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因為隊里沒給報上名,我錯過了美網資格賽,心裡很鬱悶,但結果已經無可挽回,只好滿懷惆悵地回國了。沒想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雖然錯過了2004年美網,卻陰差陽錯地拿到了2005年澳網的外卡。
2004年是奧運會舉辦年,因為此前成績不錯,我被選入國家隊,給國家奧運會隊員當陪練。之後,國家隊給了我和另外一個女孩去烏茲別克參加亞洲錦標賽的機會。我去了烏茲別克,幾乎沒費什麼波折,我就順風順水地打到了冠軍。按我當時的世界排名,只能先打澳網公開賽的預選。但因為我拿到亞洲錦標賽的冠軍,我就有機會獲得一張明年澳洲公開賽的正選外卡。
拿到了冠軍,我沒想太多,頒獎儀式一結束,我就趕緊跑出去打電話給姜山,告訴他:明天我就可以回家了!
烏茲別克跟中國有兩個多小時的時差,我打過去的時候是北京時間3點多,姜山還在華中科大的教室里上課呢。他溜到走廊上接電話,匆忙中沒有多說,只是說:「好好好,我正上課呢。」一副「不許干擾我學習」的死樣子。
那段時間他一直忙於學業,此時距離澳網開賽的日子至少還有四五個月,「澳網」對我倆來說,都還只是個抽象的概念。多年後想起來,我跟姜山說:「你看我那時候還蠻淡定的。」
他不屑一顧,「你是沒反應過來吧?」
其實確實是沒反應過來。我記得當時心裡有朦朧的驚喜,但還不是很確定前方等待著自己的到底是什麼。直到澳網把外卡發給我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我要去打澳網了!」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離大滿貫正賽這麼近。現在想來,真是里程碑似的時刻。職業球員的目標是什麼?是參加比賽。網球比賽最重要的賽事是什麼?是大滿貫!
我頓時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2005年1月下旬,我憑藉那張外卡直接進入了澳網正賽陣容,這是我第一次打四大公開賽的正賽。開賽後,我狀態不錯,連勝兩輪,在擊敗28號種子日本選手淺越吉羅布後,我打進了第三輪比賽。
他們告訴我,這一輪我要面對的對手是大名鼎鼎的莎拉波娃。
莎娃當時剛拿下溫網冠軍,風頭正勁。我們的比賽在羅德·拉維爾中央球場進行,這是我第一次在四大公開賽的中心場地打比賽。
按照規定,比賽開始前我們要等著別人帶我們進場。當時我緊張到了極點,進進球場的走道兩邊掛著曾經拿過澳網獎盃的球員照片,但我完全沒有心思欣賞。腦子一片空白,機械地邁開步子走進球場。後來李婷跟我說,我緊張得連走路的姿勢都變了。
我聽到廣播裡面說:「現在我們熱烈歡迎中國選手李娜。」但除了緊張,我什麼都感覺不到。
羅德·拉維爾中央球場傲然挺立在我面前,氣勢恢弘,深不可測。這座建築非常有特點,頂棚是可以自由開合的。我站在場地上,忽然覺得這個場地很像古羅馬的斗獸場,觀眾的喊叫聲如同龍捲風一般從我頭頂呼嘯而過,他們在呼喚他們戰無不勝的女王,而我就是那個倒霉的角鬥士,手裡的球拍像是一塊吸引公牛的紅布,但我卻忘了帶上長矛。
這個球場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我覺得它好大,它就像網球場中的泰坦尼克號一樣,龐大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大到似乎超越了我以往打過的任何一個場館。
「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場地?」
這是我站在場地上,腦海里唯一能想到的問題。
莎拉波娃比我排名高,所以入場晚,她入場時全場掌聲雷動。莎拉波娃當時已經聲名鵲起,場地內她的球迷幾乎把整個場館坐滿了,目光所及之處,很少能看到空的座椅。我舉頭向上望去,只覺得頭頂上到處都是喧囂的人群,黑壓壓的人頭幾乎一直接到天棚的座位上。後來我知道羅德·拉維爾中央球場在當地非常著名,它可以容下足足15000人,但在當時,即使你說這個球場可以放進10萬人,我也會立刻相信。
我能感覺到自己的緊張,但不知道如何舒緩自己緊張的情緒。我記得自己欲蓋彌彰地做出無所畏懼的樣子把網球包放下,然後拿起拍子走到裁判的旁邊,聽裁判宣讀比賽規則。
在這期間莎娃的支持者們一直在呼喊她的名字。看台上不時有閃光燈的亮光掃過。
我們分立場地兩側,活動了5分鐘。比賽開始!
