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史前時期 第二節 距今七八千年的農業文化

中國是世界上古老的農業國之一。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分布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即擁有成熟的農作物種植業和家畜飼養業,以及燦爛的彩陶藝術。仰韶文化的生產技術成就表明,在此之前尚有一個農業經濟的肇始階段。然而,那時人們生產生活的情景一直鮮為人知。我國的農業始於何時,長期以來得不到肯定的答案。

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河南省零星發現了琢磨精緻的石鐮刀和石磨盤,其中石鐮的形狀與現今的鐵鐮刀相似,呈彎月形、鋸齒刃。發現者以為它是年代較晚的收割工具,將它束之高閣。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了埋藏這種石鐮的地層年代,使整個學術界大為震動,它是距今8000年前後的遺物。從此,中原地區雲集了幾路考古發掘隊,遍尋這種石鐮遺存,揭啟了中華早期農業文化研究的序幕。

10多年來,在中原及其鄰近地區發現的早期農業文化遺址已有近百處。對這些遺址的文化命名及其劃分,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大多數學者將它們區分為四個地區,以分布在嵩山為中心的豫中及豫北地區的稱為裴李崗文化,分布在冀南、冀中地區的稱為磁山文化,分布在關中渭水流域的稱為白家文化(亦稱大地灣文化或老官台文化),分布在漢中地區的稱為李家村文化。

這時期居民的生活狀況比仰韶文化要低下,過的是小型永久或半永久的定居聚落生活。居址規模較小,一般設在近河的丘崗上。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小型的半地穴式建築,面積不足10平方米,也有多次擴建成三四間一組的排房,有台級式門道供出入,室內設燒灶,供煮食取暖,人們就地而卧,就地而食。發現的墓葬通常是成片成群,流行單人葬,也有合葬墓,大都以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品隨葬,如石工具、陶器等,有的墓設有壁龕〔kān刊〕,專供放置隨葬品。當時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石器製造尚處於磨製技術的初期階段,打制石器及細石片製成的複合工具仍在使用,鏟、斧、鐮、磨盤是主要的石工具;也有獸骨、蚌殼等質料製作的工具,如骨錐、骨針、骨箭頭、蚌鐮、蚌刀等。陶器已在生活中廣為使用,制陶業已脫離了人類最初制陶階段,採用手制,器表打磨光滑,器型基本依用途定型,有壺、罐、碗、勺、杯、盤、盆等,已萌發了原始的彩繪藝術。捏塑的陶豬頭、羊頭,栩栩如生,是當時的藝術傑作,發現的陶紡輪是當時居民已經掌握原始紡線織物技術的最早實證。值得重視的是,1987年在河南舞陽賈湖墓葬中出土的七孔骨笛,已經具備音階結構,是世界音樂考古的重大發現;墓中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甲骨契刻符號,是探索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

當時的社會經濟除沿襲以往的採集與漁獵外,已有種植業並飼養了家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黍(大黃米)和粟(小米)。這種農作物的炭化品,在當時的聚落址內時常發現。1976、1978年,在河北武安磁山村東南部還發現了數十座地窖式糧倉。這些糧倉平面呈長方形,長約一米多,寬不足一米,深二至五米不等。糧倉內堆積著已炭化的粟粒,口部以厚厚的黃土封堵,可以推算當時未經炭化的粟粒可能載滿糧倉。這是現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儲存小米的糧倉。飼養的家畜有豬、狗、雞。發現的整豬埋坑現象,既體現了當時的原始宗教意識,又表明了當時豬的飼養已有一定的數量。發現的家雞遺骸則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發現。

隨著中原地區早期農業文化研究的突破,在長江流域、北方的遼河流域以及華南地區,也先後發現了距今7000年前的農業文化遺存。其中,湖南澧縣彭頭山、八十檔遺址的發掘,獲取了距今8000年前後的稻作農業文化遺存的資料。

彭頭山遺址地處洞庭湖西北部的澧水沖積平原上,為低崗遺址。1988年發掘了400平方米,發現有平地起建的房屋基址和18座墓葬。出土的石工具多見打制石器和細小石器,磨製石器較少,主要有穿孔墜飾、石管、小型斧等。陶器都為泥片貼塑製成,形狀原始,有罐、釜〔fǔ斧〕、盆、缽〔bō播〕等。在陶器上以及製作陶器的泥料中,發現較多已炭化的植物顆粒,初步觀察,可能是稻殼、稻穀。經對出土物的分析和年代測定,彭頭山遺址的年代,早至距今8000年前,與中原地區的裴李崗文化接近。

八十檔遺址位於澧陽平原東北的夢溪鄉五福村,西南距彭頭山遺址約25公里,周圍地勢開闊平坦,遺址略高於周圍地面一至二米。1993、1994年兩次發掘,發現了一處年代與彭頭山遺址相當的圍壕和圍牆聚落址。它平面呈長方形,近南北向,現存部分南北長約110米,東西寬約70—80米,環繞面積近8000平方米。圍牆頂寬約三米;圍壕在圍牆外側,底寬約3.5米,溝底距牆頂高二米。在圍牆以內已發現有多座成排布置的房基及一座海星狀高台建築址。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具有防護屏障的聚落址。

農業的出現,人類才能最終擺脫採集漁獵的遊盪生活,轉入以定居為依託的改造自然界的農耕畜牧經濟。近10多年來的發現與研究表明,大約在距今8000年前,我國的原始農人就活躍在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他們在黃河流域及其北方地區最先種植了黍和粟,在長江水系及其南方地區最先栽培了稻。他們的辛勤勞動與創造發明,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