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元明清瓷器的新成就 第三節 明代瓷器藝術的高度成就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掃平元朝殘餘勢力和各路起義軍,在南京即皇帝位,建國號為明,年號洪武。有明一代,其瓷器手工業的發展取得超越前代的成就。在朱元璋滅元的過程中,景德鎮地區比較早地落到他控制的勢力之下。明朝建立初期,便在元朝工匠和制瓷工藝的基礎上逐漸恢複了生產。南京明洪武故宮遺址發現精美的洪武瓷器遺物就是證明。

在明朝,景德鎮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中心。所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以景德鎮為首的中國陶瓷取得了許多成就,其中主要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白釉瓷器的成就超過以往任何朝代。白瓷是一切彩瓷的基礎,白瓷的成功,為瓷器藝術的發展準備了條件。永樂時期御器廠生產的白瓷,造型精巧,胎薄釉潤,白度恰到好處。憑感覺而論,柔和悅目,十分甜美,故稱為「甜白釉」。宣德、成化時期的白瓷「汁水瑩如堆脂,光瑩如美玉」。這種白瓷到嘉靖才開始有變化。嘉靖白瓷「純凈無雜」,釉層比較薄,但很乾凈漂亮。萬曆白瓷雖然沒有明初白瓷那麼凝厚瑩潤,但很「透亮明快」。前代鑒賞家的這些評語十分中肯準確。

(2)在白瓷成就的基礎上,新的鈷料開採出來,使青花藝術得到突出的發展,成為彩瓷的主流。生產青花的瓷窯,除景德鎮的御器廠、景德鎮附近的民窯以外,在沿海地區,甚至西南邊陲省份也發展起來。生產比較多的地區有江西、福建、廣東、雲南等省。其中以景德鎮的青花瓷器最佳。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在各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成就和風格。永樂、宣德青花不愧為藝術瑰寶,「開一代未有之奇」。其作品發出深沉蒼翠之藍色,明艷渾厚。加上工匠較高的文化素質,嫻熟的繪瓷技巧,所繪花紋像是運用了國畫中的皴法,流暢的線條中出現黑褐色結晶斑塊,發出明亮的鉛光。畫面濃淡協調,生動自然。到成化、弘治為代表的明朝中期,青花瓷器的用料是永樂宣德鈷料加上新開發的鈷料,兩種鈷料的優點均在瓷器上表現出來,畫面疏朗淡雅,線條細膩,像國畫中的工筆畫一樣。嘉靖、萬曆的青花瓷代表了明朝晚期的青花瓷器的成就。鈷料品質有所變化,有的顏色灰淡安靜,藍花也很耐看。有的青花顏色極濃,藍中泛紫。一部分供宮廷使用,一部分在國內市場銷售,一部分輸出海外。明代青花瓷輸出海外數量很大,亞洲幾乎所有國家都有發現,在中東的埃及、土耳其、伊朗發現很多,甚至美國太平洋沿岸、墨西哥灣等地古代文化遺址中都有發現。具有高度藝術成就的青花,早已成為各個國家博物館、收藏家不惜重金,爭相購買收藏的精品。

(3)紅釉和釉里紅極為成功。紅釉和釉里紅都是用氧化銅的礦物原料作呈色劑。銅元素在瓷器上的呈色比鐵、鈷等元素更難把握。明代以前銅紅的應用都不太成功。明朝的紅釉凝厚瑩潤,像寶石一樣鮮艷潤澤,稱為寶石紅。其作法是生坯掛釉,經過巧妙的還原火焰焙燒,使金屬銅的膠體粒子在釉中發揮作用。整個明朝的紅釉都很成功,色澤安定深沉,不流釉,不脫釉,光彩奪目,極為美觀。

釉里紅是用紅彩在釉下作出彩繪。釉里紅的彩繪沒有青花那樣穩定美觀。最成功的,是在凝厚的白釉里用寫意手法點出幾個魚影,燒成以後幾條魚兒好像在靜靜的、寬廣無際的水中時隱時現地上下漫遊。