那場比賽我只贏了兩局,很快就輸完了,這幾乎是我打網球以來輸得最快的一場比賽。
我甚至沒有感到傷心,我只是緊張,非常緊張。當比賽結束後,我拿著拍套沿著過道走進休息室時,我看到自己的雙手還在瑟瑟發抖。
那種緊張深入骨髓。
每場比賽之後都有新聞發布會,那場比賽之後,記者照例蜂擁而至,問我有什麼感受。
我說我只覺得場地太大了,沒有辦法去適應。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場地,已經完全不知道在場上應該如何去做了。
我想見多識廣的記者當時可能在心中暗笑了。他們接著問我:「那你打算怎麼適應呢?」
我說:我只能慢慢適應,比賽場次多了,積累了足夠的經驗,自然而然就適應了。
這次澳網之旅就這樣結束了。我安慰自己,不管怎樣,也是走近了大滿貫,看到了自己和世界頂尖選手的差距。
有趣的是,2011年我再進澳網,也經歷了好多中心場地的比賽,賽前我也去中心場地訓練過幾次。舊地重遊,我忽然發現,這場地並不大啊!那時怎麼會覺得它那麼大呢?
也許場地始終沒有變,變化的,是人的心。也許是這幾年在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的結果吧。
在澳網的比賽結束後,我又參加了一系列國際公開賽。在退役前,我基本是打ITF的小比賽,退役兩年又復出後,我反而找到了感覺,開始持續打WTA的比賽,成績穩中有升。那似乎是我最順風順水的一個時期了,在體內沉默了兩年的慾望忽然蘇醒,雖然此刻我還沒進入國際網壇的核心,但那種欣欣向榮的態勢是看得見的。
那段時間,我進步很快,在葡萄牙的埃斯托利爾巡迴賽上擊敗了名將薩芬娜,打進決賽;在聯合會杯世界二組附加賽上,我取得了包括擊敗斯萊伯尼克在內的兩場單打勝利;在多倫多頂級賽上,我擊敗當時世界排名18的揚科維奇成功晉級,這是我第一次戰勝TOP20的球員。慢慢地我發現,我也能打敗一些世界頂級的球員,自信心隨之水漲船高。
2005年8月下旬,我第一次出征美網正賽,美網也是四大公開賽之一,此時的我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對大滿貫的中心球場也不再畏懼了。
遺憾的是這次比賽簽運不佳,首輪就遇到了當時的世界頭號種子達文波特。這位美國老將在家鄉本土作戰時驍勇異常,我也擺脫了澳網時的青澀,拼得十分賣力。儘管最後以兩個4∶6輸掉了比賽,但我對自己的表現基本是滿意的。
我對美國有一種親切感,也許是少年時代曾來學習過10個月的原因,聽周圍人說大大咧咧的美語,耳朵很舒服。美國雖然沒有歐洲城市那種經歷過歲月滄桑沉澱出的美感,但它很熱鬧,這是一個年輕而熱鬧的國家。
美網的阿瑟·阿什萬人球場是四大公開賽里最大的中心場地。
打比賽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這個場地很大了——不是澳網中心場地那種印象上的「大」,這個場地的面積確實大得異乎尋常。有一次央視五套採訪,我們站在中心場地最上面一個平台上聊天,這是我第一次站到這個場地的平台上,往下一看,真有點瘮得慌。央視的記者告訴我為了安保,中心場地上面有狙擊手。十來個狙擊手潛伏在場地周圍,想想還是挺讓人汗毛倒立的。
美網的球場離機場很近,有雜訊。但在比賽期間,機場會保證兩周左右的時間,讓飛機從其他路線繞行過去,以免影響球員比賽發揮。我打球很怕吵,但並不討厭飛機的聲音。我在得克薩斯的網校學習時,球場上也時常有飛機飛過,當時我還會幻想這也許就是國航的飛機,我坐上它,就能一路飛回武漢去,因此聽到這種熟悉的雜訊時,我並不覺得煩躁,它就像我少年時埋藏在美網場地上的一個小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