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神話」到「實話」 一、皇帝的新裝?

「在中國,美國夢仍在,而且還很美好」,2010年11月23日,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誌(The Globalist)以這樣一個標題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在中國出現的一種奇特現象。這篇文章的美國作者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奇怪的,甚至可以說是扭曲的時代。突然間,最擁護美國的人都對這個國家的未來產生了深切的懷疑,不知道這個國家以後還能不能繼續輝煌下去。然而,在最近的中國媒體之行中,我們發現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美國夢仍在,而且還很美好。這是令我們最為吃驚的。當中國學者聽到我們美國記者學者批評美國政治陷入僵局和美國社會陷入嚴重衝突時,他們會非常不高興……他們跟我們說,不要再說美國怎麼不好了,我們不會相信的。你們在摧毀我們對未來的夢想。相信美國有美好的未來是令我們中國人走出黑暗日子的動力。」沿用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的邏輯,那就是「請你們這些美國人不要再說美國的問題了,不要再說美國在許多方面就像沒有新裝的皇帝了,說了我們也不會相信的,你們在摧毀我們對未來的夢想,美國代表了光明和未來,我們現在還在黑暗中掙扎」。

當然,這些人的願望歸願望,我們還是要了解一個真實的美國,這是為了避免被美國及其扶持的勢力忽悠,也是為了在中國崛起的偉大進程中,知己知彼,最終全面超越美國和美國模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崛起到今天這個地步,把真實的美國搞清楚,大有裨益。今天去過美國的中國人已經很多,我們已經可以透過各種煙霧和屏障,了解一個比較真實的美國。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個從神話到實話的過程。

像中國一樣,美國也是一個複雜的國家,描述美國也可能出現「盲人摸象」的情況,也就是敘述了美國的某一個方面,卻忽視了美國的另外一些方面。但一些「大V」編出來的謊言實在是太離譜了,還是捅破為好,否則美國人聽了都會臉紅的,如「美國公立學校教育質量很高」,「美國是個高福利國家」,「美國的社會保障很強」,等等。

2014年初觀察者網曾刊登過一位旅居紐約的博主所寫的文章,題為「論美國貧富差距」,該文分析了造成美國社會貧富差距的原因,屬於「接地氣」的美國敘述,與我多年對美國的觀察相當吻合。文章如是說:

打開電視,無論是新聞電視直播,還是電影電視劇,你常常能看到美國普通老百姓的身影:身材肥胖,啤酒肚,膚色黑黃,皮膚褶皺,衣著邋遢。開著一輛舊車,長年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服務業,數學不好,勉強讀完高中,十七八歲就開始做售貨員收銀員,或者在當地工廠當工人,拿著政府的救濟糧食券(food stamp),在超市裡只買最便宜的轉基因食品和大量垃圾食品如薯片、汽水,不喜歡讀書,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人佔到了美國人口的50%以上,與在曼哈頓見到的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精明能幹、品味考究的白領,以及常青藤大學裡英俊帥氣、穩重禮貌、經歷豐富的學生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不用說長島那些坐直升飛機的大老闆和富豪了。

文章認為,美國社會階層的嚴重固化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教育,特別是昂貴的學費,阻斷了絕大多數窮人通過教育的上升通道:從「神話」到「實話」「頂級學校一年5萬美元以上的學費,就可以將大部分黑人擋在門外。另外,父母素質和受教育水平低下、理念的落後更是阻止這些小孩進一步努力的根源。除了少數學生能被名校錄取,得到獎學金資助外,出身貧困家庭、自身又不算非常拔尖的學生,只能去讀州立大學、社區大學,甚至輟學。其他的怎麼辦?去超市賣菜,去食品店送外賣,去當服務員等,這一輩子大概就這樣,前途渺茫,他們必然是失落的一代,他們的孩子也難逃他們命運的重複。」