(4)黃釉瓷器的成功。中國黃釉瓷在隋唐時期就有,它實際上是燒青瓷不成功的表現。真正成功的黃釉瓷器產生於明朝,尤其弘治時期的黃釉瓷最為美觀。弘治黃釉是一種低溫釉,先燒素白瓷,胎釉都極為細膩。黃釉是銻酸鉛,加入氧化鋅、氧化鐵、氧化錫、氧化鉛、硝酸鋁等多種原料配成,澆在白瓷上,用氧化焰低溫燒成。像初開的葵花,嬌嫩晶瑩,配上金彩,富麗堂皇,精美無比。

上述瓷器品種都是在前代工藝成就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發展而成。明朝瓷器還有許多創新,舉例如下:

(1)青花紅彩。就是在燒成的青花瓷器的釉上面,沿著釉下青花的輪廓加繪一道礬紅彩,有的是沿著波濤的藍色線條加一道道礬紅線條,使波濤洶湧的畫面增加更多的彩色層次,也使畫面意境更深遠。有的藍色海濤中加繪礬紅海怪獸,這些水獸是從海中冒出的紅色精靈,畫面增加許多神奇的感覺。畫好之後再入窯燒彩,大概700—800℃即可燒成。明初就開始生產。

(2)鬥彩。過去認為鬥彩發明於成化年間。根據江西景德鎮對明代御窯廠的考古發現證明,明朝宣德時期即已成功地燒成了鬥彩。西藏薩迦寺是一個歷史悠久、很有權勢和財富的大寺廟,珍藏著歷代皇帝賞賜的珍品。文物工作者在眾多珍藏中清理出兩件書有「大明宣德年制」銘款的鬥彩鴛鴦蓮池碗,和景德鎮考古發現的一樣。鬥彩的做法是白色素胎做好之後,用鈷料配成的繪瓷原料繪出裝飾花紋的輪廓線,罩蓋白釉,用高溫燒成。然後,用紅、赭、綠、黃、紫等彩,在白釉上沿著青花的輪廓線填彩,共同組成完整的裝飾畫面。入窯二次燒成。所謂「釉下青花釉上彩,爭妍鬥豔叫鬥彩」就是這種工藝的概括。鬥彩以成化年間工藝水平最高,各代都有生產。

(3)五彩。根據清代文獻記載,五彩包涵的內容很豐富,鬥彩也包括在五彩之中。近代為了研究和敘述方便,將鬥彩提出單獨作一個裝飾課題。五彩的涵義就略有不同了。

五彩意即多彩。它是在燒成的瓷器上,用紅彩(主要是礬紅)、綠彩、黃彩、金彩、紫彩等色繪出完整的裝飾畫面。部分五彩花卉組成上也有少量的青花內容,但它不佔重要地位,其他色彩也不必沿著它的輪廓線填繪。彩色的使用比較自由活潑,如嘉靖五彩魚藻罐,水藻中就有藍色水草。五彩也是二次燒彩,溫度在800℃左右,由於用彩濃烈,五彩也稱硬彩。

(4)素三彩。這是一種主要供宮廷使用的瓷器。皇室祭祖、祭天及宮廷一些吉祥、迷信宗教活動等,不大講究用大綠大紅,要求色彩素雅,這就是素三彩。主要在一個「素」字上,三彩之名可能是人們借用唐三彩之名而來,也可能就是指多彩的意思。其實素三彩並不素,比青花色彩多,有黃、綠、紫等色。其作法和五彩一樣,也是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畫彩,再燒彩。畫的內容和五彩相似。彩瓷上有一個「素」字不等於儉樸,只是在奢侈生活中講究「高雅」而已。

明代的制瓷業中,官窯和民窯同時發展。官窯不計成本,務求精美,產量不多。從明朝永樂開始,官窯生產的瓷器上面都有當時皇帝的年號款識。民窯容量大,產量多,既產精良瓷器供上層官僚地主富商享用,也產粗瓷供普通民眾日常使用。

在其他地方,如福建、廣東、雲南都生產青花瓷器,有的規模還很大,許多產品用於外銷。在浙江地區的龍泉窯,繼續生產青瓷,也不乏精美之作。此外山西的琺花,宜興的宜鈞,廣東石灣的釉陶,工藝水平也很高。宜興紫砂陶器更是別具一格,它們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都作出過積極的貢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