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其他棋戲 第六節 大象戲

大象戲是在北宋民間流行過的一種古代棋戲。它實際上是北宋時期象棋形制的一個變種。

北宋末的女詞人李清照在她所撰的《打馬圖經·序》中說,大小象戲,弈棋,又僅可容二人。這裡,大象戲的大與小象戲的小僅僅是相對而言的。正如我國傳入日本的北宋「九九象棋」(棋盤為9×9方格組成)稱「小將棋」,而另一種棋盤為縱九路橫13路的象棋就稱「大將棋」。我國北宋中葉後,除「七國象戲」與「廣象戲」外,有「九九象棋」和棋盤為縱橫11路的象棋。這後一種棋盤縱橫11路的象棋就是「大象戲」。

關於大象戲的棋制,我們現在只能從宋晁補之的《廣象戲·序》中略知一二。這就是棋盤縱橫各11路,棋子32個,分兩軍作戰。對此,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考證說:

宋晁補之撰《廣象戲圖》:象棋縱橫11路,棋子32個,試以局縱橫19路,棋子98個加以擴大。其新舊二位都和現代象棋的棋盤縱10路橫九路的不同。古11路,蓋兵卒相去中路三,今中二路,其第一路,炮居兩旁,兵卒則居縱路的二、四、六、八、十,炮馬士雙方相對,炮無架,馬旁行,士不出帷幄(九宮),三者具不啟釁。

近人俞平伯在《秋荔亭墨要》中也擬有《廣象戲圖》。

這種棋制叫《廣象戲圖》不恰當,因為「廣象戲」在晁補之的序中已指名為「縱橫路19」,晁補之據縱橫11路棋增廣而得名,因此,俞平伯擬的「廣象戲圖」應改為「大象戲圖」。另外,還有四點需說明一下。

(1)司馬光的「七國象戲」與程顥的「九九象棋」,都廢象而不用,但晁序中則說,「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這說明大象戲中是有象的。

(2)在晁補之時代,各種文獻中均未提及士這一種棋子。這說明當時「士」尚未出現,「士」的位置,是否由偏裨代入?

(3)司馬光「七國象戲」中有一隻炮。程顥「九九象戲」中無炮,說明炮的增減問題,當時尚未定型。「大象戲」之所以從「九九象棋」增至縱橫11路,可能是每方各增加兩個炮。

(4)八八象棋和九九象戲,都是在棋盤的方格上行棋,司馬光的「七國象戲」、晁補之的「廣象戲」卻改為在線和線的交叉點上行棋。「大象戲」也是在線和線的交叉點上行棋,這是與我國的圍棋形式統一起來的緣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