的愛國主義,但他們只能代表少數人,代表不希望看到中國崛起的某些外國勢力。沒有愛國主義,中華民族不可能在1949年完成民族的建國大業;沒有愛國主義,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沒有愛國主義,中國不可能實現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這個愛國主義的邏輯將在中國崛起的未來歲月中繼續不斷得到展現。

二是「大國情懷」或者「大國夢」。中國是一個大國,美國也是一個大國,大國都有自己的大國情懷,但中國人的大國情懷有自己的特點。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中國曾領先世界上千年,後來內憂外患使中國跌入低谷,但通過中國人民長達百多年的奮鬥和犧牲,中國又快步趕了上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離我們這麼近。新加坡資深政治家李光耀曾說過:中國渴望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為什麼不呢?他們再次覺醒的使命感是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他還特別提到,「中國就是中國,而不是西方的一分子」。中國正以自己的方式崛起,實現民族復興之夢,中國不會照搬西方模式,也不會成為西方國家的附庸,中國將以獨特的方式影響世界的未來。

「大國情懷」也意味著中國夢的提出包含了中國自己的「大國意識」,這種「大國意識」還包括話語自信、價值觀自信、發展模式自信等。我們應該向世界自信地介紹我們的制度安排和價值觀念。我們還要打通五千年中華文明、中國近代史與當代中國之間的關係,打通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確立中國作為新型全球大國的政治、歷史和文化定位。

三是「天下情懷」或者「天下夢」。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中國人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傳承;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毛澤東主席曾說過,如果不超越美國,「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就不大」,這也表現了中國人的這種「天下情懷」。隨著「中國夢」的不斷實現,中國人要為這個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今天的世界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從貧困飢餓到氣候變暖、從恐怖主義到核擴散、從金融危機到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等等,都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共同解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當今國際秩序的各種困境呼喚中國人拿出自己的理念和方案。中國人的「天下夢」應該包括這樣的胸襟和關切:我們應該為國際治理中各種主要問題的解決、為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革與創新、為建立一個更加和平、公正與繁榮的世界,提出自己的主張,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歷史上歷來有「王道」與「霸道」之辯。「王道」的核心是「仁政」,「霸道」的核心是強權政治。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迄今為止的邏輯都是「霸道」邏輯。在國際關係的實踐中,美國喜歡雙重標準,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切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其他國家往往不擇手段,它可以政治上打壓、軍事上威脅、經濟上誘導、文化上滲透,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最後還保留直接軍事干預的權利。中國曆來主張「王道」,但它從和西方打交道的過程中也學會了一個道理:「王道」必須以實力為基礎,沒有實力,「王道」就是烏托邦,甚至成為任人宰割的綿羊。當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具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並在此基礎之上協和萬邦,實行「王道」,履行一個大國應該履行的使命,在國際事務中更加有所作為,更多地主持正義和公道,那將是一幅無比美好的未來圖景。中國確實是最有可能在國際舞台上實行「王道」的國家。從人類歷史的大勢來看,霸者可以氣勢洶洶於一時,但終將因為「霸道」而走向衰落,而實行「王道」者終將得道多助,贏得最為廣闊的世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