二是知識,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美國社會底層普遍存在的反智主義,特別是「反數學」和「反書獃子」,還有就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過度使用。「反智主義的奇效在於,那些年輕無知的小孩會說:哈,讓那些書獃子去成功吧,爺是不在乎數學的,喝下了一瓶自我麻醉的奇效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勁了。讓他們去學精算、統計、金融、數學、計算機?更是想都不要想,貧民的孩子沒有技術,很難和那些富家子弟競爭。改變命運更加無從談起。」至於知識產權,一般認為它有利於推動發明和創新,但知識產權的過度使用又產生了中國人所說的「過猶不及」,它造成了知識與財富的高度壟斷,使既得利益和社會階層不斷固化,最終反而阻礙了知識的擴散和社會的進步。該文說,在美國,由於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無論是買課本,聽歌,還是看書雜誌電影,都需要花錢購買。例如一本新的課本售價一般200美元左右。一本普通的流行讀物20美元左右,一張CD12美元左右,一本雜誌5美元左右,不像中國,新浪愛問、QQ音樂、快播什麼的一鍵搞定。這導致窮人無緣接觸(購買)許多知識,於是,他們只能尋找替代途徑獲得免費信息:電視、網路的免費資源。電視充滿腦殘娛樂的節目,美國尤甚(因為好頻道是要付費的)」。

作者認為美國電視和網路上大量免費的「腦殘的節目」使美國眾多民眾只滿足於感官娛樂,不求上進,再加上「垃圾食品摧毀這些人的健康和智識」,這種狀況與多數中國人忙於充電,積極上進,不斷尋求改善自己命運的狀況真有天壤之別。作者相信(筆者也相信),「隨著中國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中產階層及知識精英很快將會過上比美國大部分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我們還可以關注一下美國今天的社會保障水平,特別是醫保和養老這些今天中國人也非常關心的問題。中國的全民醫保起步時間還不長,但到2011年,中國的基本醫保已覆蓋全國95%的人口,換言之,中國已經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保網,保障水平總體不算高,但一直在穩步提高。相比之下,美國至今還有1/6的人口(近5 000萬)沒有任何醫療保險,而參加了美國醫療保險的人也經常有苦難言。一位留美學生的博客上曾經流傳過一篇很火的帖子,標題是「國內醫療差,咱倆換換?」,大致道出了中美醫療保險和醫療服務的主要差別。 "文章不無調侃地說:「曾經認為(在每月支付了上千美金的醫療保險後)有病是可以直接上醫院的,化驗結果是可以20分鐘取到的,在醫院是走兩步就能拿上藥的,大出血醫生也是會讓輸血的,心梗了急救車拉一下是不會破產的,半夜吊水是不用付過夜費的,生了孩子也是可以住那麼兩天院的。如果你今天還敢這麼認為的話,恭喜你,因為你很可能生活在一個滿足上述要求的國度,它叫中國。」

他們比較了中美醫療保險的差別:「在中國,醫療保險的實質是一個賬戶,意思是裡面有錢。美國的醫療保險只是一張有你名字的卡,分文沒有。美國是一個沒有政府醫保的資本主義國家。提供醫療保險的都是私企。私企有HMO、PPO兩種,佔據97%的市場。兩種是一家公司,明白什麼叫壟斷了吧?我們每人支付500美元,有了孩子後加300美元。我們的公婆家在南加州聖地亞哥,每人也付500美金。育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不幸患有先天糖尿病,私企對此孩子以「已經存在的疾病」(pre-existing ditions)為由拒絕提供醫保。全部自費。無論HMO還是PPO,無論險種,私企給你報銷的看醫生/拿葯的比例是不定的,報銷看甲醫生還是乙醫生,拿A葯還是B葯的比例,也是不定的,報銷今天看甲醫生還是明天看甲醫生還是不定的。明白什麼叫瞬息萬變了吧?總之,美國醫療收費體制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機性和刺激性。你看醫生時候是不可能知道要交多少錢的,因為醫生不知道啊,說要上奏保險公司啊,去看醫生時付的幾十塊錢不過是個見面費,1—2個月後會給你寄賬單來,那才是『看醫生費』。而賬單全部是醫保公司自定的縮寫,基本和戰爭時期密碼異曲同工。你要真想看懂賬單,估計得去研究生院專門上一門課的功夫,6學分那種……(有時)接到賬單才發現保險公司分文未報銷。你怒什麼怒?誰讓你買保險時沒好好讀那50頁的文件?人保險公司都寫了,每個月捐錢的基礎上,根據你的險種不同,你只有消費到幾百至幾千以後才開始報銷那個百分比的。前面幾百幾千塊是自掏腰包的!你就病了一兩次今年沒花到限額怎麼辦?不好意思,那您今年就全額自費了,明年開頭限度又從零開始算。放心吧,我們保險公司是不會倒閉的,咱這政策幾十年不動搖的。」

養老保險也是社會保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養老保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整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全覆蓋。2013年,中國已有2.05億人享有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最近又提高了10%;相比之下,美國的養老恐怕只能用「一代不如一代」來形容了。戰後出生的美國人,即出生於1946—1964的一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